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金沙墨绿
1)  Jinsha diorite
金沙墨绿
2)  Aizen Diamone Green GH
盐基金沙绿
3)  green black;jasper
墨绿
4)  greenish black B
墨绿B
1.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greenish black B on Fe/ACF electrode with E-Fenton reagent was studied.
将铁丝缠绕在活性炭纤维(简称ACF)上制成电极,并在阴极鼓入空气,用电解生成的Fenton试剂处理墨绿B染料模拟废水。
5)  dark green
墨绿色
1.
This paper reports dark green solar selective absorbing coating The coatings solar absorptivity α=0 94—0 96,emissivity ε=0 37—0 39 Mutual complemental effect of cyanine green and Fe 3CuO 5 and the effect of their composition on coating optical property and hue have been studie
报道了一种墨绿色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其太阳吸收率α=0。
6)  direct green
直接墨绿
1.
Study on photolytic decoloration of direct green by amplified sunlight cooperated with H_2O_2;
H_2O_2/强化日光协同作用对直接墨绿染料的降解脱色研究
补充资料:海金沙草
【通用名称】
海金沙草
【其他名称】
海金沙草 (《纲目》)
【异名】
竹园荽(《履巉岩本草》),迷离网(《生草药性备要》),鸡胶莽(《质问本草》),斑鸠窝(《草木便方》),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分类草药性》),左转藤(《天宝本草》),罗网藤(《广州植物志》),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贵州民间方药集》),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福建民间草药》),牛斗茜(《陆川本草》),磨菇藤、塞窦藤(《广西中兽医药植》),扫把藤、天仙草(《中国土农药志》),松筋草(《广西中药志》),鼎擦藤、毛须藤(《闽南民间草药》),黑须草(《重庆草药》),满天云、硬筋藤、西牛藤(《湖南药物志》),金线藤(《闽东本草》),攀谷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海金沙藤、吐丝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鸡脚藤、爬古藤(《江西草药》),洗碗藤、爬墙蕨、金砂蕨(《广西中草药》)。
【来源】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全草。
【植物形态】
海金沙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米。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被细柔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厘米,宽10~16厘米,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不规则分裂,上部小叶无柄,羽状或戟形,下部小叶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1回材状复叶,小叶阔线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穗长2~4毫米,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袍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 野生于山坡、草丛中,攀援他物而生长。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茎(海金沙根)、成熟的孢子(海金沙)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
【采集】
8~9月采收。
【化学成分】
藤含氨基酸、糖类、黄酮甙和酚类。叶中含黄酮类。
【性味】
甘,寒。 ①《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寒,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淡,无毒。"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 ①《履巉岩本草》:"治淋病热痛者,并小便不利。" ②《生草药性备要》:"专理跌打。" ③《分类草药性》:"退火。治淋症,咳嗽,筋骨疼痛。" ④《天宝本草》:"平肝济火。治小儿螬疳,红崩淋沥。" ⑤《岭南采药录》:"通淋,利小肠,解热毒气。治伤寒狂热,湿热肿满,茎痛,疗痘疮变黑。" ⑥《广州植物志》:"可敷郁血,又可上咯血。"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五淋白浊,消水肿。" ⑧《四川中药志》:"治痨嗽火咳。" 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水肿,湿热黄疸,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胃火牙痛,水泡疮。"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 ⑾《广西中草药》:"治汤火伤。" ⑿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活血通络,治百日咳。"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鲜者1~3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
①治热淋急痛: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甘草场,调服二钱;或加滑石。(《夷坚志》) ②治血淋:左转藤、小萹蓄,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妇女白带:"海金沙茎一两,猪精肉四两。加水同炖,去渣,取肉及汤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日服一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腹泻:海金沙全草,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湿热黄疸:金砂蕨叶、田基黄,鸡骨草各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⑧治梦遗:海金沙藤烧灰存性。用净灰一钱五分至二钱,开水冲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火烫伤:海金沙鲜叶捣烂。调入乳外敷火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缠腰火丹: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状,涂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赘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时用其藤擦赘疣处,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黄蜂螫伤:金砂蕨叶一两。捣烂;取汁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