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ngolian coal
蒙古煤
1.
Technic-economic analysis of separating Mongolian coal in the Coking Plant;
包钢焦化厂分选蒙古煤的技术经济分析
2) Inner Mongolia coal measure
内蒙古煤系
1.
Effects of alkali modified process on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cracking performances of Inner Mongolia coal measure hard kaolin from Inner Mongolia were studied.
考察了碱处理对内蒙古煤系硬质高岭土(简称高岭土)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裂化性能的影响。
3) Inner Mongolian coal-measure kaolin
内蒙古煤系高岭土
4) Mongolia
[英][mɔŋ'gəuljə] [美][mɑŋ'goljə]
蒙古
1.
Experiment on Small Type and Serial Separation of Dry and Coarse Concentrate from Mongolia;
蒙古国干选粗精矿小型和连选选矿试验研究
2.
A Basic Evaluation of Mongolian Environment for Investment in Mining Industry;
蒙古矿业投资环境基本评价
5) Mongolian
[英][mɔŋ'gəuljən] [美][mɑŋ'goljən]
蒙古
1.
The Mongolian Ancient Proverbs and the Aphorisms from the History of Yuan Dynasty;
元史中所见蒙古族古代谚语和格言
2.
Evolution and change: the religion in Oyirad Mongolians;
演进与转换:卫拉特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3.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ongolian Shamanism Types and Functions in Xinjiang Area
当代新疆地区蒙古族萨满类型和职能的调查与分析
6) Mongol
[英]['mɔŋɡəl] [美]['mɑŋgəl]
蒙古
1.
On the Function of Zhebuzundanba System in Administering the Mongolian Area in Qing Dynasty;
哲布尊丹巴系统在清朝治理蒙古地区中的作用
2.
The Mongolian Factors in Transformation of Tibetan Political Situations;
西藏政局变革中的蒙古族因素
补充资料:蒙古电影
1935年,蒙古电影制片厂在乌兰巴托建成。从1936年开始拍摄纪录影片,从1937年起,摄制定期新闻杂志片。第一部由蒙古人导演的故事片《诺尔吉玛的道路》(T.那楚格道尔吉与Л .谢弗菲尔导演)于1938年问世。
蒙古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即与苏联密切合作。一方面是苏联帮助培养蒙古的电影专业人才,一方面是合作拍片。蒙古的第一部故事片《蒙古之子》(1936)及著名影片《他叫苏赫巴托》(1942)是由苏联导演拍摄的。蒙古和苏联合拍的主要是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以后合拍的还有:《草原勇士》(1956)、《结局》(1968)、《敌军士兵们,听着!》(1972)、《戈壁兴安岭之战》(1982)等。
从50年代开始,蒙古民族电影事业日趋发展。电影制片厂在1961年和1978年经过两次扩建,年产能力可达故事片 7部、新闻片24期、短片80余本、译制片40部。
50年代以来,蒙古较重要的历史题材影片有《觉醒》(1957,导演C.甘登)、《人民使者》(1959,导演Д.吉格吉德)、《被抛弃的姑娘》(1961,导演Д.奇米道索尔)、《洪水》(1966,导演Д.吉格吉德)、《清澈的塔米尔河》(1970~1973,导演P.道尔吉帕拉木,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日蚀年》(1975,导演木·崩塔尔)、《大路开端》(1978,导演Б.苏木胡)等。较突出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有《什么阻碍我们》(1959,导演P.道尔吉帕拉木)、《给我一匹马》(1959,导演P.道尔吉帕拉木)、《我的爸爸在乌兰巴托》(1961,导演Д.吉格吉德)、《女婿》(1970,导演Д.吉格吉德)、《马达声声》(1973,导演Б.苏木胡)、《相逢》(1974,导演H.尼亚木达瓦)、《翻过一山又一山》(1977,导演木·崩塔尔)、《天晴了》(1978,导演P.道尔吉帕拉木)、《布希胡的故事》(1980,导演П.胡克卓勒)、《五指连心》(1983,导演Н.尼亚木达瓦与Б.巴勒金尼亚木)等。
1984年全国有电影院26座,固定放映点33个、流动放映院 494个。70年代初成立蒙古艺术工作者协会。
蒙古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即与苏联密切合作。一方面是苏联帮助培养蒙古的电影专业人才,一方面是合作拍片。蒙古的第一部故事片《蒙古之子》(1936)及著名影片《他叫苏赫巴托》(1942)是由苏联导演拍摄的。蒙古和苏联合拍的主要是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以后合拍的还有:《草原勇士》(1956)、《结局》(1968)、《敌军士兵们,听着!》(1972)、《戈壁兴安岭之战》(1982)等。
从50年代开始,蒙古民族电影事业日趋发展。电影制片厂在1961年和1978年经过两次扩建,年产能力可达故事片 7部、新闻片24期、短片80余本、译制片40部。
50年代以来,蒙古较重要的历史题材影片有《觉醒》(1957,导演C.甘登)、《人民使者》(1959,导演Д.吉格吉德)、《被抛弃的姑娘》(1961,导演Д.奇米道索尔)、《洪水》(1966,导演Д.吉格吉德)、《清澈的塔米尔河》(1970~1973,导演P.道尔吉帕拉木,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日蚀年》(1975,导演木·崩塔尔)、《大路开端》(1978,导演Б.苏木胡)等。较突出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有《什么阻碍我们》(1959,导演P.道尔吉帕拉木)、《给我一匹马》(1959,导演P.道尔吉帕拉木)、《我的爸爸在乌兰巴托》(1961,导演Д.吉格吉德)、《女婿》(1970,导演Д.吉格吉德)、《马达声声》(1973,导演Б.苏木胡)、《相逢》(1974,导演H.尼亚木达瓦)、《翻过一山又一山》(1977,导演木·崩塔尔)、《天晴了》(1978,导演P.道尔吉帕拉木)、《布希胡的故事》(1980,导演П.胡克卓勒)、《五指连心》(1983,导演Н.尼亚木达瓦与Б.巴勒金尼亚木)等。
1984年全国有电影院26座,固定放映点33个、流动放映院 494个。70年代初成立蒙古艺术工作者协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