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土壤微生物群落
1.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of planting 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Nevski under saline and alkali land environment;
盐碱地环境下芨芨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初步分析
2.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turning rice-straw to the field o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under three proportions of rice-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T1: 33%; T2: 67%; T3:100%; CK: 0) were measured.
为了探讨稻草还田的微生物学过程与效应,借助平板涂抹法和BIOLOG检测法,比较研究了免耕条件下3种不同稻草还田量(33%、67%和100%,以稻草不还田土壤为对照)对晚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
The structure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its diversification reflect the quality and health of soil in a way, at the same time were the key conquering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and other soil problems .
更重要的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多样性与均匀性不仅提高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和谐性,同时也提高了对抗土壤微生态环境恶化的缓冲能力。
2)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1.
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corn field with the method of PLFA;
应用PLFA方法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O2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oil microflora, soil respirati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ummarized.
本文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区系、土壤呼吸、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土壤酶活性方面对大气高浓度CO2的响应进行了综述。
3.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quality and soil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enzymatic activity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function of soil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as bio-indicators of soil health.
作者通过概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了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功能。
5) Soil microbial groups
土壤微生物类群
1.
Soil microbial groups,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our types of restoring vegetations and barren grassland(CK)nearby were studied.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选取恢复14年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和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为样地,并以附近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微生物类群、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补充资料:土壤微形态
用显微镜方法鉴定的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土壤形态特征。研究时通常以未经搅动的原状土作为对象,制备成厚约30微米的土壤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鉴定,如: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形状、组成和排列,土壤基质的类型和特征,土壤矿物的组成、数量及其风化状况,土壤结构和孔隙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土壤中植物残体的分解和腐殖化程度,腐殖质的存在形态和数量,土壤中生物活动的踪迹及其对土壤的影响,土壤中硅的生物学积累作用──植物蛋白质、硅藻骨骼、海绵骨针的种类和数量,土壤中粘粒和其他物质的移动和淀积特征,土壤中各种新生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
土壤微形态研究是由奥地利土壤学家W.库比纳倡导的。他在30年代初利用显微镜直接在土壤剖面上和在实验室内对土壤生物、土壤矿物、土壤新生体、土壤垒结和土壤微化学现象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于1938年出版了专著《微土壤学》。50年代前后,土壤微形态研究工作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1964年澳大利亚土壤微形态学家R.布鲁尔所著《土壤的矿物分析和垒结分析》一书的问世,进一步充实了土壤微形态学的体系和内容。
现土壤微形态研究已渗入到土壤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古土壤、土壤矿物、土壤生物、土壤肥力特性、土壤侵蚀、土壤结构和水分物理特性、土壤耕作和土壤改良等;它也已成为研究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沉积学和考古学的一种重要手段。60年代末以来,电镜、电子探针等已被应用于土壤微形态的研究。一个统一的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命名系统和描述标准尚待建立。
土壤微形态研究是由奥地利土壤学家W.库比纳倡导的。他在30年代初利用显微镜直接在土壤剖面上和在实验室内对土壤生物、土壤矿物、土壤新生体、土壤垒结和土壤微化学现象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于1938年出版了专著《微土壤学》。50年代前后,土壤微形态研究工作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1964年澳大利亚土壤微形态学家R.布鲁尔所著《土壤的矿物分析和垒结分析》一书的问世,进一步充实了土壤微形态学的体系和内容。
现土壤微形态研究已渗入到土壤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古土壤、土壤矿物、土壤生物、土壤肥力特性、土壤侵蚀、土壤结构和水分物理特性、土壤耕作和土壤改良等;它也已成为研究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沉积学和考古学的一种重要手段。60年代末以来,电镜、电子探针等已被应用于土壤微形态的研究。一个统一的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命名系统和描述标准尚待建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