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防坠器
1)  parachute gear
防坠器
1.
Traditional testing method about brak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parachute gear is introduced and existent disadvantage of the method is analyzed.
介绍了防坠器制动性能的传统检测试验方法,并分析了所存在的缺点,提出了采用防坠器智能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试验的方法及其优点,并通过现场脱钩试验曲线,得出制动减速度等参数,按照技术标准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并提出存在的不足。
2.
In this paper,a method to determine and calculate terminal test load is pointed out for adjusting brake rope parachute gear for cage hoisting in auxiliary shaft.
文中提出了副井罐笼提升制动绳防坠器调整时终端试验荷重的确定理论与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应用。
3.
A detecting instrument of braking deceleration of the mine hoist parachute gear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8051F020 MCU,which integrates the functions of the detection of detacher\'s releasing signal,data acquisition and storag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设计并研制了一套集脱钩器脱钩信号检测、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无线通信等功能为一体的矿井提升机防坠器制动减速度检测仪器。
2)  Anti-dropping device
防坠器
1.
Brief introduction of LMG.00-φ1.4 type hoisting anti-dropping device in mine;
LMG.00-φ1.4型矿用防坠器
2.
Reliability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anti-dropping device;
防坠器的可靠性研究与分析
3.
Design of anti-dropping device of rigid rail mounted lift;
刚性轨道提升机防坠器的设计
3)  BF type safety catch
BF型防坠器
1.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ing and the relative regulations of the safety catches used in the single-rope lifting mines of our country,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developing of BF type safety catches used in the coal mines and the promotion in various mines of our country.
介绍了单绳提升矿井防坠器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相关规定 ,重点介绍了BF型防坠器在煤矿的产生、发展及在全国各类矿山的推广应用情况 ,最后论述了BF型防坠器之所以成为换代型产品的原因及最重要的指标—抓捕可靠性系数。
4)  anti-falling safety device
防坠安全器
1.
Discussion on the familiar problem and breakdown analysis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falling safety device;
防坠安全器检测的常见问题探讨及故障分析
5)  Safety anti-falling Device
安全防坠器
6)  grip block
断绳防坠器
1.
The FS grip block is used by old type Russian-made winch.
断绳防坠器是竖井单绳提升罐笼最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补充资料: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苏军称"化生放"防护训练,美军称 "核生化" 防护训练。目的是提高军队的防护能力,免受或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牲畜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简史  "三防"训练是随着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加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生物武器和核武器。这些新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军队对其防护研究和训练的普遍重视,先后设置组织机构管理训练。1939年,针对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设立了防化学队,八路军各师建立了防化勤务主任室,部队开展了防化训练。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侵朝美军多次使用生物、化学武器,普遍进行了防生物和防化学武器的训练。1953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的专业机构,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大纲,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普遍开展了训练。
  
  
  内容和方法 其内容通常包括: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受染地域、地段的行动要求和通过的方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这种训练的组织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通常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有时亦可在专用场地进行实毒训练,或利用核武器爆炸试验进行训练。
  
  苏联和美国军队在营一级分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军官,指导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训练;在团(旅)以上部队设有专业机构或人员,计划和监督防护训练。苏联在军外训练中,受训人员即进行穿带防毒面具和使用侦察仪器的训练,入伍后的新兵增加防护训练时间和内容,并结合战术训练进行。美军明确规定了单兵在核、生物、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训练内容,以及生存和基本作业的标准。
  
  发展趋势  随着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的出现,速效、高效化学武器的发展,生物战剂传播、扩散方法的改进,增大了杀伤、破坏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因而加强群众性的防护训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将更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