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e_(0.8)Y_(0.2)O_(2-δ)
Ce0.8Y0.2O2-δ固体电解质
2) solid electrolyte
固体电解质
1.
Characterization of Sm_xLi_(0.5-x)Ca_(0.5)TiO_3 solid electrolytes prepared by the sol-gel technique;
溶胶-凝胶法制备固体电解质Sm_xLi_(0.5-x)Ca_(0.5)TiO_3及其性质
2.
Corrosion behavior of solid electrolyte used for evolution of oxygen in molten cryolite salt;
析氧阳极固体电解质在冰晶石中的腐蚀行为
3.
Preparation,structure and ionic conductivity of ABO_3-type solid electrolyte La_(1-x)Sr_xGa_(1-y)Mg_yO_(3α);
ABO_3型固体电解质La_(1-x)Sr_xGa_(1-y)Mg_yO_(3-α)制备与导电性
3) solid electrolytes
固体电解质
1.
Research of doped zirconia solid electrolytes;
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掺杂研究
2.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polyelectrolytes and semi conductors,a series of single ion polyurethane solid electrolytes were prepared and a novel conductivity theory of the single ion polyurethane solid electrolytes wa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quantum mechanics.
根据聚合物固体电解质与半导体的相似性,借鉴量子力学处理半导体和离子晶体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单离子型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的离子传导理论。
3.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ZrO2 based solid electrolytes,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ositions and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for this type of material.
本文回顾了在ZrO2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性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着重对这类材料组成与电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4) solid-electrolyte
固体电解质
1.
Research on new solid-electrolyte SO_2 gas sensor;
新型固体电解质SO_2传感器的研制
2.
Static characteristic of small hollow pipe-type solid-electrolyte CO_2 sensor;
空心管式固体电解质CO_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3.
Development of solid-electrolyte double function gas sensor
固体电解质双功能气体传感器的研制
5)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固体电解质
1.
A novel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olyester-urethane elastomer with oligo-ether sulfonate as plasticizers was prepared.
结果表明,通过选取适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磺化低聚醚以及通过控制磺化低聚醚的质量分数,可以优化聚氨酯固体电解质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
2.
The mai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rket prospect of polyme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it adopted.
介绍了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的主要性能特点 ,采用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体系和市场前景。
6) solid state electrolyte
固体电解质
1.
Measuring of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for Zirconia Solid State Electrolyte;
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子导电性能的测定
2.
The solid state electrolytes batteries have many advantages.
高能电池将在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境保护等面向 2 1世纪的重大技术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固体电解质电池有很多的优点 ,对固体电解质在新型绿色环保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综
3.
The powders of a novel solid state electrolyte La x Ca1xMoO4+δ(x =0~0.
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了新型白钨矿结构固体电解质LaxCa1-xMoO4+δ(x=0~0。
补充资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一般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者的导电能力差别很大。可以认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即不存在电解质的"分子"(至少在稀溶液范围内属于这类情况)。由于浓度增加时,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增加,使离子淌度下降,当量电导也随着下降。对于弱电解质来说,它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分子,它的电离度很小,所以离子数目极少,静电作用也很小,可以认为离子淌度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因此当量电导随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电离度的很快下降。
以上分类只是指两种极端的情况,实际体系并不这样简单,例如大部分较浓的强电解质溶液的正、负离子将因静电作用而发生缔合,使有效的离子数减少,促使当量电导下降。
事实上,1887年S.A.阿伦尼乌斯发表的电离理论是按照上述弱电解质的模型提出的,他认为电解质在无限稀释的条件下是 100%电离的。设此时的当量电导为Λ0,则任何浓度下的电离度α 都可以根据该浓度下测得的当量电导Λ来计算:
从而求出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K。电离理论应用于乙酸、氨水等弱电解质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在用于强电解质时遇到了困难。直到20世纪20年代,P.德拜和L.昂萨格等发展了强电解质稀溶液的静电理论,才对电解质溶液的本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根据上述强电解质溶液的模型和物质当量的定义,以及溶液的总电导率是正、负离子各自电导率的和这一性质(见离子淌度),可得:
Ceq=C+|Z+|=C-|Z-|
Λ=(U++U-)F式中Z+和Z-为正、负离子的价数;C+和C-是正、负离子的浓度;Ceq为当量浓度;U+和U-是正、负离子的离子淌度;F为法拉第常数。如果Λ+和Λ-分别代表 1当量正离子和1当量负离子的导电能力,则Λ=Λ++Λ-,Λ+=U+F,Λ-=U-F。
1926~1928年,昂萨格认为溶液浓度增加时,离子间距离缩短,静电作用增强,他应用静电理论得到在极稀浓度范围内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公式:
式中A为常数,图中也说明了溶液的当量电导与当量浓度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这一点与F.W.G.科尔劳施的精确电导测量结果完全符合,甚至昂萨格的电导公式中的常数 A也与实验测得的斜率相同,说明在极稀溶液范围内(对盐酸和氯化钾等对称的一价离子电解质来说,在<0.01N 范围内适用),上述强电解质模型是反映实际的。上式中的Λ0是外推法得到的C→0时的当量电导,相当于无限稀释时的当量电导。此时离子间的距离足够远,可以认为各种离子是独立移动的,静电力不起作用。
如果把Λ+=U+F和Λ-=U-F改写成Λ+,0=U+,0F和Λ-,0=U-,0F,式中附加在Λ+和Λ-中的下标0表示它们是在无限稀释条件下的当量电导,于是,不管电解质中对应的离子是什么,U+,0和U-,0都应有独自的固定的数值。这就是科尔劳施根据实验提出的无限稀释条件下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以上分类只是指两种极端的情况,实际体系并不这样简单,例如大部分较浓的强电解质溶液的正、负离子将因静电作用而发生缔合,使有效的离子数减少,促使当量电导下降。
事实上,1887年S.A.阿伦尼乌斯发表的电离理论是按照上述弱电解质的模型提出的,他认为电解质在无限稀释的条件下是 100%电离的。设此时的当量电导为Λ0,则任何浓度下的电离度α 都可以根据该浓度下测得的当量电导Λ来计算:
从而求出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K。电离理论应用于乙酸、氨水等弱电解质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在用于强电解质时遇到了困难。直到20世纪20年代,P.德拜和L.昂萨格等发展了强电解质稀溶液的静电理论,才对电解质溶液的本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根据上述强电解质溶液的模型和物质当量的定义,以及溶液的总电导率是正、负离子各自电导率的和这一性质(见离子淌度),可得:
Ceq=C+|Z+|=C-|Z-|
Λ=(U++U-)F式中Z+和Z-为正、负离子的价数;C+和C-是正、负离子的浓度;Ceq为当量浓度;U+和U-是正、负离子的离子淌度;F为法拉第常数。如果Λ+和Λ-分别代表 1当量正离子和1当量负离子的导电能力,则Λ=Λ++Λ-,Λ+=U+F,Λ-=U-F。
1926~1928年,昂萨格认为溶液浓度增加时,离子间距离缩短,静电作用增强,他应用静电理论得到在极稀浓度范围内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公式:
式中A为常数,图中也说明了溶液的当量电导与当量浓度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这一点与F.W.G.科尔劳施的精确电导测量结果完全符合,甚至昂萨格的电导公式中的常数 A也与实验测得的斜率相同,说明在极稀溶液范围内(对盐酸和氯化钾等对称的一价离子电解质来说,在<0.01N 范围内适用),上述强电解质模型是反映实际的。上式中的Λ0是外推法得到的C→0时的当量电导,相当于无限稀释时的当量电导。此时离子间的距离足够远,可以认为各种离子是独立移动的,静电力不起作用。
如果把Λ+=U+F和Λ-=U-F改写成Λ+,0=U+,0F和Λ-,0=U-,0F,式中附加在Λ+和Λ-中的下标0表示它们是在无限稀释条件下的当量电导,于是,不管电解质中对应的离子是什么,U+,0和U-,0都应有独自的固定的数值。这就是科尔劳施根据实验提出的无限稀释条件下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