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自70年代后期起,两国种植面积都扩大到300万公顷以上。至1985年中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超过了印度。 中国油菜按农业区划和油菜生产特点,以六盘山和太岳山为界线,大致上分为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两大产区。六盘山以东和延河以南、太岳山以东为冬油菜区;六盘山以西和延河以北、太岳山以西为春油菜区。冬油菜区为中国油菜的主产区,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四川盆地、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等地区是冬油菜的主产区。80年代以来,黄淮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北部以及山东省西南部等,均是发展冬油菜的新区,春油菜区,以西部高原为主,包括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等地区。有西北原产的白菜型小油菜(春油菜)和分布广泛的芥菜型油菜(春油菜)。云贵高原和蒙新内陆是芥菜型油菜类型分化最多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西北地区也是各种类型春油菜的产区,是世界上单产最高的地区。春油菜区又分为青藏高原区、蒙新内陆区和东北平原区三个亚区。 油菜属圆锥根系,由主根、支根和细根组成。一般主根上部前渐次膨大,而下部细长,呈圆锥形,侧面生出侧根,侧根延长形成支根,支根上再生细根,构成完整的直根系。 种子一般光滑无毛,呈淡绿或紫红色;子叶以上的幼茎延伸后形成主茎,一般呈绿色或淡紫色,少数为紫红色或深紫色,表面薄被或密被蜡粉,茎面较光滑或着生稀疏刺毛。由主茎叶腋间抽生腋芽,延伸形成分枝。 叶片有基叶和薹叶之分。叶面平展,或现皱缩,无毛或被刺毛,有光泽或被蜡粉,暗淡无光。叶色一般黄绿、绿或浓绿,有的呈紫红色。白菜型油菜的薹叶无叶柄,叶片抱茎着生;甘蓝型油菜的薹叶也无叶柄,叶片抱茎着生;芥菜型油菜的薹叶则具有短叶柄。 油菜的花序是总状花序,呈伞房状。长圆形或卵形,基部囊状。花盛开时呈十字形,相互重叠或分离。一般黄色,也有鲜黄或金黄色的,少数白色或乳白色。 角果呈圆筒状,由果喙、果身和果柄三部分组成,果身一般长4-5cm,少数最长达10cm以上。一般着生种子15-25粒;种子球形或卵形;种皮色泽一般为暗褐(通称黑色)或红褐色,少数淡黄或黄色;种皮上有黑色斑点,有或无粘质。种子内部有两片子叶,内、外子叶相互对折,子叶内富含油体。 油菜的一生可分为发芽出苗期、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五个生育阶段。 油菜种子无明显休眠期,成熟的种子播种后遇适宜条件即可发芽。 种子发芽以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较适宜。最适温度为25℃,低于3-4℃,高于36-37℃都不利于发芽。在田间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当日平均温度16-20℃,播后3-5天出苗,5℃以下则20多天才能出苗。 苗期又分为苗前期和苗后期,出苗至花芽分化为苗前期,花芽分化至现蕾为苗后期。 苗期主茎一般不伸长,仅种植密度过大或春性较强的品种在早播情况下,主茎才伸长,形成高脚苗。每个节上着生一片叶,每片叶的叶腋有一个腋芽。 适时早播、苗前期肥水条件好,主茎总叶片数多。 油菜花芽分化迟早,受品种和栽培条件影响,一般春性品种花芽分化早,冬性品种分化迟;春性品种一般早播早分化,迟播迟分化,而冬性强的品种不论早播、迟播花芽分化都大体在同一段时期。 苗期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0-20℃。水分要适宜,一般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以上。 现蕾抽薹期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一般是先现蕾后抽薹。 开花期是营养生长达到最大值并进入旺盛的生殖生长为主导的时期。盛花期时株高、叶面积和干重达最大值,最大叶面积系数可达4-5,叶片光合作用旺盛。 油菜开花顺序与花芽分化顺序相同。一朵花开花需经历四个阶段:显露阶段;伸长阶段;展开阶段;萎缩阶段。油菜属虫媒花和风媒花,花粉在柱头上约45分钟后即发芽,授粉后18-24小时后受精。雌蕊在开花后3天内受精能力最强。 油菜开花期需要一定环境条件,温度为12-20℃,最适为14-18℃,早熟品种适温偏低,迟熟品种适温偏高。开花期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土壤湿度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左右。 角果发育期即角果发育、种子形成、油分累积过程。角果发育的特点是长度增长快,宽度增长慢。种子干物质的40%的是由角果皮光合产物提供的。 油菜种子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①细胞增殖阶段;②种胚发育阶段;③种胚充实阶段。 用途及其综合利用 从籽粒中提取的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无芥酸的菜籽油用于制造人造奶油,并可作生菜油(色拉油)、起酥油和调味用油。菜籽油中各种脂肪酸组成,与其他食用植物油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芥酸含量很高(一般40-55%)。芥酸为廿二碳的长链脂肪酸,人体不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低。通过品质改良后,无芥酸的菜籽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亚油酸是动物油中所不具有的,只有依赖植物油的供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并有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某油三酯、软化血管和阻止血栓的形成,对人体有脂肪代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高芥酸(芥酸含量为55-60%)的菜籽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铸钢工业中作为润滑油。一般菜籽油在机械、橡胶、化工、塑料、油漆、纺织、制皂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榨油后的菜籽饼,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6-38%,营养价值与大豆饼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 油菜是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在农作物轮作复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可溶解土壤中难以溶解的磷素,提高磷的有效性。根、茎、叶、花、果壳等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后期阶段大量落花落叶,收获后残根和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土壤结构。 此外,油菜花器多,花期长,具有蜜腺,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病害有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白锈病、猝倒病、立枯病、软腐病、根肿病、黑胫病、白粉病、黑腐病、白斑病。 虫害有蚜虫、菜粉蝶、潜叶蜂、菜根蝇、小菜蛾及金针虫、蛴螬。上述虫害在亚洲、欧洲及澳大利亚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和为害,以蚜虫和跳甲对油菜为害最重。 油菜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甙育种:降低油菜种子中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的育种方法。其指标为菜籽油的芥酸含量低于1%。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含量是独立遗传的,通过慎选亲本及采用适当育种措施,把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结合起来,选育双低的新品种。主要采取单交、复交和互交三种方法。 油菜冻害:油菜受低温影响而发生的各种损害的总称。油菜组织柔嫩,含水较多,易遭受冻害。根据冻害发生的部位,一般可分为叶部、根部、蕾薹三种冻害。 油菜冻害与品种特性、植株生育状况和生理特性有密切关系。一般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春性品种容易受冻。苗期匍匐生长,叶片厚,组织致密,叶色浓绿,蜡粉多,越冬时生长点下陷的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冬性品种,抗寒性较强,冻害较轻;凡根系发达,叶片数较多,叶片生长健壮的植株,积累的碳水化合物多,糖分含量多,细胞液浓度高,抗寒力强。在最低温度为-8℃条件下,如果功能叶叶柄细胞液浓度在7%以上,根颈细胞液浓度在10%以上,油菜受冻较轻。同一植株,外部叶片的细胞液浓度较低,内部叶片较高,所以植株外部叶比内部叶容易受冻。油菜在温度骤然下降,低温持续时间长,土壤过干或受到病虫为害条件下,也容易遭受冻害。 防止油菜冻害的措施:①选用抗寒性强的品种,注意选用生长点不外露,最好是进入越冬阶段生长点下陷的抗寒品种;②适时播种,培育壮苗;③早浇越冬水;④增加覆盖,培土壅根;⑤加强管理,排除融化雪水,防治病虫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