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1)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2)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1.
This paper studied relationship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y using panel datum model including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06.
运用1998~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3)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1.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is usually used in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在研究经济与环境关系中通常用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4)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model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
5)  EKC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INCREASE AND TRAFFIC NOISE IN WUHAN CIT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武汉市经济发展与交通噪声污染关系探讨——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
2.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 is the measurement model which described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evel.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描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演替关系的计量模型,通常被用来描述和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
3.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co-integr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 of industrial waste gas discharge doesn′t match to a conversed "U" type but presents linear type,which alert us that the Fuji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ust .
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协整性,其协整回归模型为线性函数,与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据此认为,福建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进行。
6)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of Zhengzhou City;
郑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2.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of Mining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Taking Jiaozuo as an Example;
河南省矿业城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以焦作为例
3.
Analyse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of Kaifeng City;
开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
补充资料:兹纳尼茨基
兹纳尼茨基(1882~1958)
Znaniecki,Florian Witold

   美国社会学家。先后获日内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波兰克拉克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从波兰去美国,与W.I.托马斯合作撰写了《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20年返回波兰任波兹南大学教授。1921年创建波兹南社会学研究所(1927年发展为波兰社会学研究所)。创办期刊《波兰社会学研究》,培养了大批社会学工作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定居美国,在伊利偌伊大学任教。1953~1954年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在《社会学方法论》一书中,他区分了自然和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提出了具有人文主义取向的“人文协调因素”的概念。认为社会学特别是文化科学所要搜集的资料是关于人的资料即文化资料,亦可称文化客体。研究文化客体就是研究创造者的参与活动。它由重复、参与和再创造三个环节构成。他还认为知识社会学的要点是知识人的社会关系,不同类型的知识人在社会上分别扮演着圣人、学者、技术人、创新者的角色。著有《文化实体》、《社会学导论》、《教育社会学》、《知识人的社会角度》、《文化科学的起源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