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华绒螯蟹
1)  Eriocheir sinensis
中华绒螯蟹
1.
Accumulation of Waterborne Mercury in Gills of Juvenile Eriocheir sinensis and Its Effect on Gills Structure;
Hg~(2+)在中华绒螯蟹幼蟹鳃内的积累及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2.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norfloxacin,ciprofloxacin and enrofloxacin residues in liver of Eriocheir sinensis by RP-HPLC;
RP-HPLC同时测定中华绒螯蟹肝脏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残留
3.
Effects of three heavy metal ions on Na~+-K~+-ATPase activity in gills of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鳃丝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2)  Chinese mitten crab
中华绒螯蟹
1.
Application of ground water in artifici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地下水在人工培育中华绒螯蟹中的应用
2.
The larval growth specificity and feeding observation of Chinese mitten crab;
中华绒螯蟹幼体生长特性及投饵量的观察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ath or Egglaying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rude Fat in Muscles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肌肉中粗脂肪含量与死亡、产卵的关系
3)  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
中华绒螯蟹
1.
Expression and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of molt-inhibiting hormone 1(MIH1) from the mitten crab 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
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基因的表达及抗体制备
2.
Molecular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genomic DNA of the molt-inhibiting hormone 1 gene from 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
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1(Ers-MIH1)基因组DNA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3.
Expression of 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 molt-inhibiting hormone-1-GST fusion protein in E. coli;
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1(Ers-MIH1)-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4)  mitten crab
中华绒螯蟹
1.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mitten crab,Eriocheir sinensis from Jiuduansha wetland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长江口九段沙中华绒螯蟹体内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2.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general nutrition composition for mitten crab from different proliferation and culture waters;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一般营养成份比较分析
3.
Distribution and assessment of minerals in mitten crab;
中华绒螯蟹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评估
5)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中华绒螯蟹
1.
Influence of low temperature, salinity-lowering and pH on metamorphosis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低温、降盐度及pH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变态的影响
2.
The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edible part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from different proliferation and culturing water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对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主要矿物元素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含9种以上矿物元素,雄蟹矿物元素中平均值以钙含量最高,雌蟹矿物元素平均值以磷含量最高。
6)  Parent Eriocheir sinensis
中华绒螯蟹亲蟹
补充资料:中华绒螯蟹
      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 绒螯蟹属甲壳动物。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或螃蟹等。经济蟹类。
  
  分布和移植  中华绒螯蟹的自然分布区主要在亚洲北部、朝鲜西部和中国。中国北自辽宁鸭绿江口,南至福建九龙江、西迄湖北宜昌的三峡口均有分布。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对中华绒螯蟹的生活习性,特别是生殖洄游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近年来随蟹苗的人工培育和放流增殖,此蟹已遍布全国,但品质以长江下游阳澄湖的大闸蟹和河北的胜芳蟹最为著名。20世纪初 ,中华绒螯蟹随海船移植至德国 ,然后沿莱茵河传布,今已遍及许多欧洲国家的水域。
  
  特征 体近圆形、头胸甲背面为草绿色或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额缘具4尖齿突,前侧缘亦具4齿突,第4齿小而明显。腹部平扁,雌体呈卵圆形至圆形,雄体呈细长钟状;但幼蟹期雌雄个体腹部均为三角形,不易分辨。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其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4对步足是主要爬行器官,长节末前角各有1尖齿。腹肢雌性4对,位于第2至第5腹节,双肢型,密生刚毛,内肢主要用以附卵。雄蟹仅有第1和第2腹肢,特化为交接器。(见彩图)
  
  
  生物学特性  中华绒螯蟹栖于淡水湖泊河流,但在河口半咸水域繁殖;每年6~7月间新生幼蟹溯河进入淡水后,栖于江河、湖荡的岸边。喜掘穴而居,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掘穴时主要靠1对螯足,步足只起辅助作用。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为食。取食时靠螯足捕捉,然后将食物送至口边。营养条件好时,当年幼蟹体重可达50~70克,最大可达150克,且性腺成熟,可与 2龄蟹一起参加生殖洄游。如放养密度大或生长慢,则2龄时性腺也难以成熟,不能参加生殖洄游。
  
  中华绒螯蟹一般在江河湖泊生长至2龄,自9月下旬(秋分前后)蜕壳为绿蟹起性腺开始迅速发育,30~40天内雌蟹生殖指数由蜕壳前的0.36%骤增至10~15%左右。至10月中下旬(寒露、霜降时节),大部分性腺已发育进入第Ⅳ期,遂离开江河、湖泊向河口浅海作生殖洄游。11月上旬(立冬)后群集于河口浅海交汇处的半咸水域,开始交配繁殖。在长江流域,中华绒螯蟹繁殖区的盐度为8~15,水温为6~12℃,时间在当年12月至翌年3月。交配时雄蟹以螯足钳住雌蟹步足,并将交接器的末端对准雌孔,将精液输入雌蟹的纳精囊内。整个交配过程历时数分钟至1小时。雌蟹一般在交配后7~16小时内产卵。受精卵附着在雌蟹腹肢的刚毛上。在水温10~17℃情况下,受精卵经30~60天后孵化出溞状幼体,在河口浅海浮游30余天,经5次蜕皮,然后进入大眼幼体期。此时兼营浮游及底栖生活,并能逆流上溯至湖沼。大眼幼体经6~10天后蜕壳而成幼蟹,开始营底栖爬行生活。
  
  亲蟹在所抱卵全部孵化后,蛰伏在河口浅滩的沙丘上,其头胸甲及四肢有苔藓虫、薮枝虫等附着,腹部常有蟹奴寄生。产后的雌蟹至6月底7月初相继死亡。从溞状幼体起,雌蟹的寿命为2足龄,雄蟹则交配后即死亡,寿命比雌蟹短2个月。当年成熟的中华绒螯蟹寿命仅1年,且雌性占绝对优势。性腺成熟缓慢的个体,寿命较长,有的可达3~4年。
  
  生产  中华绒螯蟹的汛期在10月初至11月上旬(寒露至立冬前),约40天左右。主要捕捞工具为簖丝网、定置张网、地拉网、罾网等。河口浅海捕捞季节在11月上旬至3月下旬(立冬至春分),其中分2月初(立春)以前的冬蟹和2月初(立春)以后的春蟹2个汛期,主要捕捞工具为蟹拖网。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由于河口沿海一带开始大量兴建水闸,导致亲蟹生殖洄游和幼蟹上溯通道受阻,60年代起资源量骤减。1969年在长江口的崇明岛附近发现了规模巨大的中华绒螯蟹天然产苗场。该处一年出现1~2个汛期,汛期高峰多在6月上旬。全国许多地方来此捕捞蟹苗运回放养,成活率为1~5%,取得一定增殖效果。但由于蟹苗资源量波动幅度很大(产量少时仅为正常年份的1/10~1/50),故生产不能稳定。
  
  70年代起中国开始利用天然海水或人工海水进行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均获成功。采用天然海水育苗年前收集健壮亲蟹,按一定雌雄比例投入海水(半咸水)养蟹池中进行笼养或散养,使其交配抱卵。次年4月中即可孵化出溞状幼体。如能保持水质新鲜,溶氧充足、盐度适宜(9~15)、温度稳定、敌害少及丰富的饵料,约经3周左右即可孵出蟹苗。人工海水育苗的技术条件和措施与天然海水育苗相似。其主要技术关键在于配制高效低价的人工海水(半咸水),难度较大,但产量稳定,占地面积也小,并可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已在一些内陆地区推广应用。
  
  经济价值 中华绒螯蟹味美且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上品。每100克河蟹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核黄素、烟酸,其发热量超过一般鱼类的营养水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