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tion picture film industry
电影胶片工业
2) Digital Film Restoration
胶片电影
4) cinema
[英]['sɪnəmə] [美]['sɪnəmə]
(1)电影工业(2)影片(3)电影院
5) cine-film factory
电影胶片厂
6) movie industry
电影工业
1.
The world s movie industry entered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dominated by Hollywood since the 1990s.
90年代以来,世界电影工业进入以好莱坞为主导的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工业要想融入这个圈子,就必须具备全球化思维,从市场和资源配置一体化的高度思量它的机会和选择,力求在世界电影工业的市场一体化与区域专业化过程中迎接好莱坞的电影产业转移;把握好莱坞创意动力机制全球布局的机会,为中国电影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和开发能力的体系。
补充资料:阿尔巴尼亚电影
1946年以前阿尔巴尼亚仅有16家私人电影院,上映的都是西方国家的影片。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建立和发展民族电影事业。开始拍摄纪录片。1952年7月新阿尔巴尼亚电影制片厂建成,改变了初期只生产新闻片的局面。早期比较好的纪录片有《542号钻塔》(1957,曾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奖)、《阿尔巴尼亚之光》(1958)、阿苏两国合拍的《光荣的道路》,大型彩色纪录片《阿尔巴尼亚》及《繁荣吧,阿尔巴尼亚!》等。
1953~1954年新阿尔巴尼亚电影制片厂与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合作摄制了阿第一部故事片《伟大的战士》(苏方导演С.И.尤特凯维奇,阿方副导演V.斯特拉托贝尔,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在积累了故事片生产经验后,1958年阿尔巴尼亚独立拍摄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塔娜》(编剧F.加塔,导演K.达莫),反映阿农民战胜旧的思想残余、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历程。此后又拍摄了一些反法西斯斗争的影片,如阿、苏两国合拍的第二部故事片《山鹰之歌》(1959,编剧F.季亚塔,苏导演I.奥泽罗夫,阿导演K.达莫),表现1941~1944年阿人民为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6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的题材在阿电影创作中占重要地位,有《海岸风雷》(1966,编剧S.彼塔卡尔,导演H.阿卡尼)、《伏击战》(1968,编剧R.阿里拜里,导演M.法戈)、《宁死不屈》(1968,编剧P.达道、G.艾莱芭娜,导演G.艾莱芭娜)、《地下游击队》(1969,编导H.阿卡尼)、《第八个是铜像》(1970,编剧D.阿戈里、V.吉卡,导演V.吉卡)等。此外,也拍摄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如《我们的土地》(1964,编剧P.达道,导演H.阿卡尼)、根据J.雷卡的英雄事迹创作的《广阔的地平线》(1968,编剧D.阿戈里,导演V.吉卡)、《创伤》(1969,编导D.阿纳格诺斯蒂)等。这一期间还拍了一部分间谍片,如《特殊任务》(1961,编剧H.琪罗,导演K.达莫)、《最初的年代》(1965,编剧F.加塔,导演K.达莫)和《脚印》(1970,编剧P.达道,导演K.达莫)等。阿尔巴尼亚对生产儿童影片比较重视,反映少年儿童对敌斗争及锻炼成长的影片有《他们也在战斗》(1961,编剧N.加里卡,导演H.阿卡尼)、《勇敢的人们》(1970,编剧F.多比,导演G.埃列巴拉)等。
70年代反映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题材片比重仍比较大,有《绿色的群山》(1971,编导D.阿格纳诺斯蒂),《天亮的时候》(1971,编剧A.贡杜、K.狄罗、B.米尔卡尼,导演B.米尔卡尼)、《比死亡更有力》(1974,导演G.埃列巴拉、B.米尔卡尼)、《最后的冬天》(编剧I.穆乔,导演D.达法)、《初春》(1975,编导P.达道)等。间谍片有《烈火行动计划》(1973,编剧M.多达尼、导演M.费佐)、《斩断魔爪》(1976,编剧N.托萨,导演M.费佐)。现代题材影片有《春天的旅行》(编剧C.瓦拉希,导演K.马塔)、根据I.卡达莱的小说《严寒的冬天》改编的《针锋相对》(1979,导演K.察什库和B.米尔卡尼)等。儿童片有《宫廷政变》(1972,根据作家B.戴迪亚的同名小说改编)、《墙上的红罂粟》(1976,导演D.阿纳格诺斯蒂,在意大利第15届青年儿童电影节得奖)、《光明之河》(编剧A.塞尔加、导演I.扎布亚库)。70年代拍了第一部喜剧片《英雄汉》(1971),讽刺轻视妇女的思想。另外,还拍了一部芭蕾舞片《山姑娘》(1974,编导A.阿利阿伊)。
80年代反映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片有《上山的火焰》(1981)、《第二个十一月》(1982,意大利第15届青年儿童电影节得奖)、《延缓结婚》(1986)等。反法西斯影片有《秋天的责难》(1982)、《决定》(1984)、《三个穿斗篷的人》(1985)等。反映现实的现代题材影片有所增加,如反映新旧农村对比的《两个故事的范围》(1981),表现工人生活的《同志们》(1983),表现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爱情、家庭的《好心人》(1981)、《慈善的人》(1982)、《温暖的手》(1985)、《爱自己的名字》(1985),反映青年人教育问题的《幻想的安乐椅》(1985),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生活的起点》(1986)。儿童片有《我们的蒂尔同志》(1982)、《喜爱的房子》(1982)、《塔乌里亚想有妹妹》(1984)等。喜剧片有《判决》(1985)等。
阿尔巴尼亚的主要创作人员有,编剧F.加塔、P.达道、D.阿戈里、N.托萨、K.狄罗等。拍片较多的导演有K.达莫、H.阿卡尼、M.费佐、V.吉卡、P.达道、K.马塔、D.凯科。主要演员有K.罗希、M.夏那其、S.普罗西、H.弗拉舍里、E.玛诺、P.玛尼、N.罗查、D.希斯基耶、T.库尔蒂、R.阿那诺斯蒂、A.桑托等。主要摄影师有S.柯高纳、F.巴沙、 I.杰尔比尼、 B.卡尔德、B.罗波耶等。阿尔巴尼亚自1976年开始在地拉那举行本国电影节。
1953~1954年新阿尔巴尼亚电影制片厂与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合作摄制了阿第一部故事片《伟大的战士》(苏方导演С.И.尤特凯维奇,阿方副导演V.斯特拉托贝尔,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在积累了故事片生产经验后,1958年阿尔巴尼亚独立拍摄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塔娜》(编剧F.加塔,导演K.达莫),反映阿农民战胜旧的思想残余、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历程。此后又拍摄了一些反法西斯斗争的影片,如阿、苏两国合拍的第二部故事片《山鹰之歌》(1959,编剧F.季亚塔,苏导演I.奥泽罗夫,阿导演K.达莫),表现1941~1944年阿人民为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6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的题材在阿电影创作中占重要地位,有《海岸风雷》(1966,编剧S.彼塔卡尔,导演H.阿卡尼)、《伏击战》(1968,编剧R.阿里拜里,导演M.法戈)、《宁死不屈》(1968,编剧P.达道、G.艾莱芭娜,导演G.艾莱芭娜)、《地下游击队》(1969,编导H.阿卡尼)、《第八个是铜像》(1970,编剧D.阿戈里、V.吉卡,导演V.吉卡)等。此外,也拍摄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如《我们的土地》(1964,编剧P.达道,导演H.阿卡尼)、根据J.雷卡的英雄事迹创作的《广阔的地平线》(1968,编剧D.阿戈里,导演V.吉卡)、《创伤》(1969,编导D.阿纳格诺斯蒂)等。这一期间还拍了一部分间谍片,如《特殊任务》(1961,编剧H.琪罗,导演K.达莫)、《最初的年代》(1965,编剧F.加塔,导演K.达莫)和《脚印》(1970,编剧P.达道,导演K.达莫)等。阿尔巴尼亚对生产儿童影片比较重视,反映少年儿童对敌斗争及锻炼成长的影片有《他们也在战斗》(1961,编剧N.加里卡,导演H.阿卡尼)、《勇敢的人们》(1970,编剧F.多比,导演G.埃列巴拉)等。
70年代反映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题材片比重仍比较大,有《绿色的群山》(1971,编导D.阿格纳诺斯蒂),《天亮的时候》(1971,编剧A.贡杜、K.狄罗、B.米尔卡尼,导演B.米尔卡尼)、《比死亡更有力》(1974,导演G.埃列巴拉、B.米尔卡尼)、《最后的冬天》(编剧I.穆乔,导演D.达法)、《初春》(1975,编导P.达道)等。间谍片有《烈火行动计划》(1973,编剧M.多达尼、导演M.费佐)、《斩断魔爪》(1976,编剧N.托萨,导演M.费佐)。现代题材影片有《春天的旅行》(编剧C.瓦拉希,导演K.马塔)、根据I.卡达莱的小说《严寒的冬天》改编的《针锋相对》(1979,导演K.察什库和B.米尔卡尼)等。儿童片有《宫廷政变》(1972,根据作家B.戴迪亚的同名小说改编)、《墙上的红罂粟》(1976,导演D.阿纳格诺斯蒂,在意大利第15届青年儿童电影节得奖)、《光明之河》(编剧A.塞尔加、导演I.扎布亚库)。70年代拍了第一部喜剧片《英雄汉》(1971),讽刺轻视妇女的思想。另外,还拍了一部芭蕾舞片《山姑娘》(1974,编导A.阿利阿伊)。
80年代反映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片有《上山的火焰》(1981)、《第二个十一月》(1982,意大利第15届青年儿童电影节得奖)、《延缓结婚》(1986)等。反法西斯影片有《秋天的责难》(1982)、《决定》(1984)、《三个穿斗篷的人》(1985)等。反映现实的现代题材影片有所增加,如反映新旧农村对比的《两个故事的范围》(1981),表现工人生活的《同志们》(1983),表现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爱情、家庭的《好心人》(1981)、《慈善的人》(1982)、《温暖的手》(1985)、《爱自己的名字》(1985),反映青年人教育问题的《幻想的安乐椅》(1985),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生活的起点》(1986)。儿童片有《我们的蒂尔同志》(1982)、《喜爱的房子》(1982)、《塔乌里亚想有妹妹》(1984)等。喜剧片有《判决》(1985)等。
阿尔巴尼亚的主要创作人员有,编剧F.加塔、P.达道、D.阿戈里、N.托萨、K.狄罗等。拍片较多的导演有K.达莫、H.阿卡尼、M.费佐、V.吉卡、P.达道、K.马塔、D.凯科。主要演员有K.罗希、M.夏那其、S.普罗西、H.弗拉舍里、E.玛诺、P.玛尼、N.罗查、D.希斯基耶、T.库尔蒂、R.阿那诺斯蒂、A.桑托等。主要摄影师有S.柯高纳、F.巴沙、 I.杰尔比尼、 B.卡尔德、B.罗波耶等。阿尔巴尼亚自1976年开始在地拉那举行本国电影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