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编号 23011
分子式 N2O3
分子量 76.02
红棕色气体,低温时为深蓝色液体或固体;沸 点 -10℃/分解;熔点 -102℃;溶于苯、甲苯、乙醚、氯仿、四氯化碳、酸碱;相对密度(水=1)1.45(0.27kPa);相对密度(空气=1)1.45;稳定性:不稳定;危险标记:6(有毒气体) .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本品不稳定,遇热转变为二氧化氮。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证。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烧,但有强氧化性,遇有机物可引起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 [NO2]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