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lid catalyst
固体催化剂
1.
Development of a solid catalyst for self-condensation of cyclohexanone;
环己酮自缩合固体催化剂的研究
2.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several solid catalysts in 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 reaction;
丙烯酸与乙二醇反应中几种固体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
3.
Comparison of the activity of several solid catalysts on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in subcritical methanol;
亚临界甲醇中固体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活性比较
2) solid base catalysts
固体碱催化剂
1.
Preparation of supported Cs_2O solid base catalysts and performance of catalyzing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负载型Cs_2O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酯交换反应性能
2.
Several solid base catalyst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were reviewed,and the characteristic was analyzed.
本文综述了用于催化油脂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固体碱催化剂的特性,并对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固体碱催化剂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3) solid acid catalyst
固体酸催化剂
1.
Study of solid acid catalyst in the synthesis of biodiesel;
固体酸催化剂在生物柴油合成实验中的研究
2.
Preparation of solid acid catalyst for nitration of chlorobenzene;
氯苯硝化反应用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3.
Synthesis of dihexyl meleate over S_2O_8~(2-)/Fe_2O_3-ZrO_2-SiO_2 solid acid catalyst;
S_2O_8~(2-)/Fe_2O_3-ZrO_2-SiO_2固体酸催化剂合成马来酸二己酯
4) solid alkali catalyst
固体碱催化剂
1.
Soak method was adopted to make the KF/CaO solid alkali catalyst and applied in the ester exchange reaction of the animal grease-methyl alcohol.
采用浸渍法制备KF/CaO固体碱催化剂,并应用于动物废油脂-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及酯交换反应的条件。
2.
Preparing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was achieved by reap oil ester exchange reaction by using new type solid alkali catalyst(LDH/LDO).
采用新型固体碱催化剂LDH/LDO进行菜油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 ,产率达 98。
5) Solid base catalyst
固体碱催化剂
1.
Preparation of KF/Al_2O_3 solid base catalyst for transesterification of soybean oil to biodiesel;
用于生物柴油制备的KF/Al_2O_3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
2.
Preparation of solid base catalyst supported on bentoni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ynthesis of biodiesel
负载型膨润土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
3.
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solid base catalyst and biodiesel
新型固体碱催化剂及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6) solid acid catalysts
固体酸催化剂
1.
Compare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Solid Acid Catalysts on the Synthesis of Pivalic Acid;
特戊酸合成中固体酸催化剂的筛选及优化
2.
The effect of sulfating agent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zirconium-based solid acid catalysts;
硫酸化剂和制备方法对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one-step process catalyzed by solid acid catalysts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works for terpinyl acetate synthesis.
指出了采用固体酸催化剂一步法合成乙酸松油酯应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补充资料:固体催化剂制备
制备合格的固体催化剂,通常要经过制备(使之具有所需的化学组分)、成型(使其几何尺寸和外形满足要求)和活化(使其化学形态和物理结构满足活泼态催化剂的要求)等步骤。
制备方法 浸渍法 将含有活性组分(或连同助催化剂组分)的液态(或气态)物质浸载在固态载体表面上。此法的优点为:可使用外形与尺寸合乎要求的载体,省去催化剂成型工序;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为催化剂提供所需的宏观结构特性,包括比表面、孔半径、机械强度、导热系数等;负载组分仅仅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利用率高,用量少,成本低。广泛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尤其适用于低含量贵金属催化剂。
影响浸渍效果的因素有浸渍溶液本身的性质、载体的结构、浸渍过程的操作条件等。浸渍方法有:①超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体积超过载体微孔能容纳的体积,常在弱吸附的情况下使用;②等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与载体有效微孔容积相等,无多余废液,可省略过滤,便于控制负载量和连续操作;③多次浸渍法,浸渍、干燥、煅烧反复进行多次,直至负载量足够为止,适用于浸载组分的溶解度不大的情况,也可用来依次浸载若干组分,以回避组分间的竞争吸附;④流化喷洒浸渍法,浸渍溶液直接喷洒到反应器中处在流化状态的载体颗粒上,制备完毕可直接转入使用,无需专用的催化剂制备设备;⑤蒸气相浸渍法,借助浸渍化合物的挥发性,以蒸气相的形式将它负载到载体表面上,但活性组分容易流失,必须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补充。
沉淀法 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化为难溶或不溶化合物,经分离、洗涤、干燥、煅烧、成型或还原等工序,制得成品催化剂。广泛用于高含量的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沉淀法有:
① 共沉淀法,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淀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一次操作可以同时得到几个组分,而且各个组分的分布比较均匀。如果组分之间形成固体溶液,那么分散度更为理想。为了避免各个组分的分步沉淀,各金属盐的浓度、沉淀剂的浓度、介质的pH值及其他条件都须满足各个组分一起沉淀的要求。
② 均匀沉淀法,首先使待沉淀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造成一个十分均匀的体系,然后调节温度,逐渐提高pH值,或在体系中逐渐生成沉淀剂等,创造形成沉淀的条件,使沉淀缓慢地进行,以制取颗粒十分均匀而比较纯净的固体。例如,在铝盐溶液中加入尿素,混合均匀后加热升温至90~100℃,此时体系中各处的尿素同时水解,放出OH-离子:
于是氢氧化铝沉淀可在整个体系中均匀地形成。
③ 超均匀沉淀法,以缓冲剂将两种反应物暂时隔开,然后迅速混合,在瞬间内使整个体系在各处同时形成一个均匀的过饱和溶液,可使沉淀颗粒大小一致,组分分布均匀。苯选择加氢的镍/氧化硅催化剂的制法是:在沉淀槽中,底部装入硅酸钠溶液,中层隔以硝酸钠缓冲剂,上层放置酸化硝酸镍,然后骤然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便析出超均匀的沉淀物。
④ 浸渍沉淀法,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
混合法 多组分催化剂在压片、挤条等成型之前,一般都要经历这一步骤。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产品化学组成稳定,可用于制备高含量的多组分催化剂,尤其是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但此法分散度较低。
混合可在任何两相间进行,可以是液-固混合(湿式混合),也可以是固-固混合(干式混合)。混合的目的:一是促进物料间的均匀分布,提高分散度;二是产生新的物理性质(塑性),便于成型,并提高机械强度。
混合法的薄弱环节是多相体系混合和增塑的程度。固-固颗粒的混合不能达到象两种流体那样的完全混合,只有整体的均匀性而无局部的均匀性。为了改善混合的均匀性,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丸粒的机械稳定性,可在固体混合物料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由于固体粉末在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相互作用下增强了物质交换过程,可以获得分布均匀的高分散催化剂。
滚涂法 将活性组分粘浆置于可摇动的容器中,无孔载体小球布于其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滚动,活性组分便逐渐粘附在载体表面。为了提高涂布效果,有时还要添加粘结剂。由于活性组分容易剥离,滚涂法已不常用。
离子交换法 此法用离子交换剂作载体,以反离子的形式引入活性组分,制备高分散、大表面的负载型金属或金属离子催化剂,尤其适用于低含量、高利用率的贵金属催化剂制备,也是均相催化剂多相化和沸石分子筛改性的常用方法。
热熔融法 借高温条件将催化剂的各个组分熔合成为均匀分布的混合体、氧化物固体溶液或合金固体溶液,以制取特殊性能的催化剂。一些需要高温熔炼的催化剂都用这种方法。 主要用于氨合成熔铁催化剂、费-托合成催化剂、兰尼骨架催化剂等的制备。
熔炼温度、环境气氛、冷却速度或退火温度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固体溶液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形成,熔炼温度显得特别重要。提高熔炼温度,还能降低熔浆的粘度,加快组分间的扩散。采用快速冷却工艺,让熔浆在短时间内迅速淬冷,一方面可以防止分步结晶,维持既得的均匀性;另一方面可以产生内应力,得到晶粒细小的产品。退火温度对合金的相组成影响较大, 例如, 在Ni-Al合金中NiAl3和Ni2Al3的组成与退火温度有关, 提高温度会增加 Ni2Al3的含量。沥滤(溶出)Ni-Al合金中的Al组分时,碱液的浓度、浸溶时间、浸溶温度对骨架镍的粒子大小、孔结构、比表面、催化活性均有影响。
锚定法 均相催化剂的多相化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均相络合物催化剂的基础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有些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很好,但由于分离、回收、再生工序繁琐,难于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因此,如何把可溶性的金属络合物变为固体催化剂,成为当务之急。络合物催化剂一旦实现了载体化,就有可能兼备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的长处,避免它们各自的不足。
锚定法是将活性组分(比做船)通过化学键合方式(比做锚)定位在载体表面(比做港)上。此法多以有机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或无机物为载体,负载铑、钯、铂、钴、镍等过渡金属络合物。能与过渡金属络合物化学键合的载体的表面上有某些功能团(或经化学处理后接上功能团),例如-X、-CH2X、-OH等基团。将这类载体与膦、胂或胺反应,使之膦化、胂化、胺化。再利用这些引上载体表面的磷、砷、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与络合物中心金属离子进行配位络合,可以制得化学键合的固相化催化剂。如果在载体表面上连接两个或多个活性基团,制成多功能固相化催化剂,则在一个催化剂装置中可以完成多步合成。
催化剂成型 催化剂的几何外形和几何尺寸,对流体阻力、气流速度、床层温度梯度分布、浓度梯度分布等都有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催化潜力,应当选择最优的外形和尺寸,这就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成型方法。能形成凝胶的物质,可以制成微球或小球;塑性较好的粘浆或粉末容易挤条或压片;有延展性的金属或合金有时编织成丝网。
喷雾成型 将配置好的溶胶或悬浮液压过高压(约100千克力/厘米2)喷头,在干燥塔内喷雾分散,经热风干燥后成为微球状干凝胶,粒度范围30~200微米。
油柱成型 将原料溶液分为两路,按一定的流速比例打入低压(几千克力/厘米2)喷头,在喷头内迅速混合并形成溶胶,离开喷头后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温热的轻油或变压器油柱中,几秒内凝结成水凝胶,干品呈微球或小球状,微球粒度70~800微米,小球粒度2~5毫米。喷雾成型和油柱成型所得的产品,形状规则,表面光滑,机械强度良好。微球催化剂用于沸腾床反应器,小球催化剂用于固定床或移动床反应器。硅胶、铝胶、硅铝胶、分子筛催化剂或载体常用此法成型。凝胶的粒度可由喷头的压力调节,压力愈高,粒度愈小。
转动成型 根据固体粉末和粘结剂的毛细管吸力或表面张力凝集成球的原理,把干燥的粉末放在回转着的、倾斜30°~60°的转盘里,喷入雾状粘结剂(例如水),润湿了的局部粉末先粘结为粒度很小的颗粒,称为核。随着转盘的连续运动,核逐渐成长为圆球,较大的圆球摩擦系数小,浮在表面滚动,符合粒度要求时便从转盘下边沿滚出。为使成型顺利进行,最好加入少量预先制备好的核。利用不同的粉料和粘结剂,可分层成球,还可以制备蛋壳形或蛋黄型催化剂。
挤条成型 滤饼或粉末加入适当的粘结剂,经碾压捏和之后便形成塑性良好的泥状粘浆。利用活塞或螺旋迫使浆料通过多孔板,切成几乎等长等径的条形圆柱体或环柱体,经干燥、煅烧便得产品。碾压、捏和常在轮碾机中进行,以获得满意的粘着性能和润湿性能。
压片成型 将许多粉末物料制成外形一致、大小均匀、机械强度高的片状圆柱体或环柱体。这类成型对于高压、高气速反应特别有利。压片在由钢质冲钉和冲模组成的压片机中进行,所使用的压力必须低于引起冲钉和冲模发生永久形变的极限。在通常的压片机内,只有莫氏硬度不大于4的几类物料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对于刚性粉末,在压片前需要加入塑性粘结剂,借以改善凝结效果。
催化剂活化 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成型或干燥后的产物,通常还是以氢氧化物、氧化物、硝酸盐、碳酸盐或铵盐等形式存在,既不是催化剂所需要的化学状态,也尚未具备较为合适的物理结构,对反应不能起催化作用,处在钝化状态。当把它们进一步煅烧分解或脱水、还原、氧化、硫化、羟基化,使之具备一定性质和数量的活性中心后,便转变为活泼态催化剂。这类处理过程称为催化剂的活化。
煅烧 有的钝态催化剂只经过煅烧处理便具有催化活性。例如,对于一些氧化物催化剂,煅烧就是活化。有的催化剂(如金属催化剂),煅烧后还要进一步还原。煅烧处理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如下:①通过物料的热分解,除去化学结合水和挥发性物质(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等),使之转变为所需的化学成分;②通过固态反应、互溶、再结晶,获得一定的晶型、微晶粒度、孔径和比表面等;③使微晶适当烧结,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
还原 煅烧过的催化剂,相当多数以高价的氧化物形式存在,尚未具备催化活性,必须用氢气或其他还原性物质还原成为活泼的金属或低价氧化物。催化剂的还原通常在反应器内进行,有的催化剂要求在专用设备内预先还原,并轻度钝化以便保存。这类预还原催化剂,使用时稍加活化,就能投入生产。
参考书目
向德辉、翁玉攀等编:《固体催化剂》,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83。
制备方法 浸渍法 将含有活性组分(或连同助催化剂组分)的液态(或气态)物质浸载在固态载体表面上。此法的优点为:可使用外形与尺寸合乎要求的载体,省去催化剂成型工序;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为催化剂提供所需的宏观结构特性,包括比表面、孔半径、机械强度、导热系数等;负载组分仅仅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利用率高,用量少,成本低。广泛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尤其适用于低含量贵金属催化剂。
影响浸渍效果的因素有浸渍溶液本身的性质、载体的结构、浸渍过程的操作条件等。浸渍方法有:①超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体积超过载体微孔能容纳的体积,常在弱吸附的情况下使用;②等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与载体有效微孔容积相等,无多余废液,可省略过滤,便于控制负载量和连续操作;③多次浸渍法,浸渍、干燥、煅烧反复进行多次,直至负载量足够为止,适用于浸载组分的溶解度不大的情况,也可用来依次浸载若干组分,以回避组分间的竞争吸附;④流化喷洒浸渍法,浸渍溶液直接喷洒到反应器中处在流化状态的载体颗粒上,制备完毕可直接转入使用,无需专用的催化剂制备设备;⑤蒸气相浸渍法,借助浸渍化合物的挥发性,以蒸气相的形式将它负载到载体表面上,但活性组分容易流失,必须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补充。
沉淀法 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化为难溶或不溶化合物,经分离、洗涤、干燥、煅烧、成型或还原等工序,制得成品催化剂。广泛用于高含量的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沉淀法有:
① 共沉淀法,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淀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一次操作可以同时得到几个组分,而且各个组分的分布比较均匀。如果组分之间形成固体溶液,那么分散度更为理想。为了避免各个组分的分步沉淀,各金属盐的浓度、沉淀剂的浓度、介质的pH值及其他条件都须满足各个组分一起沉淀的要求。
② 均匀沉淀法,首先使待沉淀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造成一个十分均匀的体系,然后调节温度,逐渐提高pH值,或在体系中逐渐生成沉淀剂等,创造形成沉淀的条件,使沉淀缓慢地进行,以制取颗粒十分均匀而比较纯净的固体。例如,在铝盐溶液中加入尿素,混合均匀后加热升温至90~100℃,此时体系中各处的尿素同时水解,放出OH-离子:
于是氢氧化铝沉淀可在整个体系中均匀地形成。
③ 超均匀沉淀法,以缓冲剂将两种反应物暂时隔开,然后迅速混合,在瞬间内使整个体系在各处同时形成一个均匀的过饱和溶液,可使沉淀颗粒大小一致,组分分布均匀。苯选择加氢的镍/氧化硅催化剂的制法是:在沉淀槽中,底部装入硅酸钠溶液,中层隔以硝酸钠缓冲剂,上层放置酸化硝酸镍,然后骤然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便析出超均匀的沉淀物。
④ 浸渍沉淀法,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
混合法 多组分催化剂在压片、挤条等成型之前,一般都要经历这一步骤。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产品化学组成稳定,可用于制备高含量的多组分催化剂,尤其是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但此法分散度较低。
混合可在任何两相间进行,可以是液-固混合(湿式混合),也可以是固-固混合(干式混合)。混合的目的:一是促进物料间的均匀分布,提高分散度;二是产生新的物理性质(塑性),便于成型,并提高机械强度。
混合法的薄弱环节是多相体系混合和增塑的程度。固-固颗粒的混合不能达到象两种流体那样的完全混合,只有整体的均匀性而无局部的均匀性。为了改善混合的均匀性,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丸粒的机械稳定性,可在固体混合物料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由于固体粉末在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相互作用下增强了物质交换过程,可以获得分布均匀的高分散催化剂。
滚涂法 将活性组分粘浆置于可摇动的容器中,无孔载体小球布于其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滚动,活性组分便逐渐粘附在载体表面。为了提高涂布效果,有时还要添加粘结剂。由于活性组分容易剥离,滚涂法已不常用。
离子交换法 此法用离子交换剂作载体,以反离子的形式引入活性组分,制备高分散、大表面的负载型金属或金属离子催化剂,尤其适用于低含量、高利用率的贵金属催化剂制备,也是均相催化剂多相化和沸石分子筛改性的常用方法。
热熔融法 借高温条件将催化剂的各个组分熔合成为均匀分布的混合体、氧化物固体溶液或合金固体溶液,以制取特殊性能的催化剂。一些需要高温熔炼的催化剂都用这种方法。 主要用于氨合成熔铁催化剂、费-托合成催化剂、兰尼骨架催化剂等的制备。
熔炼温度、环境气氛、冷却速度或退火温度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固体溶液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形成,熔炼温度显得特别重要。提高熔炼温度,还能降低熔浆的粘度,加快组分间的扩散。采用快速冷却工艺,让熔浆在短时间内迅速淬冷,一方面可以防止分步结晶,维持既得的均匀性;另一方面可以产生内应力,得到晶粒细小的产品。退火温度对合金的相组成影响较大, 例如, 在Ni-Al合金中NiAl3和Ni2Al3的组成与退火温度有关, 提高温度会增加 Ni2Al3的含量。沥滤(溶出)Ni-Al合金中的Al组分时,碱液的浓度、浸溶时间、浸溶温度对骨架镍的粒子大小、孔结构、比表面、催化活性均有影响。
锚定法 均相催化剂的多相化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均相络合物催化剂的基础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有些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很好,但由于分离、回收、再生工序繁琐,难于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因此,如何把可溶性的金属络合物变为固体催化剂,成为当务之急。络合物催化剂一旦实现了载体化,就有可能兼备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的长处,避免它们各自的不足。
锚定法是将活性组分(比做船)通过化学键合方式(比做锚)定位在载体表面(比做港)上。此法多以有机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或无机物为载体,负载铑、钯、铂、钴、镍等过渡金属络合物。能与过渡金属络合物化学键合的载体的表面上有某些功能团(或经化学处理后接上功能团),例如-X、-CH2X、-OH等基团。将这类载体与膦、胂或胺反应,使之膦化、胂化、胺化。再利用这些引上载体表面的磷、砷、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与络合物中心金属离子进行配位络合,可以制得化学键合的固相化催化剂。如果在载体表面上连接两个或多个活性基团,制成多功能固相化催化剂,则在一个催化剂装置中可以完成多步合成。
催化剂成型 催化剂的几何外形和几何尺寸,对流体阻力、气流速度、床层温度梯度分布、浓度梯度分布等都有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催化潜力,应当选择最优的外形和尺寸,这就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成型方法。能形成凝胶的物质,可以制成微球或小球;塑性较好的粘浆或粉末容易挤条或压片;有延展性的金属或合金有时编织成丝网。
喷雾成型 将配置好的溶胶或悬浮液压过高压(约100千克力/厘米2)喷头,在干燥塔内喷雾分散,经热风干燥后成为微球状干凝胶,粒度范围30~200微米。
油柱成型 将原料溶液分为两路,按一定的流速比例打入低压(几千克力/厘米2)喷头,在喷头内迅速混合并形成溶胶,离开喷头后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温热的轻油或变压器油柱中,几秒内凝结成水凝胶,干品呈微球或小球状,微球粒度70~800微米,小球粒度2~5毫米。喷雾成型和油柱成型所得的产品,形状规则,表面光滑,机械强度良好。微球催化剂用于沸腾床反应器,小球催化剂用于固定床或移动床反应器。硅胶、铝胶、硅铝胶、分子筛催化剂或载体常用此法成型。凝胶的粒度可由喷头的压力调节,压力愈高,粒度愈小。
转动成型 根据固体粉末和粘结剂的毛细管吸力或表面张力凝集成球的原理,把干燥的粉末放在回转着的、倾斜30°~60°的转盘里,喷入雾状粘结剂(例如水),润湿了的局部粉末先粘结为粒度很小的颗粒,称为核。随着转盘的连续运动,核逐渐成长为圆球,较大的圆球摩擦系数小,浮在表面滚动,符合粒度要求时便从转盘下边沿滚出。为使成型顺利进行,最好加入少量预先制备好的核。利用不同的粉料和粘结剂,可分层成球,还可以制备蛋壳形或蛋黄型催化剂。
挤条成型 滤饼或粉末加入适当的粘结剂,经碾压捏和之后便形成塑性良好的泥状粘浆。利用活塞或螺旋迫使浆料通过多孔板,切成几乎等长等径的条形圆柱体或环柱体,经干燥、煅烧便得产品。碾压、捏和常在轮碾机中进行,以获得满意的粘着性能和润湿性能。
压片成型 将许多粉末物料制成外形一致、大小均匀、机械强度高的片状圆柱体或环柱体。这类成型对于高压、高气速反应特别有利。压片在由钢质冲钉和冲模组成的压片机中进行,所使用的压力必须低于引起冲钉和冲模发生永久形变的极限。在通常的压片机内,只有莫氏硬度不大于4的几类物料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对于刚性粉末,在压片前需要加入塑性粘结剂,借以改善凝结效果。
催化剂活化 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成型或干燥后的产物,通常还是以氢氧化物、氧化物、硝酸盐、碳酸盐或铵盐等形式存在,既不是催化剂所需要的化学状态,也尚未具备较为合适的物理结构,对反应不能起催化作用,处在钝化状态。当把它们进一步煅烧分解或脱水、还原、氧化、硫化、羟基化,使之具备一定性质和数量的活性中心后,便转变为活泼态催化剂。这类处理过程称为催化剂的活化。
煅烧 有的钝态催化剂只经过煅烧处理便具有催化活性。例如,对于一些氧化物催化剂,煅烧就是活化。有的催化剂(如金属催化剂),煅烧后还要进一步还原。煅烧处理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如下:①通过物料的热分解,除去化学结合水和挥发性物质(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等),使之转变为所需的化学成分;②通过固态反应、互溶、再结晶,获得一定的晶型、微晶粒度、孔径和比表面等;③使微晶适当烧结,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
还原 煅烧过的催化剂,相当多数以高价的氧化物形式存在,尚未具备催化活性,必须用氢气或其他还原性物质还原成为活泼的金属或低价氧化物。催化剂的还原通常在反应器内进行,有的催化剂要求在专用设备内预先还原,并轻度钝化以便保存。这类预还原催化剂,使用时稍加活化,就能投入生产。
参考书目
向德辉、翁玉攀等编:《固体催化剂》,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