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il tanker
原油油船
2) crude oil
原油
1.
A new method for gel point measurement of crude oil with dissolved gas under high pressure;
高压含气原油凝点测量新方法
2.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rue boiling point curve of crude oil;
原油实沸点蒸馏曲线的数学模型
3.
Isolation of a bacteria strain degrading crude oil and its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原油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性能
3) Crude oils
原油
1.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types of crude oils;
北部湾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
2.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il- source analysis of crude oils in Jiyuan- Xifeng Oilfield, 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3.
The Thermodynamic Research of Wax Precipitation in Crude Oils;
原油中石蜡沉积的热力学研究
4) oil
原油
1.
Molecular carbon isotopic geochemistry of buried-hill oils and source rocks of the West Liaohe Depression, China;
辽河西部凹陷古潜山原油及其源岩的分子碳同位素地球化学
2.
Physical simulation for oil percolation migration through fault zones and its research significance;
原油通过断裂带渗滤运移的物理模拟及其研究意义
3.
The aphthalene and phenanthrene serieries in oil distribution in reservoir and the path accumulated oil;
原油中萘菲系列化合物的分布与油藏聚集途径
5) petroleum
原油
1.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Nonionic Demulsifier at the Interface of petroleum and Water;
非离子乳化原油破乳剂油水界面行为的研究
2.
Measurement instrument of lower percentage of water content in petroleum;
γ射线原油低含水率测量仪
3.
An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system of percentage of water and gas content in petroleum by radiation isotope;
双能γ射线透射法测原油含水含气的分析与计量系统
6) crude
原油
1.
The decalcification tests are performed by adding the decalcification additive in the process of desalting an dehydration of Anqing and Dagang crudes, and calcium in the crude before and after decalcification are analyz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在对安庆和大港原油的脱盐过程中加入KAL型脱钙剂进行了脱钙试验,并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脱钙前后原油的钙含量。
2.
After a careful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rude trading measurement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current crude trading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
通过对国内外原油贸易计量的现状研究,分析我国目前原油贸易计量技术与国际惯例之间存在的差距;对我国原油计量同国际接轨的有关方法、标准和技术进行探讨;指出,原油计量体积交油同国际接轨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3.
A detailed analysis is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rude categories and their property changes on the atmospheric equipment in Xi' an Branch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mpany.
详细分析了原油品种及性质变化对中石化西安石化分公司常压装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炼酸值、硫和盐含量较高的混合原油是引起常减压装置腐蚀的主要原因。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油船运输
使用油船将散装原油和成品油从一个港口运送至另一个港口,是海上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上石油运输始于19世纪中期。1861年,双桅帆船"瓦茨·伊丽莎白"号横渡大西洋,首次用整船运送桶装石油到达英国。此后用帆船运输木桶装石油持续了一段时期。石油因日益广泛地用作能源而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而石油的运输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大批量运输桶装石油既不能充分利用船舶载重量和舱容,也难以缩短装卸时间,因而运输成本不能进一步降低。加上当时船舶的消防设施非常简陋,不少运油船舶在海上发生失火事故。这些都要求改变桶装石油运输,于是出现了运输散装石油的船舶。起初,人们把普通货船的货舱改装成或装设圆筒形金属罐,用以盛装散装石油。经过不断改进,19世纪80年代成功地设计建造了第一艘装运散装液体的现代油船。它是以船体作为装载石油的庞大容器。为解决分票与自由液面效应问题,又用纵向和横向隔壁将货舱分隔成许多专门的金属槽──油舱。自此,桶装石油运输逐渐为散装石油运输所取代。
特点 油船运输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要有防护措施。石油货物具有易燃、易爆、膨胀、挥发、凝固及有毒等理化性质,油船和装卸石油的港口或泊位,要有一系列能保持石油货物处于正常状态的设施和相应的防护措施。②单向运输。往返航次中,油船有一半的航程是空载航行。为了提高油船的利用率,须根据货源情况,尽可能地安排走三角航线,或者经洗舱后在返程中装运其他散装货物,如粮谷等。③批量大、运距长。此外,油船可在外海单点系泊(见码头),以浮管联接进行装卸作业,不受码头前沿与进港航道水深的限制,装卸效率也高。因此,在长航线上选配载重量大的油船,会取得显著的营运经济效果。这是促使油船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运输概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油船运输能力和运量增长十分迅速。1980年世界油船的吨位已达1.75亿总吨,占世界商船队总吨位的41.7%;运量16.65亿吨(其中原油14.20亿吨,成品油2.45亿吨),占世界外贸海运量的45.8%。石油运量急剧增长的原因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从60年代中期起,石油在世界能源中的比重已超过煤炭而跃居首位。②中东、北非地区对石油的开发使石油产量迅猛增加。1980年世界石油产量达29.84亿吨,比1950年增长4.74倍。③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不平衡。大部分石油产地远离主要需求石油的国家。
在油船运输能力和石油运量急剧增加的同时,石油的平均运输距离也在大幅度增长。1960年石油平均运距为4300海里,1974年增至7100海里。这首先是因为石油输出地和输入地发生了变化。70年代,中东和非洲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石油输出国,日本则成为主要的石油输入国,美国也由石油输出国转为石油输入国。其次是因为1967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而封航,来往欧亚航线上的船舶必须绕道好望角航行,从而延长了航程。自1975年以来,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普遍衰退,纷纷减少石油进口,致使中东石油减产,导致国际航运市场萧条,油船运输能力严重过剩,许多大型油船被租用作储油船,航行的油船被迫减速和限制装载(亏舱)。石油运量也增减不定。1975年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以后,石油平均运距明显下降。油船运输仍处于萧条和不稳定的时期。
航线 分原油航线和成品油航线。原油航线又分长程航线和中、短程航线。目前,长程原油航线有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运输线,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日本运输线,这两条航线是重要的国际石油航线。大型和超大型油船即使绕航好望角,其运输成本也是较低的。波斯湾-日本航线由于不受运河限制可以使用大型油船,超大型油船虽受马六甲海峡限制,但也可绕经龙目海峡。所以,这些航线主要使用20万吨以上的大型和超大型原油油船营运。中短程原油航线有: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航线,非洲-西欧、北美、拉美航线,中东-澳新航线,拉美-北美、西欧航线,印尼-日本、美国航线。自1980年苏伊士运河拓宽加深后,已可通过15万吨级的油船,所以,中短程原油航线主要由15万吨以下的中、小型原油油船营运。
1980年成品油约占石油贸易总量的15%。在成品油主要进出口地区和国家中,除中东、加拿大出口,西欧、日本进口外,美国、拉丁美洲及东南亚既是进口也是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成品油航线分为从炼油厂直接运送至消费地的分配航线和从成品油过剩地区运输至短缺地区的调剂航线。分配航线需同时载运多等级的成品油,由技术先进或专门设计订造的载重量为3~7万吨的成品油船营运。调剂航线只需载运单一等级或有限等级的成品油,常由载重量几千吨至几万吨的成品油油船营运。所用油船的吨位随具体航线的起迄港泊位的水深和货批量而异。
发展趋势 预计80年代中期后石油产量和对石油的需求不会有明显的回升和增长,但到20世纪末石油运量会有所增加,油船船队也将得到相应的更新。今后油船运输发展的趋势是:①调整运力和运量之间的不平衡。在运输能力方面,减少过剩的超大型原油油船的比重和吨位,逐步增加成品油油船的比重和吨位,拆除废旧大船,建造中小船,从片面追求船舶大型化转向大、中、小型船舶的协调发展。在运量方面,由于石油输出国积极发展民族工业,成品油等石油产品在整个石油运输量中的比重将会有所增加。②提高油船运输的安全性。③严格控制油船运输对水域的污染。
海上石油运输始于19世纪中期。1861年,双桅帆船"瓦茨·伊丽莎白"号横渡大西洋,首次用整船运送桶装石油到达英国。此后用帆船运输木桶装石油持续了一段时期。石油因日益广泛地用作能源而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而石油的运输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大批量运输桶装石油既不能充分利用船舶载重量和舱容,也难以缩短装卸时间,因而运输成本不能进一步降低。加上当时船舶的消防设施非常简陋,不少运油船舶在海上发生失火事故。这些都要求改变桶装石油运输,于是出现了运输散装石油的船舶。起初,人们把普通货船的货舱改装成或装设圆筒形金属罐,用以盛装散装石油。经过不断改进,19世纪80年代成功地设计建造了第一艘装运散装液体的现代油船。它是以船体作为装载石油的庞大容器。为解决分票与自由液面效应问题,又用纵向和横向隔壁将货舱分隔成许多专门的金属槽──油舱。自此,桶装石油运输逐渐为散装石油运输所取代。
特点 油船运输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要有防护措施。石油货物具有易燃、易爆、膨胀、挥发、凝固及有毒等理化性质,油船和装卸石油的港口或泊位,要有一系列能保持石油货物处于正常状态的设施和相应的防护措施。②单向运输。往返航次中,油船有一半的航程是空载航行。为了提高油船的利用率,须根据货源情况,尽可能地安排走三角航线,或者经洗舱后在返程中装运其他散装货物,如粮谷等。③批量大、运距长。此外,油船可在外海单点系泊(见码头),以浮管联接进行装卸作业,不受码头前沿与进港航道水深的限制,装卸效率也高。因此,在长航线上选配载重量大的油船,会取得显著的营运经济效果。这是促使油船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运输概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油船运输能力和运量增长十分迅速。1980年世界油船的吨位已达1.75亿总吨,占世界商船队总吨位的41.7%;运量16.65亿吨(其中原油14.20亿吨,成品油2.45亿吨),占世界外贸海运量的45.8%。石油运量急剧增长的原因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从60年代中期起,石油在世界能源中的比重已超过煤炭而跃居首位。②中东、北非地区对石油的开发使石油产量迅猛增加。1980年世界石油产量达29.84亿吨,比1950年增长4.74倍。③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不平衡。大部分石油产地远离主要需求石油的国家。
在油船运输能力和石油运量急剧增加的同时,石油的平均运输距离也在大幅度增长。1960年石油平均运距为4300海里,1974年增至7100海里。这首先是因为石油输出地和输入地发生了变化。70年代,中东和非洲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石油输出国,日本则成为主要的石油输入国,美国也由石油输出国转为石油输入国。其次是因为1967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而封航,来往欧亚航线上的船舶必须绕道好望角航行,从而延长了航程。自1975年以来,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普遍衰退,纷纷减少石油进口,致使中东石油减产,导致国际航运市场萧条,油船运输能力严重过剩,许多大型油船被租用作储油船,航行的油船被迫减速和限制装载(亏舱)。石油运量也增减不定。1975年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以后,石油平均运距明显下降。油船运输仍处于萧条和不稳定的时期。
航线 分原油航线和成品油航线。原油航线又分长程航线和中、短程航线。目前,长程原油航线有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运输线,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日本运输线,这两条航线是重要的国际石油航线。大型和超大型油船即使绕航好望角,其运输成本也是较低的。波斯湾-日本航线由于不受运河限制可以使用大型油船,超大型油船虽受马六甲海峡限制,但也可绕经龙目海峡。所以,这些航线主要使用20万吨以上的大型和超大型原油油船营运。中短程原油航线有: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航线,非洲-西欧、北美、拉美航线,中东-澳新航线,拉美-北美、西欧航线,印尼-日本、美国航线。自1980年苏伊士运河拓宽加深后,已可通过15万吨级的油船,所以,中短程原油航线主要由15万吨以下的中、小型原油油船营运。
1980年成品油约占石油贸易总量的15%。在成品油主要进出口地区和国家中,除中东、加拿大出口,西欧、日本进口外,美国、拉丁美洲及东南亚既是进口也是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成品油航线分为从炼油厂直接运送至消费地的分配航线和从成品油过剩地区运输至短缺地区的调剂航线。分配航线需同时载运多等级的成品油,由技术先进或专门设计订造的载重量为3~7万吨的成品油船营运。调剂航线只需载运单一等级或有限等级的成品油,常由载重量几千吨至几万吨的成品油油船营运。所用油船的吨位随具体航线的起迄港泊位的水深和货批量而异。
发展趋势 预计80年代中期后石油产量和对石油的需求不会有明显的回升和增长,但到20世纪末石油运量会有所增加,油船船队也将得到相应的更新。今后油船运输发展的趋势是:①调整运力和运量之间的不平衡。在运输能力方面,减少过剩的超大型原油油船的比重和吨位,逐步增加成品油油船的比重和吨位,拆除废旧大船,建造中小船,从片面追求船舶大型化转向大、中、小型船舶的协调发展。在运量方面,由于石油输出国积极发展民族工业,成品油等石油产品在整个石油运输量中的比重将会有所增加。②提高油船运输的安全性。③严格控制油船运输对水域的污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