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软硬酸碱理论
1)  HSAB principle
软硬酸碱理论
2)  hard and soft acid-base theory
硬软酸碱理论
3)  the principle of HSAB
硬软酸碱原理
4)  principle of soft hard acid and base
软硬酸碱原理
1.
The addition reactions of carbon-carbon nonsaturation bonds and competitions of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and eliminations were explained by principle of soft hard acid and base.
运用软硬酸碱原理解释了碳碳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以及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性。
5)  Hard and soft acid and base
软硬酸碱
6)  hard-soft acid-base
硬软酸碱
1.
The synthetic explanation of nucleophiticity of diagent and catalyst selection in substitution reaction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hard-soft acid-base theory Electrphitic reaction center of multifunctional group is determined.
从硬软酸碱理论出发对两可试剂的亲核性,取代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性进行了综合的解释,指出了多官能团亲电反应中心,通过实例证明了离子型反应的选择性规律。
补充资料:软硬酸碱理论
软硬酸碱理论
hard and soft acids and bases, theory of
    将酸和碱根据性质不同分为软硬两类的理论。1963年由R.G. 皮尔孙提出。1958  S.阿尔兰德、J.查特和N.R.戴维斯根据某些配位原子易与 Ag+、Hg2+、Pt2+ 配位;另一些则易与Al3+、Ti4+配位,将金属离子分为两类 。a类金属离子包括碱金属 、碱土金属 Ti4+、Fe3+、Cr3+、H+;b 类金属离子包括Cu+、Ag+、Hg2+、Pt2+。皮尔孙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以软硬酸碱来区分金属离子和配位原子 ,硬酸包括 a 类金属离子,硬碱包括H2O、F-等;软酸包括b类金属离子,软碱包括H-、I-等;交界酸包括Fe2+、Cu2+等,交界碱包括!!!R0436_2等。
   
   

表:软硬酸碱分类

表:软硬酸碱分类


   
   皮尔孙提出的酸碱反应规律为:“硬酸优先与硬碱结合,软酸优先与软碱结合。”这虽然是一条经验规律,但应用颇广:①取代反应都倾向于形成硬 - 硬、软 - 软的化合物。②软-软、硬-硬化合物较为稳定,软 - 硬化合物不够稳定。③硬溶剂优先溶解硬溶质,软溶剂优先溶解软溶质,许多有机化合物不易溶于水 ,就是因为水是硬碱 。④  解释催化作用。有机反应中的弗里德-克雷夫茨反应以无水氯化铝(AlCl3)做催化剂,AlCl3是硬酸,与RCl中的硬碱 Cl  -结合而活化:
   !!!R0436_3
   R+!!!R0436_4都可起催化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