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
1)  2,2-dimethyltrimethylene carbonate
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
1.
Biodegradable poly(trimethylene carbonate)(PTMC) and poly(2,2-dimethyltrimethylene carbonate)(PDTC) appear to be very promising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and other biomedic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三亚甲基环碳酸酯(PTMC)及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PDTC)在药物控释载体及其它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  poly(adipic anhydride)-poly(2,2-dimethyltrimethylene carbonate)
聚己二酸酐-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
3)  2,2-dimethyltrimethylene
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
1.
Homopolymerization of 2,2-dimethyltrimethylene carbonate and its copolymerization with ε-caprolactone(ε-CL) catalyzed by ionic liquid-supported rare earth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首次合成了离子液体支载稀土催化剂,并探讨了其催化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DTC)均聚及其与ε-己内酯(ε-CL)的共聚,结果表明该新型催化剂能有效地催化DTC的均聚及其与ε-CL的共聚。
4)  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 2,2-dimethyl-6-methylene, methyl ester
2,2-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烷甲酸甲酯
5)  trimethylene carbonate
三亚甲基碳酸酯
1.
Poly-(trimethylene carbonate)(PTMC)has been used in surgical sutures for its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y,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low toxicity.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以及低毒性而应用于缝合线等生物医用领域。
6)  2,2-dimethyl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esters
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酯
补充资料:三亚甲基

国标编号 21014
CAS号 75-19-4
分子式 C3H6;(CH2)2
分子量 42.08 
 
无色气体,有石油醚样气味;沸 点:-33℃;熔点-126.6℃;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72(-79℃);相对密度(空气=1)1.8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主要用途:工业上用于有机合成,医药上可作麻醉剂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应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作用。动物吸入超过一定浓度时引起血压下降,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在工业生产和使用中,本品一般对人体无明显危害。近来国外首例报道一青年因吸入环丙烷而死于一间仓库内。尸解见肺充血和出血性水肿,气管充血,并较早发生细胞自溶现象。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兔吸入280~350g/m3,血压下降、死亡;兔吸入172~206g/m3麻醉作用。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400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无危险,就地燃烧,同时喷雾状水使周围冷却,以防其它可燃物着火。或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