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ritic shelf
浅海陆棚
1.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shore-neritic shelf depositional system, in which sandstone body types includeshore beach, tidal flat, neritic sand bar, shelf sand and etc.
塔中地区志留系由下至上发育有柯坪塔格组上段、塔塔埃尔塔格组和依木干他乌组,主要岩石类型为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绿灰色、浅灰色、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总体上为滨岸(海滩、潮坪)—浅海陆棚沉积体系,发育有滨岸海滩、潮坪、浅海砂坝、陆棚砂等砂体类型,其中滨岸海滩、浅海砂坝、陆棚砂等砂体主要发育于柯坪塔格组上段下部,潮坪砂体主要发育于柯坪塔格组上段上部及塔塔埃尔塔格组和依木干他乌组。
2) shallow sea
浅海
1.
Sand control and productiontechnique in shallow sea(Chengdao) oilfield.;
浅海(埕岛)油田防砂与采油工艺技术
2.
MT surveying test of synchronous acquisition by separate electric and magnetic channels on shallow sea;
浅海电磁道分离同步采集的大地电磁测深观测试验
3.
Several programs and approaches for shallow sea bottom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s with the first landing sea bottom gas pipeline in Chengdao Oil Field as basis, and a whole technology package for construction of landing gas pipeline on shallow sea bottom is explained.
以埕岛油田第1条登陆输气海底管道为依托,重点介绍浅海输气海底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程序方法,阐述了1套比较完整的浅海登陆海底管道施工技术。
3) offshore
浅海
1.
Preventing pollution system in offshore oil platform of Shengli Oilfield;
胜利油田浅海石油平台防污染系统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oil transportation method used in Shengli offshore oilfield,which adopts a production operation mode of Satellite Platform-Submarine Pipeline-Center Platform-Submarine Pipeline-Gathering Station on Shore,and the actual long distance oil transportation by submarine pipelines and the maintenance techniques for submarine pipelines and equipment.
简要介绍了国内浅海油田的发展现状和胜利浅海油田采用“卫星平台—海底管线—中心平台—海底管线—陆上联合站”的生产运行开发模式,以及国外管道维修技术和装备的手段。
3.
The clam is suitable to culture and enhancement in China offshore.
2001~2004年进行了潮上带池塘养殖、潮间带池塘养殖、潮间带底播养殖、浅海底播养殖和浅海筏式笼养5种方式的养殖试验,养殖2年平均壳长和体重达到62。
4) Shallow water
浅海
1.
Normal mode fluctuation of sound propagating in random shallow water;
随机浅海声传播简正波起伏(英文)
2.
A technique of source target localization for low SNR case in shallow water;
一种适用于浅海小信噪比条件的声源目标定位技术
3.
Horizontal-longnitudinal correlations of low-frequency acoustic field in shallow water;
浅海低频声场的水平纵向相关性
5) basin of shallow water
浅海盆地
6) Shengli shallow sea oilfield
胜利浅海
1.
Directional drilling technology for large borehole in shallow strata with small well space in Shengli shallow sea oilfield;
胜利浅海小井距浅表层大井眼定向钻井技术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浅海海流
浅海中除潮流之外的规模较大的海水流动。通常把浅于200米的海域称为浅海。浅海上持续刮风,海水的密度分布不均,降水或大陆径流的影响,都能形成浅海海流。除此之外,有的浅海海流是深海海流进入浅海的分支。
1877年,美国调查船"布莱克"号和"信天翁"号,在西印度群岛近海和格兰德滩等浅海海域进行了调查,并在佛罗里达海峡测定了海流的速度。20世纪以来,B.海兰-汉森、F.南森、V.W.埃克曼等人的理论,既为深海海流、也为浅海海流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从50年代起,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沿海的浅海海流,70年代之后,发展了浅海海流的数值计算。
浅海海流在本质上与深海海流没有区别,研究方法和运动方程基本上相同,但仍然有它的一些特点:
① 底摩擦效应对海流的影响。
研究浅海海流时,无论是严格的理论推导,还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都不能忽略海底摩擦的存在,只是在处理底摩擦方式上略有不同:有时假定底摩擦力和流速成一定关系,有时假定底面的流速为零。由于底摩擦的存在,海流的一部分动能转变为热能,降低了流速。对于风漂流来讲,由于底摩擦的作用,表层流向对风向的偏角x0小于45.5°。海水越浅,偏角越小,且与深度h和摩擦阻力深度D有如下关系:
h/D 1/10 1/4 1/2 3/4 1 2 ......∞
x0 3.7° 21.5° 45° 45.5° 45° 45° 45°
式中μ为涡动粘滞系数;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ρ为海水密度;φ为所研究海区的纬度。
海水深度h 等于1.25D 时,漂流运动的特征与无限深的理想海洋中的风漂流完全一致,因此有人提出,h<1.25D 的海区中的风漂流为浅海漂流,h≥1.25D 的海区中的风漂流为深海漂流。
② 季风、降水、蒸发、大陆径流、结冰和融冰等季节性变化因子的影响。
季风对大陆边缘的浅海海流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中国的浙江、福建的沿岸流,因受季风的影响,冬季携带长江等江河冲淡水经台湾海峡进入南海,但夏季这种海流几乎消失;在阿拉伯湾同索马里海岸和非洲西海岸的某些浅海区域,季风使海流呈季节性的变化。降水、蒸发和径流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着表层的海流。结冰和融冰的变化,影响着浅海海流的消长。如果冬季结冰严重,春季融冰之后,流速就比较强;反之如果冬季结冰不严重,春季融冰之后,流速就比较弱。
③ 潮流的影响。
在近岸的海湾中,由于非线性效应及海底和海岸的摩擦作用,在潮流中产生了潮汐余流(去掉周期性潮流之后剩余的平均流动),其流速从每秒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可看成浅海海流。
若在涨潮流方向的左面,海岸向内凹陷,形成半月形,则在这个海湾内,潮汐余流往往会构成一个永久的气旋式环流;反之,如果半月形海湾在涨潮流方向的右面,湾内将出现永久的反气旋式环流。在突出岬角处,气旋式与反气旋式环流共存(见图)。
④ 海流规模的限制。
浅海海流的速度、分布宽度和深度,都比深海海流小得多,输送的水量也少得多,但是它与军事、航海、工业、渔业、泥沙运动、资源开采、污水排放和沿岸居民生活都有密切关系。例如,河口区泥沙的远距离输送,主要依靠海流;正确掌握和利用海流的特点,可以减少海洋污染,净化人类的环境。此外,近岸地区的水产养殖,只要掌握浅海海流的规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书目
景振华著:《海流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北京,1966。
M.J.Bowman,W.E.Esaias,eds,Oceanic Fronts in CoastalProcesses,Springer-Verlag,Berlin,1978.
1877年,美国调查船"布莱克"号和"信天翁"号,在西印度群岛近海和格兰德滩等浅海海域进行了调查,并在佛罗里达海峡测定了海流的速度。20世纪以来,B.海兰-汉森、F.南森、V.W.埃克曼等人的理论,既为深海海流、也为浅海海流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从50年代起,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沿海的浅海海流,70年代之后,发展了浅海海流的数值计算。
浅海海流在本质上与深海海流没有区别,研究方法和运动方程基本上相同,但仍然有它的一些特点:
① 底摩擦效应对海流的影响。
研究浅海海流时,无论是严格的理论推导,还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都不能忽略海底摩擦的存在,只是在处理底摩擦方式上略有不同:有时假定底摩擦力和流速成一定关系,有时假定底面的流速为零。由于底摩擦的存在,海流的一部分动能转变为热能,降低了流速。对于风漂流来讲,由于底摩擦的作用,表层流向对风向的偏角x0小于45.5°。海水越浅,偏角越小,且与深度h和摩擦阻力深度D有如下关系:
h/D 1/10 1/4 1/2 3/4 1 2 ......∞
x0 3.7° 21.5° 45° 45.5° 45° 45° 45°
式中μ为涡动粘滞系数;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ρ为海水密度;φ为所研究海区的纬度。
海水深度h 等于1.25D 时,漂流运动的特征与无限深的理想海洋中的风漂流完全一致,因此有人提出,h<1.25D 的海区中的风漂流为浅海漂流,h≥1.25D 的海区中的风漂流为深海漂流。
② 季风、降水、蒸发、大陆径流、结冰和融冰等季节性变化因子的影响。
季风对大陆边缘的浅海海流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中国的浙江、福建的沿岸流,因受季风的影响,冬季携带长江等江河冲淡水经台湾海峡进入南海,但夏季这种海流几乎消失;在阿拉伯湾同索马里海岸和非洲西海岸的某些浅海区域,季风使海流呈季节性的变化。降水、蒸发和径流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着表层的海流。结冰和融冰的变化,影响着浅海海流的消长。如果冬季结冰严重,春季融冰之后,流速就比较强;反之如果冬季结冰不严重,春季融冰之后,流速就比较弱。
③ 潮流的影响。
在近岸的海湾中,由于非线性效应及海底和海岸的摩擦作用,在潮流中产生了潮汐余流(去掉周期性潮流之后剩余的平均流动),其流速从每秒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可看成浅海海流。
若在涨潮流方向的左面,海岸向内凹陷,形成半月形,则在这个海湾内,潮汐余流往往会构成一个永久的气旋式环流;反之,如果半月形海湾在涨潮流方向的右面,湾内将出现永久的反气旋式环流。在突出岬角处,气旋式与反气旋式环流共存(见图)。
④ 海流规模的限制。
浅海海流的速度、分布宽度和深度,都比深海海流小得多,输送的水量也少得多,但是它与军事、航海、工业、渔业、泥沙运动、资源开采、污水排放和沿岸居民生活都有密切关系。例如,河口区泥沙的远距离输送,主要依靠海流;正确掌握和利用海流的特点,可以减少海洋污染,净化人类的环境。此外,近岸地区的水产养殖,只要掌握浅海海流的规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书目
景振华著:《海流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北京,1966。
M.J.Bowman,W.E.Esaias,eds,Oceanic Fronts in CoastalProcesses,Springer-Verlag,Berlin,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