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煤颗粒分布
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煤颗粒分布
1.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rheology of oil-coal slurries;
煤颗粒分布对油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
2)  particle distribution
颗粒分布
1.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SiC/Al-Si Composites;
SiC/Al-Si复合材料颗粒分布的数值模拟
2.
The CCD imag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with mighty function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o attain the orderliness of 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设计了用于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固体颗粒分布板。
3.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of 90 ° bend pipe is optimal,the maximal erosion rate presents to the range of 40 °~ 60 ° w.
模拟结果表明:在弯管为90°时,颗粒分布最为理想,最大磨损率出现在弯管中心角40°~60°的范围内,即该区域固粒对壁面的碰撞频率和强度最大。
3)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颗粒分布
1.
Gray relevant degree and gray model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porland cement;
水泥颗粒分布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灰色模型
2.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e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abrasion resistance of concrete;
水泥颗粒分布对混凝土耐磨性能的影响
3.
Effect of cemen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its utilization;
水泥颗粒分布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
4)  grain distribution
颗粒分布
1.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grain distribution and bonding of the spray patching material according to the wearing mechanism of the basic spray patching material.
以碱性喷补料的损毁机理为根据 ,讨论了该类型喷补料的颗粒分布和结合理论 ,根据操作条件提出优化方案选取相应的产品 ,从而获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5)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颗粒分布
1.
A SiCp reinforced Al-Cu alloy and Al matrix composites are fabricated by a new method - electromagnetic centrifugal casting, the effects of rotational rate for centrifugation, magnetic density, particle size and matrix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matrix are studied.
首次利用电磁离心凝固方法制备SiC_p/Al基和SiC_p/Al-Cu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离心转速、颗粒尺寸、磁场和基体对颗粒分布以及对复合材料基体组织的影响。
6)  particles distribution
颗粒分布
1.
Experimental study of particles distribution in liquid-solid horizont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水平液固循环流化床颗粒分布状况的实验研究
2.
Through physical property test of precalcining kiln cement ground for different time and with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of gray color system theory, research into effort of precalcining kiln cement particles distribution on cement strength is conducted.
对经不同粉磨时间粉磨的预分解窑熟料水泥进行物理性能测试,以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研究水泥颗粒分布对水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μm水泥颗粒对3d强度影响最大,(5~30)μm颗粒对水泥28d强度影响最大。
3.
An experiment was made of the particles distribution of each section of a single-loop solids circulation system in a φ29 mm×4 200 mm cold liquid-solid horizont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test facility.
在φ29 mm×4 200 mm流化床装置上,利用CCD图像测量与数据处理系统在线对导流叶片式局部起旋器对水平液固循环流化床内固相颗粒分布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补充资料:中国煤级分布
      不同煤化阶段煤在中国的分布。在地质时代上,中国晚古生代以中、高煤级煤占较大比例,尚未发现褐煤;中生代虽有褐煤,但以低、中煤级烟煤为主,并有高煤级烟煤以至无烟煤;第三纪不仅有褐煤,而且也有低煤级烟煤。在地区的分布上,北纬38°以北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以褐煤和低、中煤级烟煤为主;北纬38°以南的华北地区产各煤级烟煤和无烟煤;西南地区主要是中、高煤级烟煤赋存地区,而东南地区则以高煤级烟煤和无烟煤占优势。
  
  中国煤级分布的特点是大多数煤经历了 3个演化阶段形成的。由于中国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多沉积地于台稳定阶段,除少数地区外,沉积幅度不大。部分中新生代含煤岩系虽沉积于地台活化阶段,但多数聚煤区的沉降幅度也不大,所以各地质时代煤的上覆岩系一般厚度不大。经过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的第一演化阶段,煤级大部分偏低,如华北晚古生代深成变质煤一般不超过肥气煤阶段,中生代深成变质煤通常可达长焰煤阶段,新生代煤基本上仍处于褐煤阶段。
  
  煤演化的第二阶段虽仍继续经受着深成变质作用,但中生代岩浆活动起更大的作用,特别是燕山期岩浆的侵入活动,使得一部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深成变质煤又经受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叠加,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大小不一,包括中、高变质煤的多煤级变质带。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强烈,波及面广,而且有多期多次活动的特点。就全国范围来说,南方强于北方,东部强于西部。北纬38°以北以低煤级煤为主,东南地区高煤级煤占主导地位,其他地区则为中、高煤级煤为主的多煤级变质带。由于燕山期岩浆侵入及其引起的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而造成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煤级分带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带规律。包括低、中、高多煤级的变质带自北而南沿以下 5个主要东西构造带断续分布;沿北纬41°附近,北纬37°~38°,北纬35°~36°,沿北纬27°~28°和沿南岭纬向带断续分布。另一个导致多煤级变质带断续分布的岩浆侵入方向为北东向,主要的有沿太行山东麓断裂、密山-郯庐断裂、丽水-海丰等大型断裂。而喜马拉雅期的岩浆侵入活动较弱,只有少量第三纪褐煤受其影响变质为烟煤,如辽宁抚顺、黑龙江依兰、西藏南木林和云南剑川等地。
  
  由于成煤期后,特别是燕山运动后,大部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含煤岩系被抬升接近地表,煤的变质作用经历第三演化阶段。深成变质虽仍在进行,但影响不大,主要是新生代构造运动的改造,奠定了中国煤变质带分布的格局。例如,大致沿北纬37°~38°的多煤级变质带原来是横贯全国断续分布的,西起新疆英吉沙、莎车,东经南疆东部的且末,青海大柴旦与江仓、热水,甘肃九条岭、古浪,宁夏中卫、中宁和韦州,山西临县、太原西山到阳泉,但再向东,由于嫩江-紫荆关断裂的右旋活动,将东部原来分布在北纬37°~38°之间的河北邯邢、山东济东、淄博和坊子等煤田向南推移了约 100公里(大致相当纬度1度的距离),移到了北纬36°~37°之间。
  
  中国各时代煤的煤级分布是 3个演化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深成变质为主的第一演化阶段主要形成不超过肥气煤阶段的低煤级烟煤与褐煤;第二演化阶段由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叠加弥补了深成变质作用的不足,形成了大量中、高煤级的重要工业用煤;第三演化阶段使多煤级变质带的分布更加复杂化。
  
  

参考书目
   杨起:中国煤变质研究,《地球科学》,Vol.14,No.4,198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