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防蚀性
1)  corrosion protective performance
防蚀性
1.
It is shown that heat resistance,weather resistance,corrosion protective performance and synthet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ust conversoin coatings are partly improved by adding sericite powder in coatings.
研究表明,将绢云母粉加入锈转化涂料后,涂料的耐热、耐候性、防蚀性及综合机械性能均有所提高。
2)  corrosion resistance
防腐蚀性
1.
Its impacts on lubrication of lube oil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are studied by "4-ball" test and copper coupon test.
IR)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四球试验、铜片腐蚀试验分别考察它对润滑油的润滑性及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3)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防腐蚀性能
1.
Th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acrylic-polyurethane coatings with TiO 2 at different pigment volume concentration(PVC) has been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 (EIS) ,研究了对添加不同颜料体积浓度 (PVC)TiO2 的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防腐蚀性能 。
2.
Based on the antistatic mechanism of doped antistatic coatings and the anti-corrosion principle of steels,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ntistatic property and th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antistatic coatings are discussed.
从添加型导静电涂料的导静电机理和钢铁的防腐蚀原理出发,讨论了导静电涂料导静电性能与防腐蚀性能的关系,认为具有良好导静电性能的涂料其防腐蚀性能必然较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4)  corrosion resistance
防腐蚀性能
1.
The effect of composite ceramic coatings(Al2O3,SiC,ZrO2)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arbon stee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法就Al2O3、SiC、ZrO2复合陶瓷涂层对碳钢的防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
2.
Currently,the demand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for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is imminence along with its application expanding.
防腐蚀性测试表明,稀土转化膜试样的E_(corr)比裸试样的E_(corr)提高84 mV,说明稀土转化膜试样的防腐蚀性能较佳。
3.
bias voltages,circulated- argon ion bombardment,and at intervals on microstructur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luminum coatings on uranium substrate was investigated.
研究了偏压镀、循环氩离子轰击镀和间歇式镀对铀上铝镀层组织及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
5)  waterborne based anticorrosive coatings
水性防腐蚀涂料
6)  floating inhibitor
浮游性防蚀剂
补充资料: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苏军称"化生放"防护训练,美军称 "核生化" 防护训练。目的是提高军队的防护能力,免受或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牲畜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简史  "三防"训练是随着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加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生物武器和核武器。这些新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军队对其防护研究和训练的普遍重视,先后设置组织机构管理训练。1939年,针对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设立了防化学队,八路军各师建立了防化勤务主任室,部队开展了防化训练。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侵朝美军多次使用生物、化学武器,普遍进行了防生物和防化学武器的训练。1953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的专业机构,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大纲,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普遍开展了训练。
  
  
  内容和方法 其内容通常包括: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受染地域、地段的行动要求和通过的方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这种训练的组织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通常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有时亦可在专用场地进行实毒训练,或利用核武器爆炸试验进行训练。
  
  苏联和美国军队在营一级分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军官,指导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训练;在团(旅)以上部队设有专业机构或人员,计划和监督防护训练。苏联在军外训练中,受训人员即进行穿带防毒面具和使用侦察仪器的训练,入伍后的新兵增加防护训练时间和内容,并结合战术训练进行。美军明确规定了单兵在核、生物、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训练内容,以及生存和基本作业的标准。
  
  发展趋势  随着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的出现,速效、高效化学武器的发展,生物战剂传播、扩散方法的改进,增大了杀伤、破坏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因而加强群众性的防护训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将更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