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结晶学
1)  crystallography [英][,kristə'lɔgrəfi]  [美][,krɪstḷ'ɑgrəfɪ]
结晶学
1.
The Strctur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ell Walls in Fiber Plants from Crystallography Point of View;
结晶学的观点研究纤维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及形成机理
2.
The formation, crystallograph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rV6-xAlxO11 solid solution were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paper.
本文报道了SrV-6-xAlxO11固溶体的形成条件、固溶体各组份的结晶学参数和电导性能,从结构上讨论了Al3+部分取代对固溶体各组份晶胞参数的影响,用简单的Arrhenius模型拟合了ln(σT)与1000/T之间的关系,并据此计算得团溶体各组份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固溶体各组份均具有较高的室温电导率,其中x=0。
3.
The application of 3D animation visualizes the teaching of crystallography.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采用3DSMAX制作结晶学动画的基本过程和技巧。
2)  inverse crystallography
逆结晶学
1.
By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of PPS with chemical etching, a new model of PPS formation was proposed: inverse crystallography model of PPS formation process.
通过观察和分析多晶多孔硅化学腐蚀机理提出了一个新模型:多孔硅形成机理的逆结晶学模型。
3)  crystallographic axes
结晶学轴
1.
The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ystallographic axes ( a,b,c ) and optical indicatrix axes ( X,Y,Z ) has been discussed and the relevant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 to verify the results of the orientation.
本文报道了一种稀土硼酸盐晶体 ,CaLa2 B10 O19(LCB) ,晶体生长及折射率的测量 ,确定了其结晶学轴 (a ,b ,c)与物理学轴 (X ,Y ,Z)之间的夹角关系。
4)  crystallochemistry
结晶化学
5)  chemicrystallization
化学结晶
6)  crystallographic [,kristələu'ɡræfik]
结晶学的
补充资料:结晶学
      研究晶体的发生成长、外部形貌、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晶体广泛存在,从自然界的冰雪和矿物,到日常生活中的食盐和食糖,陶瓷和钢材,多种固态药品及试剂等,都是晶体。结晶学的知识被广泛用于地质、冶金、化工、材料科学、工农业生产和尖端科学技术中。
  
  发展简史  ①人类认识晶体是从具有规则外形的天然矿物晶体开始的。1784年法国学者 R.-J.阿维提出了有理指数定律,阐述了晶面与晶棱的关系,为晶体定向和晶面符号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C.S.魏斯提出晶带定律。此二定律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晶面与晶棱间的关系。1830年德国学者J.F.C.赫塞尔建立了晶体按对称的分类体系。1839年,英国学者W.H.米勒创立用以表示晶面空间方位的米氏符号,并得到广泛的应用。②在外形几何规律的启示下,人们开始了晶体内部结构的探索。1842年德国学者M.L.弗兰肯海姆推出晶体结构的15种空间格子;1848年法国学者A.布拉维修正了这一成果,最终确定了空间格子的14种型式(布拉维格子)。俄国结晶学家Е.С.费多罗夫和德国学者A.M.圣佛利斯各自独立地于1889和 1891年导出了晶体结构对称的230种空间群。至此,一个晶体结构完备的几何理论形成。③1912年德国学者 M.T.F.von劳厄成功地完成了晶体衍射 X射线的实验,他与英国学者 W.L.布喇格先后提出了晶体结构X射线分析的两个基本方程,开创了结晶学微观研究的新阶段。在大量实测晶体结构资料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探索晶体成分与结构关系的新学科──晶体化学。1927年挪威学者V.M.戈尔德施密特提出了阐明晶体成分与结构的第一个晶体化学定律──戈尔德施密特定律。1929年美国学者N.L.鲍温总结出关于离子晶体结构的五条规则──鲍温法则。④1855年布拉维提出了阐明晶面发育顺序的布拉维法则,认为实际晶体被网面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1927年德国学者W.科塞尔提出了晶体的层生长理论。1949年F.C.夫兰克提出螺旋生长理论。1955年P.哈特曼和 N.G.佩多克提出周期键链(PBC)理论。晶体发生成长机理的研究日益深入,同时还开展了晶体人工培育的研究。⑤20世纪中叶以来晶体结构测定的速度和精度大大提高;由晶体平均结构的测定到真实的精细结构和晶体缺陷的研究,从间接的结构数据推算到电子显微镜下晶格象的直接观察,把结晶学推进到了一个现代结晶学的新阶段。
  
  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  结晶学包括如下分支:①晶体生长学。研究晶体发生、成长的机理和晶体的人工合成,用以追溯自然界晶体形成的环境和指导晶体的人工制备。②几何结晶学。研究晶体外形的几何规律,是结晶学的经典内容和基础。③晶体结构学。研究晶体中质点排布的规律及其测定。晶体结构资料为阐释晶体的一系列现象和性质提供依据。④晶体化学。研究晶体化学成分与结构的关系,成分、结构与晶体性能、形成条件的关系,其理论用于解释晶体的一系列现象和性质,指导发现或制备具有预期特性的晶体。⑤晶体物理学。研究晶体的物理性能及其产生机理,对于晶体的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手段和方法  ①研究晶体化学成分一般采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②研究晶体结构的基本方法是 X射线衍射分析。为了特殊需要还须采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穆斯堡尔谱等各种谱学方法。③对晶体形貌的研究,传统的测角术仍是基本方法。研究晶体表面微形貌,还需要进行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④对晶体生长的研究,除对天然晶体的观测外,主要是通过人工晶体的培养,研究晶体生长机理,并合成所需的各种晶体。⑤对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能的研究和物理常数的测定,常采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波谱分析和电学、磁学、热学、力学等各种方法。
  
  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结晶学在理论和应用上都需要数学知识;物理学特别是固体物理学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引入,大大促进了现代结晶学的发展;晶体化学探讨成分与结构的关系更需要化学基础。结晶学的成果也丰富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内容,促进了它们的发展。自然界的矿物都是晶体,矿物是地壳和地幔的组成单位,因而结晶学是地球科学,特别是研究其物质组成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的基础。蛋白质等许多生物体也是晶体,因此结晶学也是生物学的基础。
  
  

参考书目
   罗谷风:《结晶学导论》,地质出版社,北京,1985。
   W.L.Bragg, ed., The Crystalline State, Bell,London,1949~1965.
   В.К. Вайнщмейн, А.А.Чернов и А.А.Щувиллов(ред.),СοВpемеННаяκpисталлοгpафия,《Наука》,Москва,1979~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