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mproved secondary recovery
提高注水采收率
4) EOR
提高采收率
1.
RESEARCH & APPLICATION OF SUPPORTING TECHNOLOGY FOR EOR WITH NON-MISCIBLE FLOOD OF GAS INJECTION IN BLOCK WEN 5;
温五区块注气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2.
TOE-TO-HEEL AIR INJECTION NEW METHOD Of EOR;
从端部到跟部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
3.
EOR IN LOW- AND EXTRA LOW-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气藏提高采收率综述
5) enhanced oil recovery
提高采收率
1.
Techniques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after polymer flooding;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2.
Potential prediction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ased on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提高采收率潜力预测
3.
plications of in situ gas generating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to Zhongyuan faulted block oilfield.;
层内生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中原断块油田的应用
6) enhance oil recovery
提高采收率
1.
Great advancement has been achieved with polymer flooding after water flooding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Daqing oilfield and the test scale has been changed from pilot test to industrialized application.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
2.
Great advancement has been achieved with polymer flooding after water flooding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DaQing oil field and the test scale has been changed from pilot test to industrialized application.
为了进一步采出聚合物驱后剩余油,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补充资料:提高石油采收率
指除依靠油藏天然能量和注水、注气(见注水开采)以外的人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也有把注水、注气方法包括在内的。多数油藏在注水或注气(即所谓二次采油)后再选用其他提高采收率方法,因此,也常称三次采油。影响油藏采收率不高的因素较多,克服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就有可能提高采收率。
热力驱法 又称热力开采,简称热采,加热可使原油膨胀,粘度降低,相对渗透率提高,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增加,同时产生蒸馏、原油热裂解等物理化学作用。实验证明蒸汽驱油的效率比水驱高。热力驱特别适用于稠油(美国等工业国家称为重质油 heavy oil)开采。常用的热力开采法为:①蒸汽吞吐法(图1),将蒸汽通过生产井注入油层,短期关井,蒸汽将井底附近油层加热,稠油受热后,粘度降低,易于流动,开井生产时同一井中的采油量可大幅度增加。当油产量降到某一极限后,再次加热采油,如此多次重复,能提高采收率5~10%。蒸汽吞吐法已实现工业化,具有投资少、效率高,后期可直接转入蒸汽驱等优点,中国于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②蒸汽驱法,将蒸汽从专门的注入井不断地注入油层,蒸汽在油层内向周围生产井连续扩散,随着蒸汽的冷却和凝结,形成蒸汽带、热水带和冷水带,使原油通过降粘、高温蒸馏、溶剂抽提和在蒸汽压力的推动作用下,流向生产井井底然后采出(图2)。因原油和储层特点不同,采收率在35~50%之间。蒸汽驱法受水的临界温度和沿程热损失的限制,不适用于深层。③层内燃烧法,俗称火烧油层,将点火器下入井底,将油层面加热到原油燃点以上,并逐渐注入空气,原油中的重质部分即被点燃(图3)。有时也只用注入的空气与原油氧化,使原油在油藏中自燃。以后继续注空气保持连续燃烧。
燃烧带前方原油中轻质部分被蒸馏向前推进。重质部分在高温和地层压力下裂解,留下部分残碳作为继续燃烧的燃料。这些轻质部分溶于更前方的稠油中成为轻质的富油带。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凝析成热水带。由于燃烧带和热浪不断推进,原油升温,并因蒸馏气化,以及燃烧生成的CO2溶于原油,使原油粘度降低等作用,驱向生产井而采出。层内燃烧视注入空气与燃烧前缘的运动方向相同与否,分正向燃烧和反向燃烧;根据注入空气中是否加入水蒸气,又可分为干烧和湿烧。层内燃烧采收率可以达到40~60%,适用于油质粘度不太大而饱和度较高的油藏。
混相驱法 将一种能与原油无限互溶的流体注入地层,以消除界面张力,称混相驱。目前主要是气体混相驱。有三类:①烃混相驱,注入的烃与原油互溶,以提高驱油效率。有干气驱、湿气驱和液化石油气驱。干气驱需较高的注入压力(一般超过200atm);湿气驱在注入较低的压力下即可混相;液化石油气驱时与原油更易混相。因此,在注干气或湿气前先注一段液化气(称为液化石油气-石油段塞),可以大幅度降低注入压力。近年来烃混相驱逐渐被 CO2混相驱所代替。后者能更好地利用能源。②CO2混相驱,CO2在油层温度和压力下易溶于原油和水中,可降低原油的粘度和密度。它与原油接触后,可逐渐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达到动力接触混相,获得很高的驱替原油的效果。为提高 CO2混相驱的体积波及系数,近来广泛采用CO2与水交替注入或同时注入泡沫的方式。③惰性气体混相驱,即烟道气和高压氮气驱。注N2是为解决注入气源问题而发展起来的。N2气驱的混相压力很高,一般达300atm以上,仅适用于轻质油藏,优点是N2价廉。烟道气混相压力介于CO2与N2之间但防腐等处理过程复杂,因此烟道气和N2主要用来做注CO2段塞后的驱动剂。混相驱法一般适用于埋藏较深的轻质油藏。
化学驱法 可分为:①聚合物水驱,又称稠化水驱。把少量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酰胺)溶于水中,增加注入水的粘度,改变油水流度比,扩大水的体积波及系数;它对驱油效率影响不大,适用于中等粘度原油或油层非均质性较严重的油藏。聚合物水驱也可配合其他化学剂共同使用,起到辅助其他化学剂控制流度比的作用,即所谓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碱水-聚合物驱等。②碱水驱,适用于含酸性原油的油藏。要求油的酸值大于0.1(酸值以中和每克原油时所需以毫克计的 KOH量表示)。注入的碱性化学剂主要为苛性钠和原硅酸钠,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形成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等机理,扩大水的体积波及系数,促使残余油流动,增加驱油效率。碱与岩石反应,碱耗大,酸性原油中沥青胶质含量较高,油-水界面粘度,界面电性等界面现象,在驱油中起着较大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但碱的价格便宜,故仍有潜力。③表面活性剂驱,将少量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石油磺酸盐加入水中,同时配以助剂,在最佳含盐量时可获得超低界面张力(<10-6N/m),分高浓度体系(胶束、微乳液驱、活性剂浓度大于2%)和低浓度体系,在矿场应用时一般先注预洗液,依次为活性剂体系段塞、流度控制段塞(聚合物水溶液)、驱替流体(一般为后置液或水)。表面活性剂驱在室内试验效果显著,但由于活性剂损失大,界面现象尚未完全清楚,波及系数不够大,矿场试验效果并不理想。但表面活性剂与其他方法相比,由于是注水油田的自然延伸,而且驱油效率高,仍然很受重视。
矿井采掘法 对于沥青油砂或极稠油藏或能量完全枯竭的油藏可用立井、斜井通至油层,按固体矿床地下开采方法掘进水平巷道并钻小孔汇集原油至坑底,也可回采油砂,运到地面干馏采油。
以上各种方法中,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法已经工业化,另外CO2驱法应用也较广,其他均在试验阶段,而且各有其适用范围,不能普遍推广。提高采收率的研究试验工作仍在发展中。
热力驱法 又称热力开采,简称热采,加热可使原油膨胀,粘度降低,相对渗透率提高,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增加,同时产生蒸馏、原油热裂解等物理化学作用。实验证明蒸汽驱油的效率比水驱高。热力驱特别适用于稠油(美国等工业国家称为重质油 heavy oil)开采。常用的热力开采法为:①蒸汽吞吐法(图1),将蒸汽通过生产井注入油层,短期关井,蒸汽将井底附近油层加热,稠油受热后,粘度降低,易于流动,开井生产时同一井中的采油量可大幅度增加。当油产量降到某一极限后,再次加热采油,如此多次重复,能提高采收率5~10%。蒸汽吞吐法已实现工业化,具有投资少、效率高,后期可直接转入蒸汽驱等优点,中国于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②蒸汽驱法,将蒸汽从专门的注入井不断地注入油层,蒸汽在油层内向周围生产井连续扩散,随着蒸汽的冷却和凝结,形成蒸汽带、热水带和冷水带,使原油通过降粘、高温蒸馏、溶剂抽提和在蒸汽压力的推动作用下,流向生产井井底然后采出(图2)。因原油和储层特点不同,采收率在35~50%之间。蒸汽驱法受水的临界温度和沿程热损失的限制,不适用于深层。③层内燃烧法,俗称火烧油层,将点火器下入井底,将油层面加热到原油燃点以上,并逐渐注入空气,原油中的重质部分即被点燃(图3)。有时也只用注入的空气与原油氧化,使原油在油藏中自燃。以后继续注空气保持连续燃烧。
燃烧带前方原油中轻质部分被蒸馏向前推进。重质部分在高温和地层压力下裂解,留下部分残碳作为继续燃烧的燃料。这些轻质部分溶于更前方的稠油中成为轻质的富油带。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凝析成热水带。由于燃烧带和热浪不断推进,原油升温,并因蒸馏气化,以及燃烧生成的CO2溶于原油,使原油粘度降低等作用,驱向生产井而采出。层内燃烧视注入空气与燃烧前缘的运动方向相同与否,分正向燃烧和反向燃烧;根据注入空气中是否加入水蒸气,又可分为干烧和湿烧。层内燃烧采收率可以达到40~60%,适用于油质粘度不太大而饱和度较高的油藏。
混相驱法 将一种能与原油无限互溶的流体注入地层,以消除界面张力,称混相驱。目前主要是气体混相驱。有三类:①烃混相驱,注入的烃与原油互溶,以提高驱油效率。有干气驱、湿气驱和液化石油气驱。干气驱需较高的注入压力(一般超过200atm);湿气驱在注入较低的压力下即可混相;液化石油气驱时与原油更易混相。因此,在注干气或湿气前先注一段液化气(称为液化石油气-石油段塞),可以大幅度降低注入压力。近年来烃混相驱逐渐被 CO2混相驱所代替。后者能更好地利用能源。②CO2混相驱,CO2在油层温度和压力下易溶于原油和水中,可降低原油的粘度和密度。它与原油接触后,可逐渐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达到动力接触混相,获得很高的驱替原油的效果。为提高 CO2混相驱的体积波及系数,近来广泛采用CO2与水交替注入或同时注入泡沫的方式。③惰性气体混相驱,即烟道气和高压氮气驱。注N2是为解决注入气源问题而发展起来的。N2气驱的混相压力很高,一般达300atm以上,仅适用于轻质油藏,优点是N2价廉。烟道气混相压力介于CO2与N2之间但防腐等处理过程复杂,因此烟道气和N2主要用来做注CO2段塞后的驱动剂。混相驱法一般适用于埋藏较深的轻质油藏。
化学驱法 可分为:①聚合物水驱,又称稠化水驱。把少量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酰胺)溶于水中,增加注入水的粘度,改变油水流度比,扩大水的体积波及系数;它对驱油效率影响不大,适用于中等粘度原油或油层非均质性较严重的油藏。聚合物水驱也可配合其他化学剂共同使用,起到辅助其他化学剂控制流度比的作用,即所谓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碱水-聚合物驱等。②碱水驱,适用于含酸性原油的油藏。要求油的酸值大于0.1(酸值以中和每克原油时所需以毫克计的 KOH量表示)。注入的碱性化学剂主要为苛性钠和原硅酸钠,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形成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等机理,扩大水的体积波及系数,促使残余油流动,增加驱油效率。碱与岩石反应,碱耗大,酸性原油中沥青胶质含量较高,油-水界面粘度,界面电性等界面现象,在驱油中起着较大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但碱的价格便宜,故仍有潜力。③表面活性剂驱,将少量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石油磺酸盐加入水中,同时配以助剂,在最佳含盐量时可获得超低界面张力(<10-6N/m),分高浓度体系(胶束、微乳液驱、活性剂浓度大于2%)和低浓度体系,在矿场应用时一般先注预洗液,依次为活性剂体系段塞、流度控制段塞(聚合物水溶液)、驱替流体(一般为后置液或水)。表面活性剂驱在室内试验效果显著,但由于活性剂损失大,界面现象尚未完全清楚,波及系数不够大,矿场试验效果并不理想。但表面活性剂与其他方法相比,由于是注水油田的自然延伸,而且驱油效率高,仍然很受重视。
矿井采掘法 对于沥青油砂或极稠油藏或能量完全枯竭的油藏可用立井、斜井通至油层,按固体矿床地下开采方法掘进水平巷道并钻小孔汇集原油至坑底,也可回采油砂,运到地面干馏采油。
以上各种方法中,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法已经工业化,另外CO2驱法应用也较广,其他均在试验阶段,而且各有其适用范围,不能普遍推广。提高采收率的研究试验工作仍在发展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