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红树林湿地
1)  mangrove wetland
红树林湿地
1.
The mangrove wetland resources and their conservation in China;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2.
Avian diversity on mangrove wetland of Leizhou Peninsula;
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鸟类多样性
3.
Current situ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mangrove wetland in Guangxi;
广西红树林湿地现状与生态保护的研究
2)  mangrove [英]['mæŋɡrəʊv]  [美]['mæŋgrov]
红树林湿地
1.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with organic carbon and black carbon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ree mangrove wetlands in the Shantou Wetland Demonstration Site,China
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碳和黑碳的相关性研究——以汕头国际湿地示范区三种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为例
2.
In this paper, by analysis on four temporal TM/ETM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1993, 2001, 2003 and 2006, defined as 3 phases, 1993-2001, 2001-2003, 2003-2006,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historical data, the landscape status of mangrove wetland at Luoyang Jiangko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located at Fuji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论文结合实地野外调查以及历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解译了1993年、2001年、2003年和2006年4期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地区不同时期的景观状况,研究了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与周边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并对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下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3)  mangrovers wet systems
红树林湿地系统
4)  natural mangrove wetland
天然红树林湿地
1.
Two estuary rivers with natural mangrove wetlands developing on their banks,which are few in Guangzhou area,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for determining the capability of nature mangroves to decrease the soluble phosphate in the river water.
以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天然红树林湿地之一、南沙开发区内珠江火电厂下游珠江狮子洋河段西南岸以及槽船村内河道水闸下游2个区域的天然红树林湿地沿途的溶解性磷酸盐含量变化的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天然红树林湿地对磷的净化作用。
5)  Xinken mangrove wetland
新垦红树林湿地
1.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07,the bird communities of the different habitats were surveyed in Xinken mangrove wetland,Guangzhou.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广州新垦红树林湿地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6种,隶属12目、28科、48属。
6)  Zhanjiang Mangrove Wetland
湛江红树林湿地
1.
Present Status of Bird Resources in Zhanjiang Mangrove Wetland and Strategies for their Conservation;
湛江红树林湿地鸟类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补充资料:红树林
      生长在热带海湾、河口浅滩地段上的一种植被类型。主要由红树科树木组成,故名。红树林在涨潮时林冠过半淹没在海浪中,退潮后林木挺立在泥滩上;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细胞渗透压很高,支柱根、呼吸根发达,行"胎生"繁殖。这些使它形成特殊的海滨森林。
  
  分布 世界红树林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局部地区因受暖流影响,可达北纬32°和南纬42°。有两个分布中心:一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一在南美洲,而以亚太地区较为繁茂。中国红树林属亚太类型,主要组成植物种类基本一致,天然分布区主要在海南、台湾、广东、福建沿海,浙江南部海滨也有所见。
  
  组成 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树木(见图)组成,有许多是世界性树种。中国红树林的组成中还有一些其他科的种类。属于红树科的有柱果木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 角果木、秋茄树、 红树、红茄苳和红海榄等;属于其他科的有海桑科的杯萼海桑、 海桑、 长叶海桑、使君子科的榄李、大戟科的海漆、楝科的木果楝、紫金牛科的桐花树、茜草科的瓶花木、草海桐科的海南草海桐、马鞭草科的海榄雌、棕榈科的水椰等。红树林还伴生一些草本植物如藜科的南方碱蓬、莎草科的多穗扁莎、禾本科的双穗雀稗、盐地鼠尾粟、卤蕨科的卤蕨等。具体组成树种随纬度、地形、淤泥厚度而有差异。海南省由于气温较高,淤泥冲积深厚,红树林植物种类比其他地区多,除红茄苳外,上述各种该岛均有,并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一些嗜热幅度窄的树种如红树、海莲、柱果木榄等,只分布在这一地区范围内。随着纬度的增高,红树林植物种类逐渐减少,从雷州海峡到广东、广西沿岸及滨海岛屿,属于红树种的已只有木榄、角果木、秋茄树和红海榄4种;而非红树科的种类如海榄雌、 桐花树渐占优势。福建漳浦以南的红树林中尚有木榄、秋茄树、海榄雌、桐花树、海漆和老鼠簕等6种,漳浦以北便没有木榄和海漆,到了福鼎就只剩下秋茄树1种。台湾省的红树林有红树科的木榄、角果木、秋茄树、红茄苳和红海榄等及非红树科的榄季、海榄雌。红树林植物的组成还受地形、土壤和潮汐等的影响。群落中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生长在海滩的一定位置,形成与潮汐线垂直的带状生态系列。
  
  
  由于中国红树林地处热带北缘,加上人为活动的影响,发育成熟的红树林现存留不多,一般多为灌木状态。海南省发育较好的红树林高10~15米,林冠深绿而稠密。其结构可分3层,即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在大陆沿海保护较好的福建龙海县寮东村海湾地带,红树的高度也只有6~10米,群落结构简单,通常只有一层。
  
  生物学特性 中国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为热带季风海洋类型,年平均气温在21~25℃,最冷月均温为12~21℃,绝对最低气温0~6℃左右,多数地区全年无霜。各地的海水表层温度,一般年平均为21~25℃左右。年降雨量大部分地区均在1400~2000毫米之间。土壤含盐量较高,达0.46~2.78%,有机质含量为3~5%。红树林的枯枝落叶含单宁和硫的成分多,在还原条件下生成酸性物质,表土层呈微酸性反应,底土则呈微碱性反应。土壤质地粘重,土层深厚,呈灰蓝色,并带腥腐气味。
  
  土壤含盐量的高低与红树林的类型分布有密切关系。通常由红树、 红茄苳等组成的群落多分布在海滩前缘,适应土壤含盐量较高的生境;海莲等组成的群落分布在海湾的内缘,适应土壤含盐量较低的生境,而桐花树,水椰等组成的群落则常分布于淡水交接的河口滩地。
  
  红树林植物常受海水浸淹,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 如红树属、 木榄属等的叶片为革质,表皮光亮, 有利于反射热带海洋强烈的阳光。 桐花树、海榄雌等植物具有泌盐腺体,能排除体中过量的盐分。
  
  红树林具有多样性的根系。如有的红树属植物从树干上生长出许多气根,插入淤泥内形成拱状的支柱根,纵横交错,可抵御海风的吹袭和潮水的冲击。木榄属、角果木和木果楝等具有明显的板根,其中尤以木榄属植物的板根最显著,在树干基部膨大、增宽,高可达30~50厘米。由于海滩潮水淹没,土壤缺乏空气,有些红树林植物具有特殊的呼吸根。如海桑和海榄雌具有很多凸出地面的指状呼吸根,根的外表有粗大的通气皮孔,内部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以维持根在水中的正常生理功能。
  
  营造 "胎生"是红树科植物繁殖的一种特殊现象。如柱果木榄、木榄、红树、 红茄苳、红海榄、 秋茄树、角果禾等的结实能力强,几乎一年四季都在不断成熟。当它们种子成熟尚未脱落时,即在果实中开始发芽,生长成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约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发育到一定时间后就与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而坠入淤泥中,扎根长成为独立的苗木。有的幼苗下落后,便被海水漂走,它的包被组织里面含有空气,可以长时间随海水漂浮,一旦遇到静水淤泥,仍能扎根生长。对残败的红树林进行封滩育林,就可恢复成林。此外也可用胚轴插播,或育苗造林。红树、红茄苳、红海榄等具有纵横交错的支柱根,可形成一道密结的栅栏,成为海岸防护林。角果木、秋茄树、海莲、红树、红茄苳等的单宁含量高,可培育为单宁林。
  
  利用 红树林可防风护堤,防止海浪冲击,促淤造陆,有效地扩大陆地面积。它又是陆生鸟兽栖息之地,浮游生物繁衍、贝类及鱼虾洄游繁殖的场所。它还可提供木材、单宁、燃料、饲料、肥料、药材等。红树林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为开辟海上森林公园或海滨游乐场地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