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穿脉群
1)  roadway across the vein
穿脉群
1.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ctual mine production,stopping scheme with fringe drift heading and roadway across the vein and preferential fraction-mix flotation process technology on comprehensive recovery of the old workings abandoned mineral resources are introduced.
本文在分析研究龙山金锑矿老窿废弃矿物资源赋存特征和矿物性质的基础上,结合矿山生产实际,采用脉外平巷加穿脉群回采方案和部分优先-混合浮选工艺技术,综合回收老窿废弃矿物资源。
2)  gang punch
群穿孔
3)  across vein chamber
穿脉硐室
4)  Vein puncture
静脉穿刺
1.
Several questions of raising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superficial vein puncture;
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若干问题
2.
Practice and building of vein puncture training base
静脉穿刺培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and results in improving the vein puncture success rate.
目的探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
5)  arteriopuncture
动脉穿刺
1.
Effect of the improved hemostasia on the bleeding of arteriopuncture point in the hemodialysis patients;
改良止血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的观察
6)  Venipuncture [英]['veni,pʌŋktʃə]  [美][,vɛnə'pʌŋktʃɚ]
静脉穿刺
1.
The Investigation and Nursing of Venipuncture;
护士静脉穿刺疼痛调查情况及护理
2.
Study of Methods in Alleviate Pain of Venipuncture at Aged Patients;
减轻老年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方法研究
3.
Study on the two methods of venipun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老年患者两种浅静脉穿刺方法比较
补充资料:《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
      明代戏曲服饰史料。脉望馆为明代藏书家赵琦美书室名。赵琦美(1563~1624)一名开美,字玄度,号清常道人,常熟人。万历、天启年间,历任太常寺典簿、都察院都事、刑部郎中等职。生平好"网罗古今载籍","损衣削食,假借缮写"(钱谦益《初学集·刑部郎中赵君墓表》),"所裒聚凡数万卷"(龚立本《烟艇永怀》)。赵氏钞校的元明杂剧,清初为钱曾(1629~1702)所得,录于《也是园书目》中,故有称《也是园古今杂剧》。后又数易其主。1938年收为国有,藏北京图书馆。1939年,商务印书馆选出144种排印出版,题为《孤本元明杂剧》。此纸型于1957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重印。1958年,郑振铎又将现存的全部脉望馆钞校元明杂剧共 242种编入由他主编的《古本戏曲丛刊》第4集中,影印出版。在这批元明杂剧中,有102种附有"穿关"。"穿关"详列了每折戏的登场人物及其应穿戴的衣冠、髯口,应执的砌末。"穿关"即穿戴关目之意。附有"穿关"的剧本,赵琦美在卷末题识中大都注明录自"内本"或据"内本"校过,可知"穿关"所记录的,乃是明代宫中演出这些剧本时的装扮实况。从题识看,赵氏钞校这些剧本的时间是在万历四十二至四十五年间(1614~1617)。其时北曲已经衰微,宫中演剧时尚也由北杂剧趋向各种南曲声腔,"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禁中演戏》)。所以产生这批"穿关"的年代,当比赵氏转录的时间为早,很可能是由嘉靖、隆庆年间或者更早一些时候的宫廷艺人们制定的。
  
  "穿关"记载有主要冠服名目 200多种,经过不同搭配所形成的装束样式近 300种。此外还记载了假发和髯口30多种,面具和形儿40多种,刀枪把子及其他砌末近百种。此虽非宫廷戏衣、戏具的全部,但明代宫廷杂剧的装扮面貌,于此可见大略。"穿关"中的冠服名目,大都可以从史籍上找到它们的生活来源,其中既有明代以前的服饰因素,也掺杂了明代的服饰,但其用法,同生活实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艺术加工程度,因无图象,无从判断。在近 300种装束样式中,男扮比女扮丰富得多,男扮中武扮又比文扮丰富,这是同所收北杂剧有较多的军事题材相适应的。"穿关"所反映的穿戴规制表明,当时除了注意区分男女、老幼、文武之外,还强调表现人物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民族的差别在服饰上也有标志。但所有这些表现,都是经过了程式化的。它们不表现某朝某代的历史具体性以及地区、季节的差别,以通用于各个朝代的历史故事戏。"穿关"包括的装束样式,比起后世戏曲来,还是简单的。不少戏剧场面的装扮,显得呆板、单调。但对于某些人物形象却已作了相当生动的刻画,如关羽、张飞、孟良、焦赞、李逵等,这同吸收说唱、小说的艺术描写有关。这批"穿关",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戏曲服饰史料,对于研究戏曲舞台美术的历史演变,有重要价值。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