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地处东经117.38度,北纬35.15度交汇处,属北温带季风区大陆气候。全镇88平方公里,4万多人,是我国的金银花主产地,年产银花600万斤以上,有中国银花第一镇的美称。1999年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占地20多亩的中国银花交易中心,吸引了河南、河北、山西等10多个省市的客商,年交易量达1000万公斤,成交额达2亿多元,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
郑城镇交通发达,西有津浦、京广铁路,北依兖石铁路,东有国家大型深水日照港,临沂飞机场和京沪高速公路。小城镇规划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电力设施充足,有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处。3处工业园区,4处农贸市场,1处金银花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1000家,有么营企业48家,年财政收入600万元。1998年12月,2000年2月分别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新型乡镇”、“中心镇”。
近年来,我镇着眼于大市场的形成、大流通的发展,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兴产业常抓不懈,经过几年努力,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为交通便利、商贸繁荣、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小城镇自九六年以来,连续四年被市、县表彰为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99年1月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新型乡镇”;2000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 我们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繁荣发达的小城镇是乡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是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场所,建设小城镇对于刺激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经济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面对如此巨大的资源优势,我们认识到要想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城镇规模开发势在必行,在全镇上下达成了“没有小城镇的振兴,就没有全镇经济的腾飞,就没有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立足本土发展的大舞台,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富民强镇”的共识。为此我们把发展振兴郑城镇经济的突破口选在小城镇建设上,确定了“经济发展、城建先行”的工作思路,把小城镇建设列入“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突破因循守旧的狭隘观念和畏难情绪,坚持以经济促城建,抓好城建促经济发展,调动全社会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
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小城镇。在城镇建设中,我们本着积极稳妥求实的原则,围绕整体目标,兼顾全镇长远利益和群众的眼前利益,坚持规划先行,着眼于高点起步,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不搞激进求成,力避短期行为。96年3月,我镇投资5万元,邀请齐鲁设计院的专家来我镇实地考察,对镇驻地及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论证,拿出了全县第一个乡镇驻地规划,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划分了不同的开发范围,为镇区建设确立了发展蓝图。科学地规划出了以博徐公路为轴线的生活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园区、园林绿化区、以地庞路为中心的行政办公区、文化娱乐区等,确定了“四纵六横”的总体交通格局,增强了城建工作的科学性、原则性和前瞻性。
在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镇政府也不惜重金加快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自96年以来,镇政府先后投资2200万元,相继拓宽硬化了17公里纵贯南北的博徐公路和10公里横贯东西全境的地庞路郑城段,两条大动脉的开通,使镇区干道睛雨通行无阻;自96年至今的四年间,全镇用于供水、供电、教育、卫生、通讯、广播电视等事业的投资达到18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自来水厂、液化汽站、 供电站,解决了城镇供水、供气、供电问题;建成了中小学教学楼6座,医院门诊楼1座,较好地改善了教学和医疗条件;开通了有线电视和数字通信,开通了程控电话1600门,极大地改善了信息匮乏、通讯不便的状况。同时,我们还重视小城镇的美化绿化,共建设绿化带20000 平方米,栽种冬青、紫叶李、法桐等苗木30000 多株,新置草皮400平方米,设置了中心花坛, 安装路灯高杆灯100多盏。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整体功能逐步提高,城镇建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