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市升平区鮀江街道桑浦山脉龙泉古岩,俗称“上岩”(因山下南侧数十米远有创自宋末的下岩“龙泉岩”之故),相传创于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之后,1978年至1999年由住持释宏慈重修并扩建,以岩泉奇特、明代尚书翁万达(1498-1552)少年在岩旁天然石室读书而闻名遐迩,1988年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岩创于宋而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由住持释悟泉大规模修建。明成化壬辰(1645)遗留于天然石洞(即大雄宝殿)前摩崖石刻《龙泉岩记》,曰:“天顺间,有僧悟泉者,谨持衣钵,旨于斯岩居焉。涂慨景象凄凉,乃叩诸闾间,谨得营僐之资,遂敦匠究其倾圮而增以栋宇……”“成化壬辰(1472)春,潮卫指挥使周侯狱暨部属,戴户侯瑾等公,暇来眺于兹,又虑岩地高瞰,门道崎岖,行者病焉。于是,募工修辟,并分俸及资于善门,所施者以偿之,历数阅月,厥功完告,……”。清代有修。
石岩于“文革”遭废。1978年后,众居士协力修整,特别是释宏慈住持辛苦筹资重兴,扩建了僧帽石的主佛堂(60多平方米)、药师阁(180平方米)、观音殿(200平方米)、龙光阁(10多平方米)、慈悲阁,重建了紫来岩。清康熙六十年(1721)重修(存有模糊碑记),1999年元月重建,由黄锦华设计,建筑面积20平方米,投资1万多元。在1978年到1999年不断重修扩建,幸获海内外善信资助。
岩坐北向南,总建筑约600平方米。主体大雄宝殿,是一个约40平方米的天然石洞。它背北向南,宽约5米,深8米余,高2米余,东侧有穴可通向石洞山路。天然石洞前西侧,筑有会客厅兼斋堂,顶有尼舍。
岩处崔嵬山峰,有象龙之峥嵘,旁边甘泉不息,周围层峦叠嶂,石洞重复,卉木芬芳,鸟语声喧,乃名山胜地。除俗称“上岩”龙泉古岩外,还有俗称“下岩”的龙泉岩,又有紫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