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ynthetic peptide
合成多肽
1.
Prepar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prourokinase with synthetic peptide;
用合成多肽免疫制备尿激酶原单克隆抗体
2.
Studies fo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and quality specification of synthetic peptide drugs
指导原则解读系列专题(十五) 合成多肽药物结构确证和质量研究
2) Synthetic peptides
合成多肽
1.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s of T cell line (TCL) to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proteolipid protein (PLP) and their synthetic peptides in multiple sclerosis (MS) patient.
目的 比较多发性硬化 ( MS)患者和正常人 T淋巴细胞对碱性髓鞘蛋白 ( MBP)和蛋白脂质蛋白 ( PLP)及其合成多肽的增殖反应性。
2.
Three synthetic peptides representing distinct antigenic epitopes from three genomic regions of hepatitis E virus(HEV) were used to develop ELISAs for detecting antiboclies to HEV.
利用3段分别代表HEV3个基因区的合成多肽,研制成ELISA抗HEV检测试剂。
4) synthesized peptide
合成多肽
1.
Th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immunized by the synthesized peptide coupled to k 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KLH) to prepare the antiserum.
方法 :从大鼠胃蛋白酶原氨基酸序列中选择第 2 97~ 314号氨基酸 ,合成多肽链作为抗原免疫家兔 ,得到抗血清。
5) peptide synthesis
多肽合成
1.
Recent progress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difficult sequences” in peptide synthesis;
多肽合成中“困难序列”的缩合研究进展(英文)
2.
Studies on preparation of amino acid active ester in peptide synthesis;
多肽合成中氨基酸活化酯的制备研究
3.
A review with 47 references on the strategy of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in peptide synthesis and the methods for analyzing disulfide linkage patterns in peptides is presented.
综述了目前多肽合成领域构建2~3个二硫键的策略和对二硫键排列方式给予定位的方法。
6) synthesis of peptide
多肽合成
1.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peptide from natural sources has not been very successful; the use of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has a problem of lower yield; so, chemical synthesis of peptide in the laboratory appears to be an efficient method.
本论文分别采用液相法和固相法合成了具有药用价值的三肽GHK及八肽Eptifibatide,研究了多肽合成过程中缩合剂及纯化等问题。
补充资料:多肽及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以氨基酸为原料,用化学方法合成多肽或蛋白质。其目的是:①确证天然多肽或蛋白质的结构;②生产天然的、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微但有医疗或其他生物效用的多肽;③改变部分结构,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设计更有效的药物。
肽合成的基本原理 将两个氨基酸合成一个二肽,基本点是将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连结成肽键,示意如下:
这是一个缩合反应,脱去一分子水。关键在于需要有措施使第1个氨基酸的氨基与第2个氨基酸的羧基不参与反应。方法是将这些不希望参加反应的基团用一些特殊的化学试剂与之反应,使生成的基团对缩合反应不敏感,还能在肽合成后,在不破坏肽键及氨基酸结构的条件下将它们恢复成原先的基团。这一类试剂称保护试剂,形成的基团称保护基。两个小肽缩合成较大的肽的原则也同此。因此肽的化学合成可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不希望参与肽键缩合反应的基团的保护,二是用缩合剂引起缩合反应。
在氨基保护方面,Cbz-和Boc-可以同时分别保护α-和ε-氨基是经典使用的,现更普遍采用的氨基保护基团是能轻微酸解去除的联苯异丙氧羰酰基-(BPOC-)和能被有机弱碱去除的芴甲氧羰酰基-(Fmoc-)。它们均适宜在侧链以Boc-保护的肽的合成中使用。常用的羧基保护基团有甲酯、乙酯、苄酯和叔丁酯。固相合成中固体颗粒多以苄酯与氨基酸羧基相接,此时,叔丁酯(-OtBu)则往往用于保护侧链羧基。除了侧链氨基和羧基外,组氨酸的咪唑基、精氨酸的胍基、半胱氨酸的巯基,以及酪氨酸的酚基和丝、苏氨酸的羟基等侧链基团,均应在合成肽前先行保护。
缩合反应可以以合成 Ala-Leu-Gly-Val(见氨基酸)四肽为例,示意如下(Boc、Cbz及OtBu为保护基):
Leu
Gly
↓(1)
↓(2)
Cbz·Leu·OH
H·Gly·OC2H5
↓(3)
Cbz·Leu·Gly·OC2H5
Val
↓(4)
↓(2)
Cbz·Leu·Gly·OH
H·Val·OtBu
↓(5)
Ala
Cbz·Leu·Gly·Val·OtBu
↓(1)
↓(6)
Boc·Ala·OH
H·Leu·Gly·Val·OtBu
↓(7)
Boc·Ala·Leu·Gly·Val·OtBu
↓(8)
Ala·Leu·Gly·Val
整个过程可分解成下列步骤:①氨基保护;②羧基保护;③缩合;④羧基脱除保护(皂化);⑤缩合,向C端延长;⑥氨基脱除保护(催化氢解);⑦缩合,从N端延伸;⑧氨基及羧基保护同时脱除,形成无保护的四肽(轻微酸解)。
上述反应都在溶剂中进行,称为溶液方法。因所用保护基都是疏水的,而肽键是亲水的,因此合成到一、二十肽时,使保护了的肽溶解便成了困难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溶剂是液相法的一个难题。
1963年,R.B.梅里菲尔德提出固相合成的方法,避免了溶解问题。它的原理是将第 1个氨基酸接到不溶的固体颗粒上,然后将保护的第2个氨基酸与之缩合。产物因在固体颗粒上,因此很容易将反应中剩余的试剂清洗干净。然后脱去保护基,再将第3个氨基酸与之缩合而成三肽。如此反复,只要反应产率非常高,就能合成很大的肽。最后将合成的肽从固体的支持物上切下,再经纯化,即可得相应的肽。反应可示意如下:
自70年代后半期始,这一方法已变成合成中等大小的肽的常用方法。
成就 50年代初期,V.迪维尼奥提纯了催产素和加压素,测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在1953年合成了第1个多肽──催产素。中国科学家在1960年成功地将天然胰岛素拆分为两条肽链,并重新组合成结晶胰岛素。同时合成了胰岛素A及B链的许多肽段,1965年合成出A链(21肽)及B链(30肽)并组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第1次人工合成蛋白质。R.B.梅里菲尔德在1963年提出固相合成方法,经改进,已设计出合成多肽的自动装置。他因此成就获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
肽合成的基本原理 将两个氨基酸合成一个二肽,基本点是将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连结成肽键,示意如下:
这是一个缩合反应,脱去一分子水。关键在于需要有措施使第1个氨基酸的氨基与第2个氨基酸的羧基不参与反应。方法是将这些不希望参加反应的基团用一些特殊的化学试剂与之反应,使生成的基团对缩合反应不敏感,还能在肽合成后,在不破坏肽键及氨基酸结构的条件下将它们恢复成原先的基团。这一类试剂称保护试剂,形成的基团称保护基。两个小肽缩合成较大的肽的原则也同此。因此肽的化学合成可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不希望参与肽键缩合反应的基团的保护,二是用缩合剂引起缩合反应。
在氨基保护方面,Cbz-和Boc-可以同时分别保护α-和ε-氨基是经典使用的,现更普遍采用的氨基保护基团是能轻微酸解去除的联苯异丙氧羰酰基-(BPOC-)和能被有机弱碱去除的芴甲氧羰酰基-(Fmoc-)。它们均适宜在侧链以Boc-保护的肽的合成中使用。常用的羧基保护基团有甲酯、乙酯、苄酯和叔丁酯。固相合成中固体颗粒多以苄酯与氨基酸羧基相接,此时,叔丁酯(-OtBu)则往往用于保护侧链羧基。除了侧链氨基和羧基外,组氨酸的咪唑基、精氨酸的胍基、半胱氨酸的巯基,以及酪氨酸的酚基和丝、苏氨酸的羟基等侧链基团,均应在合成肽前先行保护。
缩合反应可以以合成 Ala-Leu-Gly-Val(见氨基酸)四肽为例,示意如下(Boc、Cbz及OtBu为保护基):
Leu
Gly
↓(1)
↓(2)
Cbz·Leu·OH
H·Gly·OC2H5
↓(3)
Cbz·Leu·Gly·OC2H5
Val
↓(4)
↓(2)
Cbz·Leu·Gly·OH
H·Val·OtBu
↓(5)
Ala
Cbz·Leu·Gly·Val·OtBu
↓(1)
↓(6)
Boc·Ala·OH
H·Leu·Gly·Val·OtBu
↓(7)
Boc·Ala·Leu·Gly·Val·OtBu
↓(8)
Ala·Leu·Gly·Val
整个过程可分解成下列步骤:①氨基保护;②羧基保护;③缩合;④羧基脱除保护(皂化);⑤缩合,向C端延长;⑥氨基脱除保护(催化氢解);⑦缩合,从N端延伸;⑧氨基及羧基保护同时脱除,形成无保护的四肽(轻微酸解)。
上述反应都在溶剂中进行,称为溶液方法。因所用保护基都是疏水的,而肽键是亲水的,因此合成到一、二十肽时,使保护了的肽溶解便成了困难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溶剂是液相法的一个难题。
1963年,R.B.梅里菲尔德提出固相合成的方法,避免了溶解问题。它的原理是将第 1个氨基酸接到不溶的固体颗粒上,然后将保护的第2个氨基酸与之缩合。产物因在固体颗粒上,因此很容易将反应中剩余的试剂清洗干净。然后脱去保护基,再将第3个氨基酸与之缩合而成三肽。如此反复,只要反应产率非常高,就能合成很大的肽。最后将合成的肽从固体的支持物上切下,再经纯化,即可得相应的肽。反应可示意如下:
自70年代后半期始,这一方法已变成合成中等大小的肽的常用方法。
成就 50年代初期,V.迪维尼奥提纯了催产素和加压素,测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在1953年合成了第1个多肽──催产素。中国科学家在1960年成功地将天然胰岛素拆分为两条肽链,并重新组合成结晶胰岛素。同时合成了胰岛素A及B链的许多肽段,1965年合成出A链(21肽)及B链(30肽)并组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第1次人工合成蛋白质。R.B.梅里菲尔德在1963年提出固相合成方法,经改进,已设计出合成多肽的自动装置。他因此成就获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