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economy
农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2)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1.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quality safety problem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nd holds that only laying stress on the quality safety ca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be promoted.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令人担忧,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4)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经济可持续发展
1.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reclamation" to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生态围垦”在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2.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Oroqen Autonomous Government;
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鄂伦春自治旗为例
3.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O14000 and cleaner production,it is concluded that combined implementation of ISO14000 and cleaner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本文通过分析实施ISO14000 标准与清洁生产的关系,论述了实施ISO14000 标准与清洁生产相结合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指出了当前实施ISO14000 标准与清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5)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经济可持续发展
1.
The progress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rid region;
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2.
China Energy Trade and its Impact on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我国能源贸易及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
Regarding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bei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correspoinding index system is made.
以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指标衡量体系,采用基于时序立体表的因素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数据进行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和科技状况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为河北省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量化依据。
6)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经济可持续发展
1.
There is disparate development factor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lot of influence.
目前,青海省虽然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也存在许多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平衡因素。
补充资料:农业经济学
研究农业部门中的生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农业中生产关系发展运动和农业中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规律及其应用。其任务在于为正确处理农业中的生产关系问题和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农业中的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
起源与发展 对于农业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研究,起源于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管理庄园经济的需要。在封建社会又有所发展。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思想,在宏观方面主要强调富国安民必须"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和减轻农民的租税负担;在微观方面主要强调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善于利用天时、地利,改良农业技术,并精心管理。阐述这些思想的代表著作有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和《吕氏春秋》、后魏时的《齐民要术》等。欧洲古代农业经济思想大体上和中国古代相类似。其代表著作有罗马时代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的《论农业》和瓦罗(公元前 116~前27)的《论农业》等。但是农业经济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则是随着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18世纪中期,在英国首先出现了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专门著作,主要是对新兴的资本主义农业产生的状况进行描述和对农业中大生产的优越性及生产要素的合理配合问题进行分析,其代表著作有英国A.扬(1741~1820)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期以后,德国出现了用抽象方法研究以农业经营和农业生产的区位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经济学著作,把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向理论概括方面大大推进了一步,其代表作有 J.H.von屠能(1783~1850)的《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826,简称《孤立国》)。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济学转向研究农业经营形态问题,注重探讨农业生产经营的合理集约度和合理的部门结构。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对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更加活跃,主要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农场主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利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同时也更加重视对农产品运销和农业金融问题的研究。3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加深,农业日益陷于市场剧烈波动的威胁之中,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又着重向农产品的市场预测和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与调节方法方面发展。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济学更强调定量分析,除了更加广泛运用统计方法外,又进一步运用了数学模型的方法。资本主义社会的农业经济学是以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制度为背景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解决许多农业经济问题上,取得了不少有科学价值的成果,对推动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它受资产阶级立场的限制,并不能真正揭示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发展运动的规律和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矛盾的方案。
19世纪中期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当时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者不仅为研究农业经济学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农业产生与发展规律的分析,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尽管在促进农业的进步上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将愈来愈由生产力的推动力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而作出了资本主义农业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农业制度所代替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者还进一步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因而在工业已经资本主义化的时候,农业中却往往仍然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为了引导小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不能对他们采取剥夺的办法,而必须帮助他们走合作化的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许多国家的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研究社会主义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应用为对象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起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学着重于批判资产阶级的农业经济理论与资本主义农业制度,并研究社会主义农业制度建立与发展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农业制度建立之后,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逐渐转向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业中生产关系的正确处理和农业中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
研究内容 农业经济学虽然以农业中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但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尽相同。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农业经济的管理体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布局与区划,农业生产力诸要素的利用与开发,农业投资和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价,农业中的收入分配,农民的消费经济以及与农业相关的商品交换与价格、财政与信贷等。
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逐渐分解为许多分支学科的趋势。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济学已逐渐分解为农场管理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产运销学、农业金融学、土地经济学、农工商联合企业管理学、农业政策学等更加专门的学科。在中国,由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研究解决的农业经济问题日益复杂和深入具体,农业经济学也正在分解为许多专门的分支学科。80年代正在形成和建立的有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产贸易与价格,农村金融学,农业生产布局与区划,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态经济学,畜牧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渔业经济学等。
起源与发展 对于农业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研究,起源于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管理庄园经济的需要。在封建社会又有所发展。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思想,在宏观方面主要强调富国安民必须"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和减轻农民的租税负担;在微观方面主要强调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善于利用天时、地利,改良农业技术,并精心管理。阐述这些思想的代表著作有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和《吕氏春秋》、后魏时的《齐民要术》等。欧洲古代农业经济思想大体上和中国古代相类似。其代表著作有罗马时代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的《论农业》和瓦罗(公元前 116~前27)的《论农业》等。但是农业经济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则是随着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18世纪中期,在英国首先出现了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专门著作,主要是对新兴的资本主义农业产生的状况进行描述和对农业中大生产的优越性及生产要素的合理配合问题进行分析,其代表著作有英国A.扬(1741~1820)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期以后,德国出现了用抽象方法研究以农业经营和农业生产的区位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经济学著作,把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向理论概括方面大大推进了一步,其代表作有 J.H.von屠能(1783~1850)的《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826,简称《孤立国》)。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济学转向研究农业经营形态问题,注重探讨农业生产经营的合理集约度和合理的部门结构。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对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更加活跃,主要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农场主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利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同时也更加重视对农产品运销和农业金融问题的研究。3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加深,农业日益陷于市场剧烈波动的威胁之中,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又着重向农产品的市场预测和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与调节方法方面发展。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济学更强调定量分析,除了更加广泛运用统计方法外,又进一步运用了数学模型的方法。资本主义社会的农业经济学是以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制度为背景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解决许多农业经济问题上,取得了不少有科学价值的成果,对推动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它受资产阶级立场的限制,并不能真正揭示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发展运动的规律和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矛盾的方案。
19世纪中期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当时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者不仅为研究农业经济学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农业产生与发展规律的分析,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尽管在促进农业的进步上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将愈来愈由生产力的推动力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而作出了资本主义农业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农业制度所代替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者还进一步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因而在工业已经资本主义化的时候,农业中却往往仍然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为了引导小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不能对他们采取剥夺的办法,而必须帮助他们走合作化的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许多国家的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研究社会主义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应用为对象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起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学着重于批判资产阶级的农业经济理论与资本主义农业制度,并研究社会主义农业制度建立与发展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农业制度建立之后,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逐渐转向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业中生产关系的正确处理和农业中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
研究内容 农业经济学虽然以农业中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但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尽相同。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农业经济的管理体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布局与区划,农业生产力诸要素的利用与开发,农业投资和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价,农业中的收入分配,农民的消费经济以及与农业相关的商品交换与价格、财政与信贷等。
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逐渐分解为许多分支学科的趋势。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济学已逐渐分解为农场管理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产运销学、农业金融学、土地经济学、农工商联合企业管理学、农业政策学等更加专门的学科。在中国,由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研究解决的农业经济问题日益复杂和深入具体,农业经济学也正在分解为许多专门的分支学科。80年代正在形成和建立的有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产贸易与价格,农村金融学,农业生产布局与区划,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态经济学,畜牧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渔业经济学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