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
1)  Phenyl-phenacyl sulfoxide
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
1.
Five different proportional binuclear complexes (mided Eu~(3+) and Tm~(3+)) of rare earth perchlorate with phenyl-phenacyl sulfoxide were synthesized.
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高氯酸铕、铥异核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Tmx(ClO4)3L5·2H2O(x=0。
2)  methyl-phenacyl sulfoxide
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
1.
Five solid complexes of proportional mixed complexes(Tb~(3+) mixed by Tm~(3+)) of rare earth perchlorate with the methyl-phenacyl sulfoxide have been synthesized.
合成了六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铽掺铥)与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的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确定其组成为:(T bxTmy)(C lO4)3。
3)  bis(benzoylmethyl) sulfoxide
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
1.
Twelve solid complexes of rare earth perchlorate with bis(benzoylmethyl) sulfoxide (L) and twelve-different proportional mixed complexes (Tb~(3+) mixed by Tm~(3+), Eu~(3+) mixed by Pr~(3+)) of rare earth perchlorate with the ligand (L)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稀土高氯酸盐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C_6H_5COCH_2SOCH_2COC_6H_5)的十二种固态配合物及十二种不同掺杂比例稀土高氯酸盐(铽掺铥,铕掺镨)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的固态配合物。
2.
The solid complex of light rare earth samarium perchlorate with bis(benzoylmethyl) sulfoxide(L)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olar conductivity,elemental analysis and coordination titration.
合成并表征了钐(Ⅲ)的高氯酸盐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C6H5COCH2SOCH2COC6H5)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SmL5(ClO4)3。
4)  Phenyl-acetylmethylene sulfoxide
苯基乙酰甲基亚砜
1.
Two complexes of alkaline-earth metals perchlorate with phenyl-acetylmethylene sulfoxide(C6H5SOCH2 COCH3)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spectra.
本文选取苯基乙酰甲基亚砜(C6H5SOCH2COCH3)作为配体与碱土金属(钙、锶)的高氯酸盐反应得到配合物的单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它们的化学式为[ML6](ClO4)2(M=Ca、Sr;L=C6H5SOCH2COCH3)。
5)  terbium perchlorate
苯基羧甲基亚砜
1.
The fluorescent emission intensity of Terbium perchlorate with phenylcarboxymethyl sulfoxide coordinat.
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苯基羧甲基亚砜高氯酸铽、铥异核配合物 ,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 (Tb1 -xTmx) L2 (ClO4 ) ·2H2 O(x=0 0 0 0~ 0 2 0 0 ,L=C6 H5SOCH2 COO- )。
6)  methyl phenyl sulfoxide
甲基·苯基亚砜
补充资料:甲基亚砜
分子式:C2H6OS
分子量:78.13
CAS号:67-68-5

性质:无色液体,可燃,几乎无臭,带有苦味。凝固点18.4℃,沸点189℃,85-87℃(2.67kPa),20℃(49.3Pa),相对密度1.1014(20/20℃),比热容2.93J/(kg·℃)(液体),折射率1.4783,闪点95℃(开杯),介电常数48.9(20℃),燃点300-302℃,粘度(20℃)2.20mPa·s。该品是极性高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除石油醚外,可溶解一般有机溶剂。在20℃时能吸收氯化氢30%(重量)、二氧化氮30%(重量)、二氧化硫65%(重量)。有强烈吸湿性,在20℃,当相对湿度为60%时,可从空气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70%的水分。该品是弱氧化剂,不含水的二甲基亚砜对金属无腐蚀性。含水时对铁、铜等金属有腐蚀性,但对铝不腐蚀。对碱稳定。在酸存在时加热会产生少量的甲基硫醇、甲醛、二甲基硫、甲磺酸等化合物。在高温下有分解现象,遇氯能发生激烈反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制备方法:二甲基亚砜一般采用二甲硫醚氧化法制得,由于所用的氧化剂和氧化方式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生产工艺。1.甲醇二硫化碳法甲醇和二硫化碳为原料,以γ-Al2O3作催化剂,先合成二甲基硫醚,再与二氧化氮(或硝酸)氧化得二甲基亚砜。 2.双氧水法 以丙酮作缓冲介质,使二甲硫醚与双氧水反应。用该法生产二甲基亚砜成本较高,不适于大规模生产。3.二氧化氮法 以甲醇和硫化氢在γ-氧化铝作用下生成二甲基硫醚;硫酸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甲基硫醚再与二氧化氮在60-80℃进行气液相氧化反应生成粗二甲基亚砜,也有直接用氧气进行氧化,同样生成粗二甲基亚砜,然后经减压蒸馏,精制得二甲基亚砜成品。此法是较为先进的生产方法。4.硫酸二甲酯法用硫酸二甲酯与硫化钠反应,制得二甲基硫醚;硫酸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甲基硫醚与二氧化氮氧化得粗二甲基亚砜,再经中和处理,蒸馏后得精二甲基亚砜。此外,用阳极氧化的方法由二甲硫醚生产二甲基亚砜。

用途:可作有机溶剂、反应介质及有机合成中间体。用途极广。本品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抽提能力,用作丙烯酸树脂及聚砜树酯的聚合和缩合溶剂、聚丙烯腈及乙酸纤维的聚合抽丝溶剂、烷烃与芳烃分离的抽提溶剂、用于芳烃、丁二烯抽提,腈纶纺丝、塑料溶剂及有机合成染料、制药等工业的反应介质。在医药方面,二甲基亚砜有消炎止痛作用,对皮肤有强渗透力,因而可溶解某些药物,使这类药物向人体渗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利用二甲基亚砜的这种载体特性,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在某些农药中添加少量二甲基亚砜,有助于农药向植物内渗透,以提高药效。二甲基亚砜还可作为合成纤维的染色溶剂、去染剂、染色载体,也可作为回收乙炔、二氧化硫的吸收剂,合成纤维改性剂,防冻剂以及电容介质、刹车油、稀有金属提取剂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