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n-line biomonitoring
在线生物监测
1.
The on-line biomonitoring method of water quality using behavioral ecology changes of aquatic organisms was discussed.
讨论了利用水生生物的行为生态学变化进行水质在线生物监测的方法,以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对硫磷)为预选水体污染物,以大型蚤为受试生物进行了突发性农药污染事件的生物在线预警试验。
2) on-line bi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ique
在线生物监测技术
1.
Safety early warning for water pollution accident can be realized by on-line bi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ique.
采用在线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实现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安全预警,并可根据受试生物的生物学指标变化对水体内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毒性进行监测。
3) Polymer Monitoring
聚合物在线监测
4) on-line monitoring
在线监测
1.
Establishment of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and process model for twinroll thin strip cast-rolling mill;
双辊薄带钢铸轧机在线监测及过程模型的建立
2.
Selection and prospect of on-line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the COD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工业污水COD在线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展望
3.
A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main drive of a large rolling mill;
大型轧机主传动系统在线监测研究
5) on-line monitor
在线监测
1.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urban sewage treatment;
城市污水处理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2.
The research of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finishing mill of high-speed wire;
高线精轧机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3.
The desig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of buildup edge;
积屑瘤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
6) online monitoring
在线监测
1.
Research on the algorithms for power quality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算法研究
2.
New signal process scheme based on wavelet for online monitoring of high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信号的小波处理方法
3.
The research of tire pressure onli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combined with vehicular weighing;
结合汽车车载式称重的轮胎气压在线监测装置的研究
补充资料:生物监测
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概述 生物监测工作是20世纪初在一些国家开展起来的。70年代以来,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成了活跃的研究领域。1977年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ASTM)出版了《水和废水质量的生物监测会议论文集》,内容包括利用各类水生生物进行监测和生物测试技术,概括了这方面的成就和进展。同年非洲的尼日利亚科学技术学院用远距离电报记录甲壳动物的活动电位监测烃类、油类以及其他污染物的室内试验也取得初步结果。还有人提出了以鱼的呼吸和活动频度为指标的、设在厂内和河流中的自动监测系统。国外对于植物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已选出一批敏感的指示植物和抗性强的耐污植物。
中国近年来在环境污染调查中,也开展了生物监测工作,例如对北京官厅水库、湖北鸭儿湖、辽宁浑河等水体的生物监测,利用鱼血酶活力的变化反映水体污染,用底栖动物监测农药污染等,都取得一定成果。在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监测手段 用于生物监测的手段很多。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手段主要有:①利用指示植物监测大气污染,主要是根据各种植物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叶片上出现的伤害症状,对大气污染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②测定植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估测大气污染状况。③观察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如酶系统的变化、发芽率的降低等,对大气污染的长期效应作出判断。④测定树木的生长量和年轮等,估测大气污染的现状和历史。⑤利用某些敏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制成大气污染植物监测器,进行定点观测(见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手段主要有:①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如根据颤蚓、蛭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摇蚊幼虫,以及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出现和消失、数量的多少等来监测水体的污染状况。利用污水生物系统监测水体污染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段。②利用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监测。水质状况发生变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有机物污染严重、溶解氧很低的水体中,水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只能由抗低溶解氧的种类组成;未受污染的水体,水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则必然是一些清水种类。在利用指示生物和群落结构监测水体污染时,还引用了生物指数和生物种的多样性指数等数学手段,简化监测的方法。③水污染的生物测试,即利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的变化,测试水质污染的状况。这种方法可以测定水体的单因素污染,对测定复合污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测试方法分为静水式生物测试和流水式生物测试。
对土壤污染进行生物监测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但国内外做的工作还不多。环境系统十分复杂,生物监测只有与物理、化学监测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编:《环境污染与生态学文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1981。
J.Cairns Jr.et al.,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Water and Effluent Quality,ASTM-STP-607,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1977.
概述 生物监测工作是20世纪初在一些国家开展起来的。70年代以来,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成了活跃的研究领域。1977年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ASTM)出版了《水和废水质量的生物监测会议论文集》,内容包括利用各类水生生物进行监测和生物测试技术,概括了这方面的成就和进展。同年非洲的尼日利亚科学技术学院用远距离电报记录甲壳动物的活动电位监测烃类、油类以及其他污染物的室内试验也取得初步结果。还有人提出了以鱼的呼吸和活动频度为指标的、设在厂内和河流中的自动监测系统。国外对于植物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已选出一批敏感的指示植物和抗性强的耐污植物。
中国近年来在环境污染调查中,也开展了生物监测工作,例如对北京官厅水库、湖北鸭儿湖、辽宁浑河等水体的生物监测,利用鱼血酶活力的变化反映水体污染,用底栖动物监测农药污染等,都取得一定成果。在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监测手段 用于生物监测的手段很多。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手段主要有:①利用指示植物监测大气污染,主要是根据各种植物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叶片上出现的伤害症状,对大气污染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②测定植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估测大气污染状况。③观察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如酶系统的变化、发芽率的降低等,对大气污染的长期效应作出判断。④测定树木的生长量和年轮等,估测大气污染的现状和历史。⑤利用某些敏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制成大气污染植物监测器,进行定点观测(见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手段主要有:①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如根据颤蚓、蛭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摇蚊幼虫,以及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出现和消失、数量的多少等来监测水体的污染状况。利用污水生物系统监测水体污染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段。②利用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监测。水质状况发生变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有机物污染严重、溶解氧很低的水体中,水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只能由抗低溶解氧的种类组成;未受污染的水体,水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则必然是一些清水种类。在利用指示生物和群落结构监测水体污染时,还引用了生物指数和生物种的多样性指数等数学手段,简化监测的方法。③水污染的生物测试,即利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的变化,测试水质污染的状况。这种方法可以测定水体的单因素污染,对测定复合污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测试方法分为静水式生物测试和流水式生物测试。
对土壤污染进行生物监测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但国内外做的工作还不多。环境系统十分复杂,生物监测只有与物理、化学监测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编:《环境污染与生态学文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1981。
J.Cairns Jr.et al.,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Water and Effluent Quality,ASTM-STP-607,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