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审美教育
1)  aesthetic education
审美教育
1.
Confucius aesthetic educational method and modern meaning in philosophy education;
孔子教育哲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及现代意义
2.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P E Education;
审美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3.
The function of TV advertisement in aesthetic education;
试论电视广告的审美教育功能
2)  Aesthetics Education
审美教育
1.
Application on Medical Aesthetics Education in Surgical Education of Breast Carcinoma Conserved Treatment;
医学审美教育在乳腺癌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2.
On quality education and aesthetics education;
论高校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
3.
The relation between aesthetics education and art education is a complicated problem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方面应该肯定艺术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经 ,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又不等同于审美教育 ,不能简单地以艺术教育替代审美教育
3)  esthetic education
审美教育
1.
Actuality of university 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study of antidote;
高校审美教育现状及强化对策
2.
On Esthetic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Instruction
论高职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3.
On the realistic meaning and enforcement strategy of esthetic education
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
4)  aesthetical education
审美教育
1.
The aesthetical education out of TV culture is both linked with and distinct from the domestic aesthetical education,but also linked with and distinct from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al education.
电视文化的审美教育既跟传统的家庭美育有联系、有区别,又与传统的社会美育有联系、有区别,其美育实施途径因其传播的特殊性而应该是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的融合。
2.
Bringing aesthetical education to the same position with moral,intelligen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requirement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审美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3.
The theory of aesthetical education may be more reasonably elucidated.
审美教育问题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阐释相当丰富。
5)  taste education
审美教育
1.
A discussion on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nurse taste education;
论加强护士审美教育的意义
2.
The implement of taste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for Chines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6)  The view on aesthetic education
审美教育观
补充资料: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
esthetic education

   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的审美教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美育的历史 美育的历史几乎同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原始社会的巫术同时也是初民的美育手段。中国早在周代就形成了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的体制。以后,无论是两汉的赋,魏晋南北朝的辩谈、书画与雕刻,唐宋的诗词,元明清的戏曲与小说,还是历代的建筑、园林、工艺品,都对人们起着广泛的审美教育作用。在中国近代的民主主义革命中,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也很重视美育问题,蔡元培曾就美育实施问题大声疾呼,陶行知创办的工学团与育才学校也都十分重视美育。
   在西方,雅典教育制度中包括缪斯教育和体育。缪斯教育是综合性的文学艺术教育。在体育中,希腊人重视身体的健美和动作的优美。希腊还有雄辩术,它的主要目标虽是发展智力,但也包含语言美的训练。希腊的教育和美学理论都强调美德,即美与善的统一。中世纪的欧洲虽然贬低艺术,却仍然利用教堂建筑、教堂音乐、圣像画、宗教雕塑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的教育主张是培养“完人”,课程中包括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各种因素,强调音乐与图画对儿童教育的巨大意义,提出了“从游戏的快乐中来学习”的思想。在18世纪的法国 ,J.-J.卢梭主张“自然教育”,反对理性的强制。他特别强调触觉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各种游戏和绘画活动对于发展视觉有重大意义;他也要求发展听觉,训练儿童歌唱和欣赏音乐的能力。18世纪末,在德国兴起了狂飙运动,其代表人物J.W.von歌德、J.C.F.von席勒都推崇个性解放,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席勒的美育思想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美育书简》中想要证明,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审美教育,他把人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定作他的审美理想,要通过美育来变革社会,达到人的解放。席勒认为,纯粹道德的生活用理性压制感性,使生活拘谨枯燥,而在美的艺术中,感性和理性能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融洽,他把理性与感性的这种自由结合状态称为“美的心灵”。按他的看法,审美活动能为人的智力生活提供高尚情操,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道德观念。在他之后,德国的F.W.A.福禄倍尔(1782~1852 )建立了新型的幼儿教育体制,他是幼儿园的创始人、儿童积木的发明者;英国的J.拉罗斯金(1819~1900)和W.莫里斯(1834~1896)提倡向青年学生和广大民众普及高尚的艺术品以力挽现代社会中审美趣味的堕落。以后又有德国艺术教育家朗格和 H. 闵斯特伯格(1863~1916), 美国美学家门罗和英国美学家H.里德,相继提倡学校与社会的艺术教育,并进一步开展审美教育理论的研究。前苏联在美学理论与教育理论中,也把审美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在当代的欧美各国,审美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的设施 审美教育的设施可分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三大范围。
    学校美育 幼儿园的课程中,美育应占较大比重,例如游戏、唱歌、舞蹈、泥工、纸工、图画、讲故事、演童话剧等,都要通过各种审美的形式发展运动觉、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及把握整体结构、领悟情感意蕴的统摄力。在小学里,除了设有音乐、图画、手工等美育课程和课外的社交、劳动、美育活动以外,在其他各门课程中,像品德、语文、数学、常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等课程中,也都应渗透审美教育的因素。到中学阶段,除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欣赏的课程以外,对各种知识领域都可以提高到审美的高度加以阐发。进大学以后,除了有文学与各门艺术的专科以外,在文、法、理、工、农、医各科及综合性大学中,仍然应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类文学艺术的欣赏或自娱,使每个大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建设人才 。并且,各级学校的环境、校舍、设备、装修,也应当尽可能予以美化,整齐清洁。
    家庭美育 居室庭院的布局陈设应整齐清洁,容纳建筑、园艺、绘画、雕塑、书法等各门类艺术的丰富成果,家庭成员在相处相待中应杜绝一切暴虐、辱骂、欺诈、伤害,无论长幼男女,一律互尊互爱,并创造条件全家共同欣赏诗歌、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品。每个个人最初受到教育是在胎内,母亲的身心处在美的状态中,对胎儿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影响,所以美育应从胎儿期就开始。到婴儿、幼儿教育阶段,全面系统的美育对早期智力开发与品德塑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劳动教育在家庭美育中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社会美育 社会美育是一个十分广阔、重要、内容丰富却又远未受到足够重视的领域。通常人们注意到的,只是市容的美化与绿化,交通的井然有序与通畅,街道清洁,空气新鲜等等,而工厂、农场、企业、事业等生产单位与服务部门劳动条件的不断改进,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有益身心健康,是社会美育中分量最重、影响最深的方面,消除劳动过程中的技术异化,使任何劳动者都既不负牛马之役,又不疲于伺候机器,而能逐步成为自动化机械体系的监督者、维护者、驾驭者、管理者,这是社会美育应当长期自觉追求的理想目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