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spended pollutant
悬浮态污染物
1.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Old Canal showed that the suspende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was higher and the water quality was worse than Grade V;When the hydraulic loading of the integrated vertical-fl.
镇江古运河水质调查结果表明,河水中悬浮态污染物质含量较高,为劣Ⅴ类水体;当水力负荷为750mm/d时,人工湿地系统对COD_(Mn)去除率约为50%-60%,TN去除率约为40% -50%,TP去除率约为30%-40%,能够将劣Ⅴ类水处理为Ⅳ类水甚至Ⅲ类水,表明其对污染河水处理的有效性。
2) suspended solid pollutant
悬浮物污染
3) aerosol contaminant
悬浮微粒污染物
4) TSP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
总空中悬浮物(污染指标)
5) 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
悬浮分子污染
1.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source of 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 in manufacture semi-conductors and test method, it also introduced a new and original AMC filter media and compared them with other filter media.
阐述了在半导体生产中悬浮分子污染 (AMC)的来源和测试方法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AMC滤材 ,并与其他滤材进行了性能比
6) floating pollutant
漂浮污染物
1.
Hazard of floating pollutants on Bapanxia power s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漂浮污染物对八盘峡水电站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补充资料:海水中的悬浮物
海水中包括胶粒在内的、分散度不同的各种悬浮物质。它们的粒径一般在几至几百微米之间。为了研究其化学组成,通常用孔径为0.45微米的过滤膜将其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悬浮物包含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两类:①有机组分。主要是生物残骸、排泄物和分解物,由纤维素、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脂物质和壳质等所组成。②无机组分。包括石英、长石、碳酸盐和粘土等来自大陆的矿物碎屑,在海水化学过程中所生成的硅酸盐、钙十字石、碳酸盐、硫酸盐和水合氧化物等次生矿物,在生物过程中生成的硅骨架碎屑等生源物质。
海洋水体中的悬浮物,大都要沉降到海底。其沉降速率主要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和几何形状,例如粒径为 2~20微米的球状悬浮物,其沉降速度约为0.1~10米/天。在深度达 3650米的海域,从表层沉降到洋底要经过1~100年的时间。实际上,在沉降的过程中,它们经历着溶解、沉淀、絮凝、离子交换、吸附和解吸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些过程对海水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1939年,K.卡勒首次利用丁铎尔效应直接测量海水中悬浮物的含量,1953年,N.G.杰尔洛夫应用光学方法测定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和地中海的悬浮物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海水中悬浮物的含量随地理位置和季节而有很大的变化。
悬浮物的含量,决定着海水的水色和透明度,还直接影响着海水的声学性质和其他的光学性质。大洋中悬浮物含量只有几微克/升,粒度微小,水色深蓝;近岸和河口海区的悬?∥锖看锏?100毫克/升左右,而且颗粒较粗,水色多呈浅蓝、绿以至于黄。
大洋中的悬浮物,主要包含颗粒有机物、无铝无机物和铝硅酸盐3类,其组成随深度而变化:在表层的海水中,大部分悬浮物是有机物;在近底层的海水中,约一半的悬浮物为无铝无机物。沿岸和河口的悬浮物,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来自大陆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离岸越远,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中形成的成分(次生成分)越多。虽然在沿岸海水中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在深浅不同的水层的含量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是平均起来,前者的含量稍多于后者。例如墨西哥湾的悬浮物中,颗粒有机物的平均含量只占40%左右。
海水中悬浮物的表面,能够有选择地吸附有机负离子,因而常荷负电。悬浮颗粒所携带的这些有机物,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书目
J.P.Riley,R.Chester,eds,ChemicalOceanography,2nded.,Vol 7,Academic Press,London,1975.
海洋水体中的悬浮物,大都要沉降到海底。其沉降速率主要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和几何形状,例如粒径为 2~20微米的球状悬浮物,其沉降速度约为0.1~10米/天。在深度达 3650米的海域,从表层沉降到洋底要经过1~100年的时间。实际上,在沉降的过程中,它们经历着溶解、沉淀、絮凝、离子交换、吸附和解吸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些过程对海水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1939年,K.卡勒首次利用丁铎尔效应直接测量海水中悬浮物的含量,1953年,N.G.杰尔洛夫应用光学方法测定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和地中海的悬浮物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海水中悬浮物的含量随地理位置和季节而有很大的变化。
悬浮物的含量,决定着海水的水色和透明度,还直接影响着海水的声学性质和其他的光学性质。大洋中悬浮物含量只有几微克/升,粒度微小,水色深蓝;近岸和河口海区的悬?∥锖看锏?100毫克/升左右,而且颗粒较粗,水色多呈浅蓝、绿以至于黄。
大洋中的悬浮物,主要包含颗粒有机物、无铝无机物和铝硅酸盐3类,其组成随深度而变化:在表层的海水中,大部分悬浮物是有机物;在近底层的海水中,约一半的悬浮物为无铝无机物。沿岸和河口的悬浮物,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来自大陆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离岸越远,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中形成的成分(次生成分)越多。虽然在沿岸海水中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在深浅不同的水层的含量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是平均起来,前者的含量稍多于后者。例如墨西哥湾的悬浮物中,颗粒有机物的平均含量只占40%左右。
海水中悬浮物的表面,能够有选择地吸附有机负离子,因而常荷负电。悬浮颗粒所携带的这些有机物,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书目
J.P.Riley,R.Chester,eds,ChemicalOceanography,2nded.,Vol 7,Academic Press,London,197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