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etroleum price
石油价格
1.
Since 2004,the world petroleum price has continuously been in rising situation.
自2004年以来,世界石油价格一直处于攀升态势,2005年原油期货价格创纪录高达70。
2.
Based on reviewing the fluc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price,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reasons of the fluctuation of petroleum price,and points out the influence of petroleum price inflation on Chinese economic safety.
在回顾国际石油价格变动的基础上,分析了石油价格变动的原因,指出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3.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reasons that the actual petroleum market in China is short supply,expounds the petroleum pr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inuous growing up of the petroleum price on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on how to release our country's energy crisis.
分析了我国石油现货市场紧张的原因,论述了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和石油价格连续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就如何缓解我国能源危机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议。
3) oil price
石油价格
1.
Forecasting the oil price by ARFIMA model;
石油价格的ARFIMA模型预测研究
2.
Impacts of Oil Price Fluctuation to China Economy;
石油价格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型研究
3.
In spit of the complexity,by investigating the constraints of oil market,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sing oil price and non-cris.
尽管如此,文章通过考察基本的局限条件对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和危机并没有来临给出了解释,最后指出了深入研究石油市场的有效路径。
4) oil prices
石油价格
1.
Therefore,forecasting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is one of the hottest issues of research for each country in the world.
因此,对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波动进行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Since 2004 the rise and fall in the price of oil has made the fluctuation of oil price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for governments and scholars.
自20世纪70年代两次大的石油危机后,人们发现原油作为工业生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材料,开始对世界经济乃至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2004年以来以石油价格为代表的一次能源价格的暴涨暴跌,使得石油价格的形成与波动再次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
3.
Oil prices is a hot problem on the world.
石油价格是当前全球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的政治格局。
5) Oil price shocks
石油价格冲击
1.
This paper use linear model and non-linear model to describe oil price shocks,than import it into VAR model,us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d elasticity analysis to learn the impacts of oil price shocks.
本文以VAR计量模型为基础,采用线性方法和非线性方法,通过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计算各经济变量对石油价格冲击的弹性来讨论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
On the one hand, oil price shocks affect the economic through oil price itself directly,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can affect the economic through the tightening monetary policy indirectly.
石油价格冲击一方面可以通过油价本身直接作用于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由油价冲击导致的货币政策变化间接影响经济。
6) risk of oil price
石油价格风险
补充资料: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价格
石油输出国组织出口原油的价格。石油输出国组织英文简称OPEC的音译为欧佩克。它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其成员国有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突尼斯等14个国家。其宗旨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和维护成员国的利益,防止国际石油价格下跌,把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石油输出国能接受的水平。
60年代,欧佩克的主要目标是协调各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实行定额生产计划,并先后通过与西方石油公司签订的《德黑兰协定》(1971)和《日内瓦协定》(1972),取得原油出口权,提高了原油标价,终止了国际石油卡特尔操纵石油标价权的状况。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欧佩克决定把石油标价从每桶 2.89美元提高到5.119美元,1974年1月1日又提高到11.65美元,结束了廉价石油的时代,触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个事件被称为"第一次石油冲击"。
1979年伊朗政局动荡,世界石油市场出现抢购。欧佩克于1979年6月将原油价格提高到每桶18美元,1980年6月提高到32美元,称为"第二次石油冲击"。欧佩克各成员国利用石油美元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加强对石油下游工业(炼制、运输、销售、石油化工)的开发,改变了单一出口原油的局面。
第二次石油冲击以后的8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下跌,1986年4月降到每桶不到10美元。原因是:①高油价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开发,石油供应增加。1982年 9月资本主义世界非欧佩克国家石油日产量突破2000万桶,第一次超过欧佩克的产量。②西方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加强了对能源的管理,大力推广节能,并加速开发新能源。1973~1986年,在20多个西方国家中,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从52%下降到4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4个成员国的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了40%。
为了维护石油价格,欧佩克于1983年采取"限产保价"政策,将日产量限制在1750万桶,原油标价由每桶34美元降为29美元,1985年降为28美元。但由于非欧佩克产油国不合作,欧佩克内部又不能严格遵守协议,严重超产和折旧出售,"限产保价"不仅未能维持石油高价,反而使欧佩克石油日产量从1979年的3000万桶下降了一半,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份额从65%下降到30%,削弱了控制世界油价的能力。1985年欧佩克转而实行"减价保产"。"油价战"历时4个月,油价暴跌1/3,大体回到了1974年的水平。欧佩克各国降价损失770亿美元。1986年3月重新实行"限产保价",日产1600万桶,标价每桶15美元,1990年7月将日产限额定为2250万桶,标价每桶21美元。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控制了世界20%的石油储量,严重刺激了人们的紧张与抢购心理。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封锁,世界石油市场供应每日减少450万桶,油价猛升到每桶30~40美元,最高点为10月9日的41.6美元。海湾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加速了西方的经济衰退,特别给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西方国家拥有10亿桶原油储备,沙特阿拉伯等国又增加了石油产量,因此油价于1990年底回落到每桶25美元,到1991年3月回落到每桶18美元。
60年代,欧佩克的主要目标是协调各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实行定额生产计划,并先后通过与西方石油公司签订的《德黑兰协定》(1971)和《日内瓦协定》(1972),取得原油出口权,提高了原油标价,终止了国际石油卡特尔操纵石油标价权的状况。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欧佩克决定把石油标价从每桶 2.89美元提高到5.119美元,1974年1月1日又提高到11.65美元,结束了廉价石油的时代,触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个事件被称为"第一次石油冲击"。
1979年伊朗政局动荡,世界石油市场出现抢购。欧佩克于1979年6月将原油价格提高到每桶18美元,1980年6月提高到32美元,称为"第二次石油冲击"。欧佩克各成员国利用石油美元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加强对石油下游工业(炼制、运输、销售、石油化工)的开发,改变了单一出口原油的局面。
第二次石油冲击以后的8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下跌,1986年4月降到每桶不到10美元。原因是:①高油价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开发,石油供应增加。1982年 9月资本主义世界非欧佩克国家石油日产量突破2000万桶,第一次超过欧佩克的产量。②西方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加强了对能源的管理,大力推广节能,并加速开发新能源。1973~1986年,在20多个西方国家中,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从52%下降到4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4个成员国的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了40%。
为了维护石油价格,欧佩克于1983年采取"限产保价"政策,将日产量限制在1750万桶,原油标价由每桶34美元降为29美元,1985年降为28美元。但由于非欧佩克产油国不合作,欧佩克内部又不能严格遵守协议,严重超产和折旧出售,"限产保价"不仅未能维持石油高价,反而使欧佩克石油日产量从1979年的3000万桶下降了一半,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份额从65%下降到30%,削弱了控制世界油价的能力。1985年欧佩克转而实行"减价保产"。"油价战"历时4个月,油价暴跌1/3,大体回到了1974年的水平。欧佩克各国降价损失770亿美元。1986年3月重新实行"限产保价",日产1600万桶,标价每桶15美元,1990年7月将日产限额定为2250万桶,标价每桶21美元。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控制了世界20%的石油储量,严重刺激了人们的紧张与抢购心理。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封锁,世界石油市场供应每日减少450万桶,油价猛升到每桶30~40美元,最高点为10月9日的41.6美元。海湾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加速了西方的经济衰退,特别给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西方国家拥有10亿桶原油储备,沙特阿拉伯等国又增加了石油产量,因此油价于1990年底回落到每桶25美元,到1991年3月回落到每桶18美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