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田间修复试验
1)  field remediation experiment
田间修复试验
2)  field trial
田间试验
1.
The results of field trial showed that acephate 30% EC had excellent effects to control 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萝卜蚜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使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65~135mL/667m2,在蚜虫发生期内喷雾防治,施药第1d,防治效果就超过90%,药后第10d仍保持在90%以上,且对油菜安全。
2.
The formula and process of the fertilizer are described;the field trial and economy are presented.
用除草剂36%(苯噻+苄)与氯化铵制成水稻除草返青药肥,介绍该药肥配方、挤压造粒制造工艺、田间试验情况及经济效益,比肥料、除草剂分别施用增产8。
3)  Field test
田间试验
1.
The field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control effects of the mixture fenpropathrin+abamectin 19% EC at the rate of 9.
田间试验表明 ,1 9%甲氰·阿维EC 9 5g (a 。
2.
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field test in combine equipped with intelligent-controlled system of feeding quantity.
介绍装有喂入量智能监控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进行田间试验的概况 ,阐明应用喂入量挤压力测试技术进行喂入量实时监测的适用性 ,以及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对联合收割机实施智能自适应控制的有益探讨。
3.
The role of Plastic film covering technique for com cultivation in the cropping system of nothwestem Liaoning was studi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field test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in Jianping county.
本项研究以建平县为基点,采用田间试验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配合温饱工程的实施,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辽西北地区耕作制度发展中的作用,从定性到定量进行了系统研究。
4)  field experiment
田间试验
1.
Performance of spatial effect model in analysis of field experiment;
空间效应模型分析田间试验的方法与效果
2.
On the basis of field experiments conducted by authors for a few years, the research results published by many other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结合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 ,对前人诸多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
3.
In order to test the anti-drift performance of the guided baffle plate type sprayer,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field experiment were done to compare the anti-drift performance of new sprayer and conventional sprayer.
为了测试新研制的挡板导流式喷雾机的防飘性能,本文对其与常规喷雾进行了仿真模拟试验与田间试验的对比研究。
5)  field experiments
田间试验
1.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field experiments,we studied the daily change of soil temperature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serving irrigation(MCI).
通过田间试验监测和分析,研究了不同保墒条件下土壤温度日变化,结果表明,一日内不同处理的0~15cm处地温均可拟合为时间的正弦函数,其相关系数大小分别为:CK>PAM处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
2.
The seventeen kinds of the chemical hybridization agent (CHA)have been studied through the field experiments in the arid region.
本研究配制、筛选了多种冬小麦化学杂交剂,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其中17种新配制的化学杂交剂(CHA)在新疆干旱生态条件下的杀雄效果。
6)  field trials
田间试验
1.
The results of field trials indicated that the pendimethalin·prometryne 36% SE had good control effect to the weeds in peanut field at the dosage of 175~200g/667m2.
田间试验表明36%二甲戊。
补充资料:田间(1916~1985)
      现代诗人。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开城桥人。1916年5月生。自幼在农村生活,13、14岁时到无锡、南京等地求学。1933年进上海光华大学。1934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至1936年曾参加《文学丛报》和《新诗歌》的编辑工作,主编《每月诗歌》。1936年夏回到家乡。这一时期,他的诗集《未明集》(1935)、《中国牧歌》(1935)、《中国·农村的故事》(1936)先后出版。这些早期的创作初步表现出他一些重要的特点,如《未明集》虽是他最初的作品,但就整体而言,创作个性已初步显露,能以"诚实的灵魂,解剖在草纸上"(《未明集》代序)。诗作感情真挚,对劳苦者抱有朴实的信念。这与他日后始终坚持的、热情地为现实服务并不倦地创新的创作精神是一致的。较之《未明集》,《中国牧歌》感情趋于强烈,内容更为充实和富有时代气息。诗作表达了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对广大农村的苦难者怀着深切的爱,洋溢着斗争的激情。以扬子江象征祖国和人民的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分为《饥饿》、《扬子江上》、《去》三部,它不仅反映了农民的痛苦和不安,也力图写出他们的"生之渴望"与"无限的热情"(《中国·农村的故事·序言》)。长诗感情激昂,对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仇恨都作了充分反映,在他热情歌颂"农民军队"的诗句中,寄托了对工农红军的希望。田间生长于农村,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追求,这几部诗集反映出他日益专注地将诗情献给农村的创作思想。与诗歌思想内容的追求相适应,他勤于在诗歌形式上进行探索,诗句渐趋短小,音节更为短促。田间早期就关心诗歌大众化,并注重学习民歌。
  
  1937年春,田间去日本,此时较多接触马雅可夫斯基等外国革命诗人的作品。同年 7月回国,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全民奋起抗战的形势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实际斗争的体验更使他的诗歌在思想和艺术上趋于扎实,从而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阶段。写于1937年底的长诗《给战斗者》以有力的语言表现了田间此时创作的主要特点: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后来作者曾说这诗是自己"伴着民族的号角,一同行进"的"召唤"(《写在〈给战斗者〉的末页》)。1938年春,田间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担任记者并从事诗歌创作以"叙述这时代中最伟大的场面的一角"(《〈呈在大风沙中奔走的岗卫们〉后记》)。《儿童节》等朗诵诗即作于此时。
  
  1938年夏天,田间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发起街头诗运动,并写出《义勇军》、《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街头诗名篇。1938年底到达晋察冀边区,此后十余年,他一直在这一边区坚持斗争,从事文艺宣传工作,长期的边区生活给他的创作以新的灵感和养料。作者回忆这段斗争生活时说"我很爱这个地区,这才是我真正的摇篮和新的家","我的生活根据地"(《家──学习毛主席文艺思想札记》)。
  
  田间写于抗战爆发后的作品,较早的有诗集《给战斗者》(1943)和《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卫们》、《她也要杀人》等,延安整风运动以后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抗战诗抄》、《短歌》以及长诗《戎冠秀》 (1946)、《赶车传(第一部)》(1949)等。这些作品比之他抗战前的创作呈现出全新的面貌,除了内容的明显变化,在诗歌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他除了抒情短诗的写作,还善于运用不同的形式更好地为现实服务,那时兴起的街头诗运动、朗诵诗运动,他都是积极倡导者。为赞颂边区军民的斗争事迹,他还写小型叙事诗。作者此时诗歌发展了早期创作诗行简短、节奏急促的特点并走向成熟,形成田间独具的鼓点式的短行诗。此类诗精练坚实,音调铿锵沉着,善于表现战斗的情绪和气势,富于鼓动性。闻一多曾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说他的诗"朴实、干脆、真诚",具有积极的"生活欲",它"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这种崭新的诗歌形式在当时诗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田间在力求更好地表现出丰满的形象和饱满的情绪的同时,继续在诗歌形式上努力创新。从他的长篇叙事诗来看,较早的《她也要杀人》虽也具有田间短诗的特点,能充分表现出激动的情绪,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则不够清晰,使这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斗争的纪录”(《写在〈给战斗者〉末页》),反而缺少生活实感。后来创作的《戎冠秀》、《赶车传(第一部)》等,就有了变化。《赶车传(第一部)》以经过提炼改造的民歌风格、用群众的语言歌唱石不烂翻身斗争的故事,对人物有较好的刻画,并注意长诗结构的完整性,是体现田间诗歌风格变化的重要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田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抗美援朝期间曾两赴朝鲜战场,1954年出访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1958年任河北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此后即长时期在这地区生活、工作。田间是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作有散文集《板门店纪事》(1953)、《欧游札记》(1956)、《火花集》(1959)、小说《拍碗图》(1951)(后改为《宋村纪事》,1957)、论文集《海燕颂》(1956)、《新国风赞》(1959)等,主要的则是诗歌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诗集中最重要的是《赶车传》,作者从1959年到1961年续写成本书第2部到第7部,以浩繁的卷帙,展开中国农村生活斗争的广阔场景,这在叙事长诗中也是不多见的。他在诗歌创作中,还对新诗的民族化作着孜孜不倦的探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