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axial visual sensing
同轴视觉传感
1.
Detection of weld dimension in open keyhole laser welding based on a CMOS coaxial visual sensing system;
基于同轴视觉传感的激光穿透焊接焊缝尺寸检测
2.
By analysis of the keyhole, weld pool and plasma temperature character and electron density character, a coaxial visual sens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the optical emission of the keyhole and weld pool in deep penetration laser welding process.
本文通过分析Nd:YAG激光焊接过程中匙孔、熔池及等离子体的温度、电子密度特征,建立了同轴视觉传感系统,对焊接过程中熔池和匙孔区域的光辐射进行了实时检测。
2) visual sensing
视觉传感
1.
State-of-arts of visual sensing technology to monitor laser welding process;
激光焊接过程视觉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
2.
Double-side visual sens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of weld pool in P-GMAW;
P-GMAW熔池双面视觉传感与图像处理
3.
The passive visual sensing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detect the image of weld pool in CO2 welding.
应用被动式视觉传感方法进行CO2焊焊接熔池的形状检测。
3) vision sensing system
视觉传感
1.
A vision sensing system for taking and processing the images of MIG welding pool of aluminum alloy had been setup.
建立了铝合金脉冲MIG焊熔池图像检测CCD视觉传感系统。
4) visual sensor
视觉传感
1.
Aimed at spirally welded steel pipe,a visual sensor for automatic weld seam tracking system is developed.
针对螺旋埋弧焊钢管外焊,研制了一种基于视觉传感的焊缝自动跟踪系统。
2.
A seam tracking system based on visual sensor 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介绍了一种基于视觉传感器在焊前采集焊缝信息,动态存储相关数据,从而记住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控制路径。
5) vision sensing
视觉传感
1.
Study of vision sensing technology in seam recognition based on analyzing target feature;
基于对象特征分析的焊缝识别视觉传感技术
2.
A passive vision sensing system to acquire the image of molten pool in MAG welding was set up and many typical molten pool images were obtained.
针对MAG焊特点,利用被动式熔池视觉传感系统,采集到清晰的熔池图像;通过同步对比试验方法,系统地对焊接气孔缺陷与熔池图像特征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取了表面气孔、内部气孔(夹渣)对应的熔池图像特征,并从灰度均值和标准差的角度研究了焊接气孔缺陷产生过程中熔池图像变化情况及奇异特征。
3.
Using low cost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a vision sensing equipment in welding process was made, and a real time plasma arc welding (PAW) seam tracking system was implemented.
采用低成本电荷耦合器件制作了焊接过程视觉传感器,实现了一种等离子弧焊焊缝实时跟踪系统。
6) vision sensor
视觉传感
1.
The vairable spray system of herbicide based on vision sensor;
视觉传感式除草剂变量喷洒系统
2.
Optical design of circular scanning laser vision sensor based on OSLO software;
基于OSLO软件的环形扫描激光视觉传感器的光学设计
3.
Optimization of TIG deposit surfacing welding vision sensor system;
TIG熔敷堆焊视觉传感系统的优化
补充资料:明视觉和暗视觉
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在两种亮度范围内作用于视觉器官而产生的视觉现象。光刺激的亮度在约3个坎德拉(cd)以上时,主要由人眼锥体细胞获得的视觉称明视觉或锥体细胞视觉;光刺激的亮度约在10-3尼特以下,即在暗适应情况下主要由杆体细胞获得的视觉称暗视觉或杆体细胞视觉。人眼视网膜中央凹内锥体细胞最多,视网膜边缘只有少数锥体细胞掺杂在杆体细胞中。杆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中央凹内没有杆体细胞,而偏离中央凹20°时,单位面积上的杆体细胞密度最大。明视觉主要是中央视觉,而暗视觉则是边缘视觉。因此在微光条件下,如想发现发光暗淡的星星,把目标保持在视觉注视中心反而不如以边缘视觉观察时清楚。
在明视觉的情况下,人眼能分辨物体的细节,也能分辨颜色,但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感受性不同,因此能量相同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明亮程度。一般说来黄绿色看着最亮,光谱两端的红色和紫色则暗得多。不同波长的光的这种相对发光效率通常称作光谱相对视亮度函数(简称V(λ)函数)或相对发光效率函数、视见函数等,可用光谱相对视亮度曲线表示(见图 )。V(λ)函数是人们看不同色光时产生同等亮度感觉所需要的能量的倒数,即V(λ)=1/E(λ)。式中:V(λ)为相应波长λ的光谱视亮度函数值;E(λ)为波长λ的单色光能量。目前通用的V(λ)函数主要是K.S.吉布森和E.P.T.廷德尔用步进法与W.科布伦茨和W.B.埃默森用闪烁法测定结果的平均值。1924年为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IE)所采纳。其峰值在555纳米处。
CIE V(λ) 函数是根据白种人眼的测定材料确定的。后来有好几位学者对不同人种(埃及人、高加索人、中非人等)的V(λ)函数进行过测定。结果表明,非白种人的视亮度函数在短波段比CIE V(λ)低些。中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近年来用闪烁法对V(λ)函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中国人眼的V(λ)函数与CIE V(λ)函数很一致。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人种学上的差别影响V(λ)函数;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光谱短波一侧的V(λ)函数有降低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水晶体发黄所致。
近60年来不断有人对CIE V(λ)函数提出异议,比较集中的意见是短波段偏低。1951年D.B.贾德提出对CIE V(λ)函数在短波段的修正值。随着气体放电光源和单色光源的发展,CIE V(λ)函数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协作,用异色明度匹配法研究V(λ)函数。实验数据已被国际照明委员会采纳,列入1988年CIE第75号出版物推荐的V(λ)2°视场(简称Vb12(λ))和V(λ)10°视场(简称Vb110(λ))的国际平均值中。
除年龄外,实验条件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均影响V(λ)函数,如在明视觉条件下,观察大面积表面时,由于黄斑色素的影响不同和杆体细胞参加,V(λ)曲线比2°视野的V(λ)曲线略有变动。
就正常人眼来说,杆体细胞本身并不能产生彩色视觉,它们只产生无彩色的白、灰和黑的视觉,反以在微光条件下,一切物体呈中性色。暗视觉的光谱相对视亮度函数(简称V′(λ)函数)曲线较V(λ)曲线向短波方面偏移如上图。这说明对长波的感受性降低,而对短波的感受性提高了。这种现象称为普尔金耶现象。
CIE V′(λ)函数是1951年 CIE根据B.H.克劳福德用直接比较法和G.沃尔德用阈限法所得结果推荐使用的。其峰值在507纳米处。这条曲线代表30岁以下经过完全暗适应的观察者,在刺激物离开中央凹超过5°时杆体细胞的平均光谱感受性。V′(λ)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杆体细胞的感光化学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吸收特性。视紫红质的吸收曲线与V′(λ)曲线很相似。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家用直接比较法测定了中国人的V′(λ)结果表明:①V′(λ)曲线形状与CIE V′(λ)曲线形状比较接近,峰值稍向长波位移;②年龄对函数也有影响。
人眼对于亮度约为 10-3~3尼特的光刺激的感觉叫做间视觉。在间视觉中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同时活动并相互作用,它们的相应关系不断变化,致使人们对颜色判断很不可靠。
在明视觉的情况下,人眼能分辨物体的细节,也能分辨颜色,但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感受性不同,因此能量相同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明亮程度。一般说来黄绿色看着最亮,光谱两端的红色和紫色则暗得多。不同波长的光的这种相对发光效率通常称作光谱相对视亮度函数(简称V(λ)函数)或相对发光效率函数、视见函数等,可用光谱相对视亮度曲线表示(见图 )。V(λ)函数是人们看不同色光时产生同等亮度感觉所需要的能量的倒数,即V(λ)=1/E(λ)。式中:V(λ)为相应波长λ的光谱视亮度函数值;E(λ)为波长λ的单色光能量。目前通用的V(λ)函数主要是K.S.吉布森和E.P.T.廷德尔用步进法与W.科布伦茨和W.B.埃默森用闪烁法测定结果的平均值。1924年为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IE)所采纳。其峰值在555纳米处。
CIE V(λ) 函数是根据白种人眼的测定材料确定的。后来有好几位学者对不同人种(埃及人、高加索人、中非人等)的V(λ)函数进行过测定。结果表明,非白种人的视亮度函数在短波段比CIE V(λ)低些。中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近年来用闪烁法对V(λ)函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中国人眼的V(λ)函数与CIE V(λ)函数很一致。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人种学上的差别影响V(λ)函数;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光谱短波一侧的V(λ)函数有降低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水晶体发黄所致。
近60年来不断有人对CIE V(λ)函数提出异议,比较集中的意见是短波段偏低。1951年D.B.贾德提出对CIE V(λ)函数在短波段的修正值。随着气体放电光源和单色光源的发展,CIE V(λ)函数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协作,用异色明度匹配法研究V(λ)函数。实验数据已被国际照明委员会采纳,列入1988年CIE第75号出版物推荐的V(λ)2°视场(简称Vb12(λ))和V(λ)10°视场(简称Vb110(λ))的国际平均值中。
除年龄外,实验条件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均影响V(λ)函数,如在明视觉条件下,观察大面积表面时,由于黄斑色素的影响不同和杆体细胞参加,V(λ)曲线比2°视野的V(λ)曲线略有变动。
就正常人眼来说,杆体细胞本身并不能产生彩色视觉,它们只产生无彩色的白、灰和黑的视觉,反以在微光条件下,一切物体呈中性色。暗视觉的光谱相对视亮度函数(简称V′(λ)函数)曲线较V(λ)曲线向短波方面偏移如上图。这说明对长波的感受性降低,而对短波的感受性提高了。这种现象称为普尔金耶现象。
CIE V′(λ)函数是1951年 CIE根据B.H.克劳福德用直接比较法和G.沃尔德用阈限法所得结果推荐使用的。其峰值在507纳米处。这条曲线代表30岁以下经过完全暗适应的观察者,在刺激物离开中央凹超过5°时杆体细胞的平均光谱感受性。V′(λ)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杆体细胞的感光化学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吸收特性。视紫红质的吸收曲线与V′(λ)曲线很相似。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家用直接比较法测定了中国人的V′(λ)结果表明:①V′(λ)曲线形状与CIE V′(λ)曲线形状比较接近,峰值稍向长波位移;②年龄对函数也有影响。
人眼对于亮度约为 10-3~3尼特的光刺激的感觉叫做间视觉。在间视觉中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同时活动并相互作用,它们的相应关系不断变化,致使人们对颜色判断很不可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