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hloro-benzenes contamination
氯苯类污染
4) PCB
[英][,pi:si:'bi:] [美][,pisi'bi]
多氯联苯
1.
Residues of PCBs in the Lake Surface Sediments of Yangtze Headstream;
长江源头典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残留状况
2.
Residues of PCBs in Agricultural Fields in the Yangtze Delta,China;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残留状况
3.
ORGANOCHLORINES (OC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OF HONG KONG MAI PO;
香港米浦基围塘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在微型生物群落中的积累
5)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多氯联苯
1.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by zero-valent metal;
零价金属降解多氯联苯(PCBs)
2.
Catalytic dechlorin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water-isopropanol solu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
温和条件下水-异丙醇溶液中多氯联苯的催化脱氯(英文)
3.
Study on enhancement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bioremediation by Fenton-like reagent pre-oxidation in soil;
类Fenton预氧化强化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
6)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多氯联苯
1.
An ameliorate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in tissues of dolphin by gas chromatography;
海豚组织中多氯联苯(PCBs)气相色谱测定的改良方法研究
2.
Determin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in Foodstuffs by GC-MS-NCI Coupled with Isotope Dilution Techniqu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负化学源法测定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研究
3.
In order to probe to the accumulation ability and effect factor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in camphor tree leaves in industrial area of Shanghai,samples of camphor tree leaves around the industrial area were collected for a year.
为了探讨某工区香樟叶片对多氯联苯(PCBs)的富集能力及影响因素,连续1a采其周边香樟叶片样品,参考EPA 8000系列方法,用GC/ECD及GC/MS分析样品中PCBs各组分含量。
补充资料:多氯联苯污染
多氯联苯(PCB)又称氯化联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物,是联苯苯环上的氢原子为氯所取代而形成的一类氯化物。多氯联苯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概述 多氯联苯是德国H.施米特和G.舒尔茨于1881年首先合成的。美国于1929年最先开始生产,60年代中期,全世界多氯联苯的产量达到高峰,年产约为10万吨。据估计,全世界已生产的和应用中的PCB远超过100万吨,其中已有1/4至1/3进入人类环境,造成危害。
多氯联苯极难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并且极难分解,因而能够在生物体脂肪中大量富集。1968年日本曾发生因 PCB 污染米糠油而造成的有名的公害病:"油症"。1973年以后各国陆续开始减少或停止生产。PCB的基本结构为:
联苯苯环上有10个氢原子,按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数目不同,形成一氯化物、二氯化物......十氯化物,它们各有若干个异构体。理论上一氯化物有3个异构物,二氯化物有12个,三氯化物有21个。PCB的全部异构物总共有210种,目前已确定结构的有102种。工业用PCB的商品名称:日本称为Kane chlor(KC),美国称为Aroclor(AR),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称为Clophen,法国称为Phenochlor,苏联称为Sovols等等。各种产品又按所含氯原子数分别加以标号:中国习惯称为三氯联苯的产品,日本标为KC-300,美国标为AR-1242;中国称为五氯联苯的产品,日本标为KC-500,美国标为AR-1254。这些产品均为混合物,如四氯联苯中夹杂有相当数量的三氯化物和五氯化物,以及少量六氯化物。
PCB的纯化合物为结晶态,混合物则为油状液体。低氯化物呈液态,流动性好,随着氯原子数的增加,粘稠度相应增高,呈糖浆状乃至树脂状。PCB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稳定,高度耐酸碱和抗氧化,它对金属无腐蚀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很好的耐热性(完全分解需1000℃至1400℃),除一氯化物和二氯化物外均为不燃物质。PCB用途很广,可作绝缘油、热载体和润滑油等,还可作为许多种工业产品(如各种树脂、橡胶、结合剂、涂料、复写纸、陶釉、防火剂、农药延效剂、染料分散剂)的添加剂。
污染 PCB对环境的污染是在 1960年前后研究有机氯农药污染中出现的一组未知色谱峰而发现的,1966年由瑞典的 S.延森研究证实为PCB。以后的研究表明,从1944年前后PCB就明显地污染生态系统,而且污染的严重程度远远地超出预料。据估计存在于全世界海洋、土壤、大气中的PCB总量达到25~30万吨以上,污染的范围很广,从北极的海豹、加拉帕戈斯的黄肌鲔,到南极的海鸟蛋,以及从日本、美国、瑞典等国人的乳中都能检出PCB。
PCB世界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大量使用PCB的工厂,如用PCB作绝缘油的电机工厂,大量使用PCB作热载体和润滑油的化学工厂,造纸厂特别是再生纸厂。船舶的耐腐蚀涂料中含有PCB,被海水溶出也是相当大的污染源。这些污染源的 PCB以废油、渣浆、涂料剥皮等形式进入水系,沉积于水底,然后缓慢地向水中迁移,污染生态系统。
PCB在大气中主要附着在颗粒物上,在水中则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在强烈搅动或存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PCB也可部分地溶于水(有时达10~20ppm)。污染海洋的石油能促使 PCB分散于水中,并随海水的流动而迁移。大量PCB溶于海面漂浮的油膜,又能使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受到严重的危害。
PCB污染大气、水、土壤后,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富集于生物体内。例如美国某地小麦、麦蒿中含PCB0.3ppm,牛乳中 PCB含量高达28ppm。加拿大的海洋生物体内PCB富集情况如表:
毒性 PCB可经动物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而为机体所吸收。消化道的吸收率很高,低氯化物剂量每公斤体重在100毫克以内,高氯化物每公斤体重在5毫克以内时,经口摄入量的90%可被迅速吸收。60年代以来,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家禽和人的PCB中毒,基本上都是由口侵入、 经消化道吸收后发生的。PCB被人或其他动物吸收以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以脂肪中含量最多。
PCB的毒性因动物种属、性别、投给方式、PCB本身的化学结构,以及所含杂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人类可能是最敏感的种属,摄入少量的PCB就能导致曾在日本发生过的"油症"。
在急性和亚急性中毒实验中,小鼠口服KC-400的LD50(半数致死剂量)每公斤体重约为 2克,给药后1~4天死亡;腹腔一次注射2,4,3′,4′-四氯联苯的LD50为每公斤体重 2.15克。死因为急性肝功能不全。大鼠口服PCB的LD50约为每公斤体重4克(AR-1221)到11.3克(AR-1262);一次静脉注射AR-1254时,雌性大鼠的LD50每公斤体重为358毫克;死因主要为进行性脱水和中枢神经抑制。
概述 多氯联苯是德国H.施米特和G.舒尔茨于1881年首先合成的。美国于1929年最先开始生产,60年代中期,全世界多氯联苯的产量达到高峰,年产约为10万吨。据估计,全世界已生产的和应用中的PCB远超过100万吨,其中已有1/4至1/3进入人类环境,造成危害。
多氯联苯极难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并且极难分解,因而能够在生物体脂肪中大量富集。1968年日本曾发生因 PCB 污染米糠油而造成的有名的公害病:"油症"。1973年以后各国陆续开始减少或停止生产。PCB的基本结构为:
联苯苯环上有10个氢原子,按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数目不同,形成一氯化物、二氯化物......十氯化物,它们各有若干个异构体。理论上一氯化物有3个异构物,二氯化物有12个,三氯化物有21个。PCB的全部异构物总共有210种,目前已确定结构的有102种。工业用PCB的商品名称:日本称为Kane chlor(KC),美国称为Aroclor(AR),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称为Clophen,法国称为Phenochlor,苏联称为Sovols等等。各种产品又按所含氯原子数分别加以标号:中国习惯称为三氯联苯的产品,日本标为KC-300,美国标为AR-1242;中国称为五氯联苯的产品,日本标为KC-500,美国标为AR-1254。这些产品均为混合物,如四氯联苯中夹杂有相当数量的三氯化物和五氯化物,以及少量六氯化物。
PCB的纯化合物为结晶态,混合物则为油状液体。低氯化物呈液态,流动性好,随着氯原子数的增加,粘稠度相应增高,呈糖浆状乃至树脂状。PCB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稳定,高度耐酸碱和抗氧化,它对金属无腐蚀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很好的耐热性(完全分解需1000℃至1400℃),除一氯化物和二氯化物外均为不燃物质。PCB用途很广,可作绝缘油、热载体和润滑油等,还可作为许多种工业产品(如各种树脂、橡胶、结合剂、涂料、复写纸、陶釉、防火剂、农药延效剂、染料分散剂)的添加剂。
污染 PCB对环境的污染是在 1960年前后研究有机氯农药污染中出现的一组未知色谱峰而发现的,1966年由瑞典的 S.延森研究证实为PCB。以后的研究表明,从1944年前后PCB就明显地污染生态系统,而且污染的严重程度远远地超出预料。据估计存在于全世界海洋、土壤、大气中的PCB总量达到25~30万吨以上,污染的范围很广,从北极的海豹、加拉帕戈斯的黄肌鲔,到南极的海鸟蛋,以及从日本、美国、瑞典等国人的乳中都能检出PCB。
PCB世界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大量使用PCB的工厂,如用PCB作绝缘油的电机工厂,大量使用PCB作热载体和润滑油的化学工厂,造纸厂特别是再生纸厂。船舶的耐腐蚀涂料中含有PCB,被海水溶出也是相当大的污染源。这些污染源的 PCB以废油、渣浆、涂料剥皮等形式进入水系,沉积于水底,然后缓慢地向水中迁移,污染生态系统。
PCB在大气中主要附着在颗粒物上,在水中则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在强烈搅动或存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PCB也可部分地溶于水(有时达10~20ppm)。污染海洋的石油能促使 PCB分散于水中,并随海水的流动而迁移。大量PCB溶于海面漂浮的油膜,又能使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受到严重的危害。
PCB污染大气、水、土壤后,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富集于生物体内。例如美国某地小麦、麦蒿中含PCB0.3ppm,牛乳中 PCB含量高达28ppm。加拿大的海洋生物体内PCB富集情况如表:
毒性 PCB可经动物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而为机体所吸收。消化道的吸收率很高,低氯化物剂量每公斤体重在100毫克以内,高氯化物每公斤体重在5毫克以内时,经口摄入量的90%可被迅速吸收。60年代以来,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家禽和人的PCB中毒,基本上都是由口侵入、 经消化道吸收后发生的。PCB被人或其他动物吸收以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以脂肪中含量最多。
PCB的毒性因动物种属、性别、投给方式、PCB本身的化学结构,以及所含杂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人类可能是最敏感的种属,摄入少量的PCB就能导致曾在日本发生过的"油症"。
在急性和亚急性中毒实验中,小鼠口服KC-400的LD50(半数致死剂量)每公斤体重约为 2克,给药后1~4天死亡;腹腔一次注射2,4,3′,4′-四氯联苯的LD50为每公斤体重 2.15克。死因为急性肝功能不全。大鼠口服PCB的LD50约为每公斤体重4克(AR-1221)到11.3克(AR-1262);一次静脉注射AR-1254时,雌性大鼠的LD50每公斤体重为358毫克;死因主要为进行性脱水和中枢神经抑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