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六氟丙酮
1)  hexafluoroacetone
六氟丙酮
1.
Catalyst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exafluoroacetone through hexafluoropropylene oxidation in gas phase
六氟丙烯气相氧化合成六氟丙酮的催化剂
2.
The key applications,various methods of preparing hexafluoroacetone,which i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 for synthesizing organic fluoric materials,were reviewed.
对合成有机氟材料的重要中间体———六氟丙酮的制备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2)  HFA
六氟丙酮
1.
Reaction of HFA with phenol and aniline;
六氟丙酮与苯酚和苯胺的反应
2.
HFIP had been synthesized from hexafluoroacetone(HFA)by catalysis in solvent.
采用液相催化加氢法,将六氟丙酮(HFA)三水化合物催化加氢合成六氟异丙醇。
3)  Hexafluoroacetone hydrate
六氟丙酮水合物
4)  Hexafluoroacetone trihydrate
三水六氟丙酮
5)  hexafluorothioacetone dimer
二聚硫代六氟丙酮
1.
HFA is produced by containing, in the liquid phase, hexafluorothioacetone dimer—synthesized by hexafluoropropane and S—with at least a stoichiometric amount of an aprotic solvent and at least a catalytic amount of an alkali metal fluoride and oxidant.
本论文主要围绕六氟丙酮的合成展开工作,以六氟丙烯气体和单质硫为原料合成二聚硫代六氟丙酮,继而以碱金属卤化物为催化剂在非质子溶剂中用固体或气体氧化剂将其氧化成六氟丙酮
6)  Hexafluoroaceton hydrate
六氟代丙酮水合物
补充资料:六氟丙酮

国标编号 23032
CAS号 684-16-2
分子式 C3F6O;CF3CF2CFO
分子量 166.03

无色气体;沸 点 -27.3℃;熔点-125.5℃ ;溶解性:溶于氯代烃;密度:相对密度(水=1)1.32;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用于医药、农药和一些化学品的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能因咽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症状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中毒动物呼吸加深,频率减少,部分动物血压降低。尸体解剖见肺部充血、水肿。
急性毒性:LC50275ppm,3小时(大鼠吸入)
致畸性:大鼠经皮最小中毒剂量11mg/kg(妊娠期6~16日)阳性。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氟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速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六氟丙酮及其光解产物的气相色谱测定--(Bondarenko,M.A.;Pichuzhkin,V.I.;Knyazev ,D.A.),《Ж.анал.хим.》,1983,38,No2,297-299(俄文)《分析化学文摘》,1984.11

5.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0.68mg/m3[皮]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切断气源。喷水雾稀释溶解,但不要对泄漏点直接喷水。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 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