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
1)  environm ental econom ic policy based on m arket
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
2)  policy measures based on market
基于市场的政策手段
3)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环境经济政策
1.
The target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focuses only on how to minimize the harmful external effects caused by some market parties, through tradable permits and pollution charges.
现行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纠正经济主体的外部不经济性 ,具体是通过税收或产权交易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本文称其为环境经济政策的“不对称性”。
2.
The thesis discussed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of ecofarming.
本文着重探讨了激励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过程。
3.
In Beijing municipality, some problems have arisen in the procedure of th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ystem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北京市的经济管理体制在由以计划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主的过程中,原来所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即使用者付费政策、环境税、超标罚款政策、环保奖励政策,并对居民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
4)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ies
环境经济政策
1.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ies under market mechanism;
市场机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初探
2.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for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ies in China
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和建议
3.
,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ies in China s tourism industry.
本文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从旅游资源的形态、概念界定与产权、旅游资源的核算与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交易与可转让性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不可行性 ,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
5)  environmental economy policy
环境经济政策
1.
This dissertation deals with the importance of employing economic lever and establishing environmental economy policy system.
阐述了在环境管理中利用经济手段和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性 ;说明了环境价值的含义和环境定价的作用 ;提出了环境价格的原则 ;研究了环境定价的措施 ,提供了经济估值和环境政策决策的联系 ,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关于税收、收费和补贴等的决
2.
We,therefore,should draw on developed countries’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environmental economy policy,explore the way of establishing a policy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环境经济政策在环境管理和保护中具有及时性与应激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调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的激励机制。
6)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olicy
经济政策环境
补充资料:《我们的经济政策》
      毛泽东1934年 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论述了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1934年初,国民党反动派继续组织武装力量对苏区进行"围剿",并在经济上实行封锁。为了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建设,在中央红色区域召开了工农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这个报告。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竭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红色区域经济建设的中心,应当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而农业生产是红色区域经济建设中的第一位。它不仅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项日常用品的原料的供给问题。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对于某些重要农产品生产作出适当计划,也是容许和必须的。要发展农业生产,要领导农民解决劳动力、耕牛、肥料、种子、水利等困难问题。为着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各地应组织小范围的农事试验场,设立农业研究学校和农产品展览所。要恢复和发展红色区域的手工业和某些工业生产,其中重要的是烟、纸、钨砂、樟脑、织布、制药、制糖、农具和肥料等。在散漫的手工业基础上,不可能作到全部精密的计划,但对国家经营和合作社经营的事业,要作相当的精密的计划,确切地计算原料生产,计算到国民党占领区和在红色区域内部的市场。要有计划地组织对国民党占领区的贸易。由红色政权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粮食和钨砂的输出,粮食在红色区域内部的调剂等。
  
  毛泽东指出:在红色区域内的经济成份,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国家经营的经济,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但它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而私人经济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只要它不越出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仅不加阻止,而且要加以提倡和奖励。
  
  毛泽东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增加财政收入,这是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同时指出在财政支出上,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
  
  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中为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对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对克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所造成的困难、对供应革命战争的需要起了重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