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总面积160000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地处张广岭西麓。
二、自然环境
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山地堰塞湖,全长46公里,最宽处6公里。湖面海拔351米,湖水最深处48米。蓄积水量达619亿立方米。它是由第四纪火山爆发,玄武岩流堵塞了牡丹江上游古河道而形成的。山顶部则自然下陷,形成内壁陡峭、大小不等的十几个火山口。镜泊湖无风频率占30%,上、下游均为牡丹江,周围有6~7条河流注入湖内。气候年均温3.5℃,无霜期110~138天,年降水量529毫米。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植物生长,火山口树木茂盛,形成地下森林。保护区内树种近百种。顶极植被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组成树种有红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枫桦、紫椴、色木、白桦、蒙古柞、水曲柳、黄檗、虎榛子、刺玫果等。国家保护植物一级有人参;三级有水曲柳、核桃楸、黄檗、刺五加。
经济植物丰富,有五味子、黄芪等中药和猴头菌、黑木耳、蘑菇、蕨菜、榛子等山珍。
(一)猴头菌——为齿菌科腐生真菌,别名猴头。整个子实体白色,卵圆形或块状,形似猴头。药材为干燥子实体。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肿瘤有一定辅助疗效。
(二)黑木耳——木耳科真菌。子实体深褐色,半透明,胶质,富有弹性。干燥子实体可供药用,具有凉血、止血功能。主治血痢、血淋、崩漏、痔疮等症,还可以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国家级保护动物一级有豹、紫貂、丹顶鹤;二级有猞猁、马鹿、黑熊、水獭、麝等。湖中鱼类有40多种,如红尾、鳌花等,尤以湖鲫远近闻名。经济动物有麝、狍、野猪、雉鸡、野鸭等。
紫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躯细长,四肢短健,体长36~45厘米,尾长11~14厘米。鼻面部尖,耳大,尾毛蓬松,体色棕褐色,稍掺有白色针毛,喉、胸略橙黄色。生活在寒冷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筑窝于石堆或树洞中。善于攀援爬树,行动敏捷,夜间活动为主。以啮齿动物、鸟类、松籽、野果、蜂蜜为食。每年4~5月发情,妊娠9~10个月,每胎2~4只,3岁性成熟。
五、旅游资源
保护区四周群山环抱,一弯长湖曲折悠然,山上有水,水中有山。著名的风景点有8处,即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珍珠门、道士山、老鸹砬子等。在湖的北部出口处,形成落差12米的“吊水楼”瀑布,数里之外可听到瀑布泻下浪涛之声,水量大时总幅宽可达200米,宏伟的气势堪称一绝。珍珠门是对峙矗立在碧波千顷湖面上的两座玲珑小山,仿佛一道天然门户。道士山似九龙戏珠。老鸹砬子似猛虎卧龙潭。白石砬子岩石陡峭,突出湖岸直插水中,似山水画,美不胜收。小孤山,小巧玲珑,形似盆景,水色山光,鸢飞鱼跃,若置身于画屏中。西南湖岸的城墙砬子是唐朝渤海国古城遗址,城垣5公里,高7米,系花岗岩建筑,虽千年沧桑,城址遗物尚依稀可寻。
地下森林布满红松、紫椴、黄菠萝等原始树林,栖息着马鹿、青羊等珍贵动物,是壮丽奇观的天然公园。
保护区内还有“江坝子”、“莲花湖”、“老黑山”、“莺歌岭”等风景点,景色秀雅宜人。镜泊湖不仅是东北一颗绿色明珠,也是全国范围内的一颗绿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