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ficinal vegetable oil
药用植物油
2) Medicinal herbs
药用植物
1.
Mengkuan Village is rich in the resources of wild medicinal herbs.
通过对处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段的芒宽乡进行定点调查和民间访谈 ,对芒宽乡的民间常用野生植物种类进行调查、整理 ,根据调查结果 ,对芒宽乡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2.
There are more than 500 medicinal herbs in Gaogui Mountain.
高贵山有药用植物 5 0 0余种 ,但由于缺乏严格的保护措施 ,致使部分药材资源因盲目采挖而濒临灭绝 ,而大量的药用植物资源却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 。
3.
Bacteriostasis experiment and MIC determination of six microorganisms observed in such six decoct medicinal solutions of herbs like Sophora flavescens,Cnidium monnieri,Coptis chinensis,Artemisia apiacea,Pulsatilla chinensis and Allium sativum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est tubes filled with decoct medicinal herbs.
采用试管药基方法,进行了苦参、蛇床子、黄连、青蒿、白头翁、大蒜等6 种药用植物水提液对大肠杆菌、产黄青霉等6 种微生物的抑菌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发现这6 种药用植物水提液对G+ 和G- 细菌以及真菌均有抑制能力。
3) medicinal plants
药用植物
1.
Research progress o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new record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Guizhou;
贵州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研究进展
2.
The Report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used to Trent the Wound Injury of the Lahu Minority Doctor;
拉祜族民间医治疗外伤药用植物的调查
3.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ethods for medicinal plants resource in different typ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药用植物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
4) Medical plant
药用植物
1.
Exploitation of medical plant resources in 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
The study of medical plant-Aconitum soongaricum Stapf;
药用植物准噶尔乌头的研究
3.
In this paper,principle,content,significance of medical plant ecosystem design are studied system- atically.
本文较系统地探讨了对药用植物生态系统进行设计的原理、方法和重要意义。
5) medicinal plant
药用植物
1.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effective ingredients in medicinal plants;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
2.
Advances in studies on molecular linkage map in medicinal plants;
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3.
AFLP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inal plant research;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6) medical plants
药用植物
1.
Studies on Fingerprint of Essential Oils from Medical Plants;
药用植物挥发物指纹图谱研究
2.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 of multiploid and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loid of medical plants application,summed up the common methods in artificial induction multiploid of medical plan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romosome doublings,brought forward a few key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polyploid breeding of medical plants and its research prospect.
概述了多倍体的原理及药用植物多倍体的应用优势;总结了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常用方法和染色体加倍的鉴定方法;并提出了药用植物多倍体在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
3.
Culturing the hairy roots from the medical plants transformed by the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nd extracting the efficient component from them were the useful mean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plants.
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药用植物,并对毛状根进行离体培养,大量提取重要成分,是药用资源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补充资料:药用植物
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沿革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 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随着医药学和农业的发展,药用植物逐渐成为栽培植物。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隋代太医署下设"主药"、"药园师"等职务,专职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已有《种植药法》、《种神芝》等药用植物栽培专书。到明代,《本草纲目》中载有栽培方法的药用植物已发展到 180余种。1949年后,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在成分的测定、分离和提取以及药理实验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整理编写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志》、《中药志》、《药材学》、《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已栽培的有200多种。
公元前1600年埃及的《纸本草》及其后印度的《寿命吠陀经》中,均有植物药的记载。公元1815年后,德国学者出版了以植物药为主的著作《生药学》。日本本草学家岩崎常正的《本草图谱》(1828),搜集药用植物2000多种。20世纪50~8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苏联、法国、日本等在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引种栽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组织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医学上一般按药物性能和药理作用分类,中医学常按药物性能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补虚药等类别;现代医学常按药理作用分为镇静药、镇痛药、强心药、抗癌药等。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现代生药学常按药材化学成分分为含生物碱类药、含苷类药、含挥发油类药等,有利于鉴定药材的功能及其品质,并便于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
化学成分 药用植物所含有效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①生物碱。是一类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和医疗效果。如麻黄中含有治疗哮喘的麻黄碱、莨菪中含有解痉镇痛作用的莨菪碱等。②苷类又称配糖体。由糖和非糖物质结合而成。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不同类型的苷元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洋地黄叶中含有强心作用的强心苷,人参中含有补气、生津、安神作用的人参皂苷等。③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具有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在医疗上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止咳、平喘、发汗、解表、祛痰、驱风、镇痛、抗菌等。药用植物中挥发油含量较为丰富的有侧柏、厚朴、辛夷、樟树、肉桂吴茱萸、白芷、川芎、当归、薄荷等。④单宁(鞣质)。多元酚类的混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是在杨柳科、壳斗科、蓼科、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和茜草科植物中含量较多。药用植物盐肤木上所生的虫瘿药材称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质,具收敛、止泻、止汗作用。⑤其他成分。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有机酸、油脂、蜡、树脂、色素、无机物等,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临床上的重要药物。
栽培特点 药用植物的栽培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气候和土壤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各种药用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气候因子及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同。如薄荷喜阳光充足,现蕾开花期天气晴朗,可提高含油量;槟榔、古柯、胡椒在高温多湿的地区才能开花结实;泽泻、菖莆要求低洼湿地才能生长;麻黄、甘草、芦荟的抗旱力强,多分布于干燥地区;麦冬和宁夏枸杞喜碱性土壤,厚朴和栀子喜酸性土壤;以根及地下茎入药的种类,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中种植等。因此,不少药用植物只能分布在一定的地区,如人参产于吉林,三七产于广西、云南等,这些产区的产品质量好、产量高,用于临床疗效也好。在扩大生产进行引种驯化时,新引种地的环境条件与原产地差异不大易于获得成功;如差异大则须通过逐步驯化的方法。在中国各省区间引种及野生变家种成功的有地黄、红花、薏苡、天麻、桔梗、丹参等百余种;从国外引种成功的有颠茄、洋地黄、番红花、槟榔、金鸡纳树等数十种。
药用植物的栽培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栽培季节性强。大多数种类的栽种期只有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川芎、黄连等栽种期只有几天到半个月。②田间管理要求精细。如人参、三七、黄连需搭荫棚调节阳光,忍冬、五味子等需整枝修剪。③须适时采收。如黄连需生长5~6年后采收、草麻黄生长8~9月后采收的有效成分含量高,红花开花时花冠由黄色变红色时采收的质量最佳。此外,药用真菌类植物如银耳、茯苓、灵芝等,还要求特殊的培养方法和操作技术。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除种子繁殖外,还用分根、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进行营养繁殖,或用孢子繁殖。
发展趋势 药用植物在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受到重视。植物化学分类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有利于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的新资源。在现有人工选种和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单倍体、多倍体、细胞杂交、辐射等育种方法将在培育新品种方面起更大作用。组织培养为药用植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可作为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此外,药理筛选与植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的应用,将为研究不同药用植物类群在成分和疗效方面的差异,以及扩大范围寻找有效药物、探求药用植物内在质量和进行药用植物综合研究等开辟新的领域。
沿革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 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随着医药学和农业的发展,药用植物逐渐成为栽培植物。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隋代太医署下设"主药"、"药园师"等职务,专职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已有《种植药法》、《种神芝》等药用植物栽培专书。到明代,《本草纲目》中载有栽培方法的药用植物已发展到 180余种。1949年后,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在成分的测定、分离和提取以及药理实验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整理编写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志》、《中药志》、《药材学》、《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已栽培的有200多种。
公元前1600年埃及的《纸本草》及其后印度的《寿命吠陀经》中,均有植物药的记载。公元1815年后,德国学者出版了以植物药为主的著作《生药学》。日本本草学家岩崎常正的《本草图谱》(1828),搜集药用植物2000多种。20世纪50~8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苏联、法国、日本等在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引种栽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组织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医学上一般按药物性能和药理作用分类,中医学常按药物性能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补虚药等类别;现代医学常按药理作用分为镇静药、镇痛药、强心药、抗癌药等。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现代生药学常按药材化学成分分为含生物碱类药、含苷类药、含挥发油类药等,有利于鉴定药材的功能及其品质,并便于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
化学成分 药用植物所含有效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①生物碱。是一类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和医疗效果。如麻黄中含有治疗哮喘的麻黄碱、莨菪中含有解痉镇痛作用的莨菪碱等。②苷类又称配糖体。由糖和非糖物质结合而成。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不同类型的苷元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洋地黄叶中含有强心作用的强心苷,人参中含有补气、生津、安神作用的人参皂苷等。③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具有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在医疗上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止咳、平喘、发汗、解表、祛痰、驱风、镇痛、抗菌等。药用植物中挥发油含量较为丰富的有侧柏、厚朴、辛夷、樟树、肉桂吴茱萸、白芷、川芎、当归、薄荷等。④单宁(鞣质)。多元酚类的混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是在杨柳科、壳斗科、蓼科、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和茜草科植物中含量较多。药用植物盐肤木上所生的虫瘿药材称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质,具收敛、止泻、止汗作用。⑤其他成分。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有机酸、油脂、蜡、树脂、色素、无机物等,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临床上的重要药物。
栽培特点 药用植物的栽培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气候和土壤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各种药用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气候因子及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同。如薄荷喜阳光充足,现蕾开花期天气晴朗,可提高含油量;槟榔、古柯、胡椒在高温多湿的地区才能开花结实;泽泻、菖莆要求低洼湿地才能生长;麻黄、甘草、芦荟的抗旱力强,多分布于干燥地区;麦冬和宁夏枸杞喜碱性土壤,厚朴和栀子喜酸性土壤;以根及地下茎入药的种类,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中种植等。因此,不少药用植物只能分布在一定的地区,如人参产于吉林,三七产于广西、云南等,这些产区的产品质量好、产量高,用于临床疗效也好。在扩大生产进行引种驯化时,新引种地的环境条件与原产地差异不大易于获得成功;如差异大则须通过逐步驯化的方法。在中国各省区间引种及野生变家种成功的有地黄、红花、薏苡、天麻、桔梗、丹参等百余种;从国外引种成功的有颠茄、洋地黄、番红花、槟榔、金鸡纳树等数十种。
药用植物的栽培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栽培季节性强。大多数种类的栽种期只有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川芎、黄连等栽种期只有几天到半个月。②田间管理要求精细。如人参、三七、黄连需搭荫棚调节阳光,忍冬、五味子等需整枝修剪。③须适时采收。如黄连需生长5~6年后采收、草麻黄生长8~9月后采收的有效成分含量高,红花开花时花冠由黄色变红色时采收的质量最佳。此外,药用真菌类植物如银耳、茯苓、灵芝等,还要求特殊的培养方法和操作技术。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除种子繁殖外,还用分根、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进行营养繁殖,或用孢子繁殖。
发展趋势 药用植物在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受到重视。植物化学分类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有利于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的新资源。在现有人工选种和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单倍体、多倍体、细胞杂交、辐射等育种方法将在培育新品种方面起更大作用。组织培养为药用植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可作为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此外,药理筛选与植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的应用,将为研究不同药用植物类群在成分和疗效方面的差异,以及扩大范围寻找有效药物、探求药用植物内在质量和进行药用植物综合研究等开辟新的领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