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串口
1)  Serial port
串口
1.
Adaptor between Ethernet and serial ports based on uC/OS and LwIP;
基于uC/OS+LwIP的网口转串口模块的实现
2.
Collect the sonar data from serial port based on ActiveX;
基于ActiveX的超声波串口数据采集
3.
Data collection and serial port communication of administration system;
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中的串口通讯
2)  Serial [英]['sɪəriəl]  [美]['sɪrɪəl]
串口
1.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or Serial Mutual Agreement Analyzer;
串口双向协议分析器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2.
The serial interface driv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SC/PSI;
电源控制器PSC/PS I的串口驱动开发及其应用
3.
The serial conminucation in linux;
Linux环境下的串口通信
3)  serial interface
串口
1.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Software between Network Interface and Serial Interface Based on Windows Service
基于Windows服务的网口与串口通信软件设计
2.
We can analyze and process the data from MCU by connecting MATLAB with MCU serial interface.
通过MATLAB自带的通信类可以方便的和单片机串口进行通讯,实现对下位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realize the asynchronous event driven software model in em-bedded Linux system ,which using the functions of serial interface in the library libcssl.
本文介绍了以libcssl函数库中提供的串行接口函数,在嵌入式Linux的串行通信中实现异步事件驱动模型的方法,并以西门子MC35模块作为数据源,以GSM短信发送模块的实例说明串口通信程序的设计思路及其实现。
4)  serial communication
串口
1.
Realization of multi-task and duplex serial communication on Visual Basic;
多任务、全双工串口通信的Visual Basic实现
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mbedded Serial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EP3203;
基于SEP3203的嵌入式串口通信的设计和实现
3.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of preserving serial communication sampling data by using ADO technology,expresses the detail process of data transfer and data preservation,and provides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structure.
介绍了利用ADO技术存储串口采集数据的实现方法。
5)  UART [英]['ju:'ɑ:t]  [美]['ju'ɑrt]
串口
1.
The Multiplexing Technique of UART under Windows System;
Windows环境下串口的复用技术
2.
The Realization of FFT Based on UART and CCS;
一种基于CCS与DSPs串口实现FFT的方法
3.
Application of Navigation Solution Chip of UAR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Nios II;
基于NiosII的串口通信在解算芯片中的应用
6)  Series port / Parallel port
串口/并口
补充资料:SATA串口硬盘

SATA的全称是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在IDFFall2001大会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ATA1.0标准,正式宣告了SATA规范的确立。SATA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论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而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SATA接口的速率还可扩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从其发展计划来看,未来的SATA也将通过提升时钟频率来提高接口传输速率,让硬盘也能够超频。


SATA接口需要硬件芯片的支持,例如IntelICH5(R)、VIAVT8237、nVIDIA的MCPRAID和SiS964,如果主板南桥芯片不能直接支持的话,就需要选择第三方的芯片,例如SiliconImage3112A芯片等,不过这样也就会产生一些硬件性能的差异,并且驱动程序也比较繁杂。

SATA的优势:支持热插拔,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


PATA的全称是ParallelATA,就是并行ATA硬盘接口规范,也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硬盘接口规范了。PATA硬盘接口规模已经具有相当的辉煌的历史了,而且从ATA33/66一直发展到ATA100/133一直到目前最高的ATA150。而SATA硬盘全称则是SerialATA,即串行ATA硬盘接口规范。目前PATA100硬盘的一般写入速度为65MB/s,而第一代SATA硬盘的写入速度为150MB/s,第二代SATA硬盘的写入速度则高达300MB/s,整整比第一代的速度提高了一倍。SATA硬盘接口规范的出现其实就要取代PATA,就和DDR取代SDRAM一样。

从技术角度去分析:SATA比PATA快多少?

既然SATA的出现是取代PATA的,那么SATA和PATA相比,主要的优势又在那里呢?首先就是速度,上文我们已经提到第二代SATA的传输速度为300MB/s,不过第三代的SATA产品的传输速度已经提高至600MB/s。从速度这一点上,SATA已经远远把PATA硬盘甩到了后面。另外,在传输方式上SATA也比PATA高人一等。SATA采用的是单通道传输,PATA是多通道传输。有些朋友可能从字面上误认为,PATA的多通道应该比SATA的单通道快,其实不然。

因为SATA的单数据通道并没有象PATA那样限制速度频率。SATA传输线的传输速度比PATA要快了近30倍。PATA必须在数据线中一次传输16个信号,如果信号没有及时到达或是发生延迟,错误数据就会产生。因此比特流传输的速度必须减缓以纠正错误。而SATA一次只传输一个比特的数据,此时比特流的传递速度要快得多。这就好比是运球游戏,每次运一个球要比一次运16个球容易的多。还有,SATA另一个进步在于它的数据连线,它的体积更小,散热也更好,与硬盘的连接相当方便。与PATA相比,SATA的功耗更低,这对于笔记本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同时独有的CRC技术让数据传输也更为安全。

-----------------

SATA
使用SATA(Serial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ATA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ATA2.0规范。Serial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ATA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ATA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ATA2.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