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铁-法(铁岭-法库)煤田
1)  Tie-Fa(Tieling-Faku) Coal Mine
铁-法(铁岭-法库)煤田
2)  Tiefa coalfield
铁法煤田
1.
Study the regularity of the igneous rocks in Tiefa coalfield;
铁法煤田火成岩规律研究
3)  Tieling
铁岭
1.
Studies on Dividing Zones and Arrangement of Green Food Production in Tieling;
绿色食品生产分区布局的研究——以辽宁省铁岭市为例
2.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Ways of Green Agriculture in Tieling;
铁岭市绿色农业发展途径探讨
3.
A new sapwood rot of willow in Tieling of Liaoning Province;
辽宁铁岭柳树边材腐朽病初报
4)  Iron-and carbon-rich kaolin in coal measures
高铁高碳煤系高岭土矿
5)  High-iron and high-titanium coal measures kaolin deposit
高铁高钛煤系高岭土矿
6)  Tiefa mining area
铁法矿区
1.
Technology for CBM Development with Surface Vertical Gob Wells in Tiefa Mining Area;
铁法矿区地面垂直采空区井技术
2.
Study of erosion zones in coal seams is Tiefa mining area;
铁法矿区煤层冲刷带研究
补充资料:库法学派
      阿拉伯语法学的一个重要流派。8世纪产生于伊拉克的库法城。创始人 'A.H.凯萨依(731~806),是古兰经训读学的七大名家之一,担任过阿拔斯朝三代哈里发的国师。库法的阿拉伯语法学研究曾落后于南方的巴士拉,但凯萨依首先南下向巴士拉学者求教,再发展自己的语法体系,形成了与巴士拉学派长期对峙的局面。
  
  库法派学者不像巴士拉学派那样强调语言的普遍性和阿拉伯语的基本规律,而强调语言的特殊性和阿拉伯语的特异现象。他们力图发现新规律,以动摇巴士拉学派的理论基础,从而另建一个阿拉伯语法体系。为此,他们扩大语言研究的范围,把那些非典型部族以及与外族接触频繁的部族的语言、一些似乎无权威性的史话、一些晚期的诗歌等等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着重对《古兰经》中的特异词句进行分析。结果在格位理论、词的分类及其派生关系等许多根本问题上他们都提出了与巴士拉学派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观点。阿拉伯语言学家伊本·安巴里(1119~118在他的《异议公判》一书中记述了这类分歧,共有121处之多。
  
  库法学派的著名首领是凯萨依的学生法拉 ( 761~822)。他对库法学派语法体系的确定作出很大贡献。他的主要语法著作是研究句法的,名为《界限》,这部书用了16年时间才写成。后代学者认为法拉的特色是比较讲求哲理。
  
  与巴士拉学派相比,库法学派的理论有明显的局限性,逻辑上也不甚严密,但它的兴起却为阿拉伯语法学延续千年的论争揭开了序幕。100年后,巴格达学者吸收库法学派的长处来弥补巴士拉学派的不足,组成了第3学派──巴格达学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