1) Wuhan city circle
武汉城市圈
1.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uhan city circle;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内部差异的量化分析
2.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es analysis of Wuhan city circle;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战略分析
3.
A Research on Demand-Supply Structure of Wuhan City Circle;
武汉城市圈土地供需格局研究
2)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武汉城市圈
1.
Study on spatial difference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
2.
A Research on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3.
Tourism Destination Estimate Research Based on Tourists Perceived Factors——Take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基于游客感知因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3) Wuhan megalopolis
武汉城市圈
1.
The Measurement of Wuhan Megalopolis Economic Connection and Its Core Area Construction;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经济联系测度及其核心圈建设
2.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Wuhan Megalopolis;
武汉城市圈的功能联系与结构优化
3.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Wuhan Megalopolis;
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4)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武汉城市圈
1.
Study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2.
Study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Automobile Service Rescue Integration;
武汉城市圈汽车维修救援一体化研究
3.
The Research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研究
5) Wuhan urban cluster
武汉城市圈
1.
A Study on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Industry Based on Regional Innovation in Wuhan Urban Cluster;
区域创新与武汉城市圈特色产业的空间发展研究
2.
An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Wuhan Urban Cluster:Based on Regional Planning Perspective;
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分析——基于区域规划的视角
3.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Wuhan Urban Cluster Based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架构
6) Wuhan urban circle
武汉城市圈
1.
So it is meaningful to study the industries, the spatial, the economy connection and the urban functions of Wuhan urban circle, both in theoretical and in practice, which can supply policie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circles.
因此,对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空间、市际经济联系和职能分工等方面深入考察,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思路,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2.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Wuhan Urban Circle is more abundant and excellent not only in Hubei Province, but also in central China.
武汉城市圈不仅是湖北省旅游资源的荟萃之地,也是我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的集中地区之一。
3.
Against the status quos of Wuhan urban circle,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basic model and conditions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on how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ircle.
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提出了知识经济推动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模型基础及条件,并基于世界大城市圈的发展经验,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
补充资料:武汉城市规划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市区由隔长江和汉水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全市总面积8216平方公里,总人口 608万人(1985),辖六个城区、三个郊区和四个县。市区(不包括四个县)面积137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80.1平方公里,人口293万人(1985)。
沿革 长江以北的汉阳在汉朝就筑有城垒;长江以南的武昌在三国时筑城;汉口始建于南北朝。汉口和汉阳原为一体,明成化元年(1465)汉水由龟山南麓改道由龟山北麓注入长江,自此两镇分开。
武汉自唐宋以来已是商业重镇,为周围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南宋时盛极一时,明清时期,汉口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1858年,汉口被辟为商埠后,对外贸易总额在上海、天津、广州各大城市中常居前列;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不少文物古迹。
城市建设 从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起武汉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建设,建设了武汉钢铁公司、重型机床厂、锅炉厂、热电厂和肉类联合加工厂等,开辟了青山、中北路、石牌岭、白沙洲、易家墩、堤角、庙山等工业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地方工业发展较快,又建设了关山、余家头、七里庙、鹦鹉洲、唐家墩等工业区;在远离市区的葛店,开辟了化学工业区。1971年以来,还建成武汉钢铁公司的冷轧、热轧带钢厂(1700轧机)等和武汉石油化工总厂,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武汉已成为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枢纽。到1985年,武汉地区港口有码头510座,363个泊位,年货物吞吐量2600万吨。在河港中,武汉港的吞吐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1980年武汉被定为长江外贸口岸之一,终年有海轮通往日本、香港、澳门、马来西亚等地。武汉铁路枢纽站连接京广、汉丹、武大3条铁路干线,6条支线。长江大桥、汉水铁路桥和两座汉水公路桥的建成,改善了京广线的运输条件,方便了市内交通,将武汉三镇联结在一起。武汉通往各地的公路网也已形成。
武汉又是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985年有高等院校34所,在校学生87668人。市级以上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33个。
从1949年到1985年,武汉新建住宅面积24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原有住宅面积的四倍。全市的道路总长1229公里,公共汽车、电车行驶路线100多条。渡江轮渡航线15条。市内共有水厂11座,日制水能力193.6万吨;排水管道总长785公里。市区有堤防308公里。建设了东湖风景区、月湖古琴台、解放公园等园林20余处,重建了黄鹤楼、晴川阁、长春观等古迹,新建了展览馆、体育馆、宾馆、商场、办公楼等一批大型公共建筑。
城市规划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武汉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武汉市从1953年起着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当时的规划基本上确定了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骨架,各项布局比较合理,不足之处是过于强调空间几何构图,采取了单中心封闭式的布局。1959年对原有规划方案进行了局部的修改调整。1979年根据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城乡规划一体的原则,重新修订了总体规划。这个规划确定了武汉市的城市性质为:湖北省的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华中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内陆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对外通商口岸,以冶金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根据三镇的不同特点进行建设:汉口以商业和金融为主,武昌以文教、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为主,汉阳以旅游和新兴产业开发为主。这个规划方案将城区、近郊区、县区、工业城镇和农村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改造旧城区,完成中心城外围新区配套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发长江两岸的葛店、阳逻、金口等卫星城镇。在规划中,采取以武汉三镇为中心、长江为主轴、京广铁路线为次轴、向公路干线和汉水流域展开的布局结构,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的城镇群体。市区部分将依据江河湖山交叉分割地块的自然形态和三镇鼎立的特点,形成沿江河带形展开,绕湖山分区成片的布局。若干个多功能综合区既相对独立,又与三镇中心城组成一个整体。在组团之间,利用地形留出一些绿化空间,布置点、线、面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使各区、片之间能取得方便的联系,在长江、汉水上规划建设多座桥梁。全市道路沟通成环,并以环形放射的主干道系统,连结各片,形成功能划分明确、交通运输方便的城市道路系统。在主干道和江河两岸重点对景地段,规划建设一些高层建筑,使城市轮廓更加鲜明。同城区中心的"龟蛇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的优美壮观的轮廓线呼应,东联洪山和东湖,西联月湖和墨水湖风景区,构成横贯城中的风景轴线。黄鹤楼、晴川阁隔江对峙,更多的文物古迹风景点,则分散在河川山湖之间。(见彩图)
沿革 长江以北的汉阳在汉朝就筑有城垒;长江以南的武昌在三国时筑城;汉口始建于南北朝。汉口和汉阳原为一体,明成化元年(1465)汉水由龟山南麓改道由龟山北麓注入长江,自此两镇分开。
武汉自唐宋以来已是商业重镇,为周围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南宋时盛极一时,明清时期,汉口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1858年,汉口被辟为商埠后,对外贸易总额在上海、天津、广州各大城市中常居前列;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不少文物古迹。
城市建设 从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起武汉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建设,建设了武汉钢铁公司、重型机床厂、锅炉厂、热电厂和肉类联合加工厂等,开辟了青山、中北路、石牌岭、白沙洲、易家墩、堤角、庙山等工业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地方工业发展较快,又建设了关山、余家头、七里庙、鹦鹉洲、唐家墩等工业区;在远离市区的葛店,开辟了化学工业区。1971年以来,还建成武汉钢铁公司的冷轧、热轧带钢厂(1700轧机)等和武汉石油化工总厂,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武汉已成为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枢纽。到1985年,武汉地区港口有码头510座,363个泊位,年货物吞吐量2600万吨。在河港中,武汉港的吞吐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1980年武汉被定为长江外贸口岸之一,终年有海轮通往日本、香港、澳门、马来西亚等地。武汉铁路枢纽站连接京广、汉丹、武大3条铁路干线,6条支线。长江大桥、汉水铁路桥和两座汉水公路桥的建成,改善了京广线的运输条件,方便了市内交通,将武汉三镇联结在一起。武汉通往各地的公路网也已形成。
武汉又是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985年有高等院校34所,在校学生87668人。市级以上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33个。
从1949年到1985年,武汉新建住宅面积24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原有住宅面积的四倍。全市的道路总长1229公里,公共汽车、电车行驶路线100多条。渡江轮渡航线15条。市内共有水厂11座,日制水能力193.6万吨;排水管道总长785公里。市区有堤防308公里。建设了东湖风景区、月湖古琴台、解放公园等园林20余处,重建了黄鹤楼、晴川阁、长春观等古迹,新建了展览馆、体育馆、宾馆、商场、办公楼等一批大型公共建筑。
城市规划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武汉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武汉市从1953年起着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当时的规划基本上确定了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骨架,各项布局比较合理,不足之处是过于强调空间几何构图,采取了单中心封闭式的布局。1959年对原有规划方案进行了局部的修改调整。1979年根据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城乡规划一体的原则,重新修订了总体规划。这个规划确定了武汉市的城市性质为:湖北省的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华中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内陆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对外通商口岸,以冶金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根据三镇的不同特点进行建设:汉口以商业和金融为主,武昌以文教、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为主,汉阳以旅游和新兴产业开发为主。这个规划方案将城区、近郊区、县区、工业城镇和农村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改造旧城区,完成中心城外围新区配套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发长江两岸的葛店、阳逻、金口等卫星城镇。在规划中,采取以武汉三镇为中心、长江为主轴、京广铁路线为次轴、向公路干线和汉水流域展开的布局结构,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的城镇群体。市区部分将依据江河湖山交叉分割地块的自然形态和三镇鼎立的特点,形成沿江河带形展开,绕湖山分区成片的布局。若干个多功能综合区既相对独立,又与三镇中心城组成一个整体。在组团之间,利用地形留出一些绿化空间,布置点、线、面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使各区、片之间能取得方便的联系,在长江、汉水上规划建设多座桥梁。全市道路沟通成环,并以环形放射的主干道系统,连结各片,形成功能划分明确、交通运输方便的城市道路系统。在主干道和江河两岸重点对景地段,规划建设一些高层建筑,使城市轮廓更加鲜明。同城区中心的"龟蛇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的优美壮观的轮廓线呼应,东联洪山和东湖,西联月湖和墨水湖风景区,构成横贯城中的风景轴线。黄鹤楼、晴川阁隔江对峙,更多的文物古迹风景点,则分散在河川山湖之间。(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