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是一个名闻四海、令人神往的去处。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嘈杂喧嚣,因而也越来越缺少诗意的时候,这里的一切——包括那用诡秘的东巴象形文字记载的历史、那伴随着玄妙的东巴古乐迎面扑来的千年风情,竟像陈年佳酿一样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纳西族作家沙蠡就是这块土地哺育出来的。
沙蠡,原名和尚庚,1953年12月生于丽江县白沙乡三元村。他是一位很勤奋、很执著,也很多产的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步入文坛以来,已创作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出版了28部作品集。其作品立意深刻,笔锋犀利,极富个性和创见,颇得读者好评。他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研究会会员,担任着丽江地区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丽江地区作协主席、《玉龙山》杂志副主编等职务。
从昔日的农家孩子,到今日一位有作为的作家,沙蠡走过了一条奋斗之路。
白沙乡位于玉龙雪山脚下,这里的乡民们站在自家的院门内就能眺望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积雪。“玉龙雪山天下绝”,绮丽的家乡风光,多彩特异的纳西族文化,早已在不经意间融入了沙蠡的生命之中,使他还在少年时代就萌发了梦想,要用文字来表达对这一方土地的热爱,抒发自己对人生世界的种种感悟。13岁时,读完高小之后回家放牛的他因为在读苏俄小说《无脚飞将军》和《日日夜夜》时为激情所动,连夜在松明子下写了两篇“评论”寄给《云南日报》,尽管并没有被采用,但却留给他很深的写作体验。尽管后来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尽管造物主曾赐于他奇特曲折的命运,让他把工、农、商、学、兵、政等各行都经历了一遍,体验过太多的大起大落、挫折磨难,但他对文学的热爱始终不变,心中的梦想愈发明晰。
为了实现文学梦,他有意在艰苦中把自己磨练成真正的“纳西汉子”。中学毕业后参军去了怒江边防军,在连队当过兵,也担任过连、营、团、军分区的理论辅导员,立过一次“三等功”, 多次受到表彰、嘉奖。
为了实现文学梦,他千方百计寻找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从1983年到1993年,他先后考取并就读于中央电大云南直属经济管理班、河北文学院高级创作班、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创作高级班、《人民文学》创作函授中心小说创作高级班和中国科技大学高级函授班。
丰富生活的经历,使沙蠡厚积薄发。自1981年8月在《边疆文艺》上发表处女作小说《小路》起,他陆续发表了小说《选择的反复》、《小小怀春店》、《婚猎》、《纳西汉子》、《越界》、《有个纳西姑娘叫粗妹》、《燃烧的雪》、《雪山藏刀》、《炸米花》等大量作品。其中,《选择的反复》是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民族文学》上的;《小小怀春店》曾被《女子文学》作为头条发表,并受到著名作家刘绍棠的来信赞扬;《婚猎》是他在臭血污水的屠宰场创作的,后载于《人民文学》;《纳西汉子》是被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冯牧看中并推荐发表在《中国作家》上的。虽然说纳西族被称为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可在《人民文学》和《中国作家》这两个重要刊物上发表小说,还是开天辟地头一次。同样的,他的小说《炸米花》在《民族文学》头条位置发表后,又被《小说月报》选载,这在纳西族也是破天荒第一回。
除了小说创作外,沙蠡还创作了不少报告文学、诗歌、散文以及话剧、曲艺、评论作品。他的报告文学《古城作证》、《突破历史》、《走向世界》、《森龙雄风》、《高原福音》、《古城,石破大惊》、《雪山神曲》、《长江上游的绿色尖兵》、《丽江壮歌》、《大地震中的吉祥鸟》以及散文《宣科与纳西古乐》等,从多种角度反映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的历史和现实,揭示了她们的神奇和美丽。
沙蠡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许多作品曾在省内外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