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orld business cycle
世界经济周期
1.
Game Business Cycle Theory : A Research on Synchronization and Non-synchronization of World Business Cycle;
博弈周期理论: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与非协同性研究
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 Coordination
世界经济周期调控
4) world economy
世界经济
1.
The Uncertain World Economy and China s Response;
存在变数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的应对
2.
Highly Developed World Economy: Change of the Competing Pattern;
高速增长的世界经济:竞合格局的变化
3.
Doha Round Framework Agreement and its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多哈回合框架协议的达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5) global economy
世界经济
1.
A Brief Discussion of Global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简论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经济
2.
However, the total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allocation of human capital is on-way floating from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effects the ev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然而,目前人力资本国际配置总体趋势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单向流动,这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Deteriorating global economy has caused chemical industry to go into the down passageway of loop cycle since the end of 2007 ,and won\'t recover until 2011.
恶化的世界经济已使化学工业自2007年底起进入循环周期的下行通道,预计到2011年才能回复增长。
6) the world economy
世界经济
1.
It took more than three years that American economy has been disequilibrium seriously with the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
美国经济的严重失衡与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已持续长达3年时间,失衡与高速增长何以并存?这一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失衡与高速增长之谜”。
2.
The war did not change the overall situation nor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economy fundamentally,but its impacts on some regions and sectors must not be underestimated.
战争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总的形势 ,也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 ,但战争对某些地区和部门确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3.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economy is transforming from industrial economy to intellectual economy.
21世纪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补充资料:世界经济模型
用定量方法构造的描述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发展状况的模型。世界经济模型可分为理论模型和应用模型两类。理论模型用于研究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形式和途径,如荷兰经济学家J.廷伯赫在50年代提出的关税同盟模型。应用模型用于预测世界经济变化和制定世界经济发展战略,如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捷夫和L.R.克莱因分别建立的世界经济模型。建立世界经济模型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用世界经济资料编制,如美国D.梅多斯建立的增长极限模型。这种模型较粗糙,用于研究长期趋势。另一种是将世界各国的经济模型用相关变量联结而成,如克莱因的世界经济模型。这种模型比较细致、准确,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进行短期预测,并为将来在世界各国间制定一种通用的标准模型创造了条件。
发展概况 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产生了调整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例如,世界性石油危机的冲击使许多人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直接依赖于国际经济波动的状况,必须把本国的宏观经济模型与世界经济模型连接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越是经济开放的国家越是如此。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模型的变量、参数和方程多达数千个,需要采用计算机存储和更新资料、求解和修正参数,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评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世界经济模型提供了有效手段。80年代,不仅一些国际组织,而且有的政府、大学和私人企业都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建立和应用世界经济模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W.福雷斯特和梅多斯分别于1971和1972年提出世界模型Ⅱ和世界模型Ⅲ。研究这两个模型的目的是探索下一个世纪危机的发展趋向。他们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结论是地球资源有限和人口日益增长的矛盾将在21世纪中叶导致全球性危机。他们提出全球平衡理论作为解决方案,要求停止人口增长,限制工业发展,把地球资源消耗降低到 1/8。1974年由M.梅萨罗维茨和E.佩斯特领导的一个小组提出生存战略模型和有机增长理论。同年由阿根廷的A.O.埃雷拉领导的小组提出巴里洛希模型。这个模型的任务是探索达到满意生活条件的若干途径?K咽澜绶殖伤母銮颍貉侵蕖⒎侵蕖⒗∶乐藓头⒋锕摇K侨衔ü械淖式鹪俜峙渚陀锌赡芸刂聘鞲龅厍姆⒄梗;姆⑸⒉辉谟诜窃偕试春木 ⒒肪澄廴竞腿丝谠龀す斓仍颍谟?"错误的价值规律"和财富与权力分配不公平。他们还对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两个基本假设,并大致估计了达到满意生活条件的可能年限。与此同时,1973年日本东京大学贺屋教授指导下的一个小组提出发展新景界模型。这个模型把世界分成9个区域,目的是探求能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差距的途径,解决发展可控性问题。1976年J.廷伯赫领导完成了重建新秩序模型。这个模型的任务是提出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国际合作的新形式,以满足人类的需要。1973~1975年列昂捷夫领导下的一个小组对联合国制订今后30年(1970~1980,1980~1990,1990~2000)的国际发展战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世界经济的数学模型。他把世界分成15个区域:8个发达区域和7个发展中区域。这些区域又分成43个小区,通过进出口贸易互相联系起来。1977年在美国经济学家E.拉斯洛主持下完成了研究人类发展目标的模型。
建模方法 编制世界经济模型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计量经济学、线性规划、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这些方法有时互相结合使用。列昂捷夫等人为联合国编制的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年前每10年的经济成长与发展环境、政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研究,但不能评价生产活动和产量收入的组成等多种可相互替代的方案,也不能从中选取某种重要目标作为最佳方案。克莱因等人为联合国编制的用作短期预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可用以分析世界生产水平、贸易流量、价格形态以及国际经济传递机制。联合国1970年采纳的全球计量经济学模型则是一种长期政策模型。联合国在80年代发展的动态线性规划模型,除能在空间上进行连接外,还能在时间上进行扩展的动态连接。这种模型能选取相互替代的方案,评价各种资源分配政策。福雷斯特和梅多斯等人用系统动力学建立的世界动态模型可模拟政策变化,分析世界人口、资源、生产和污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概括的经济增长模型。
世界经济模型一般具有层次结构。在描述较高层次的全球发展过程时,可把世界分为若干国家和地区,彼此通过世界市场、国际协定、国际计划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等的各种影响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的动态特性取决于文化、政治、经济、资源、人口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各方面的因素,可借助能反映全球特定问题的种种假定加以描述。全球发展过程下一层次的描述属于区域内部或国家一级的描述。这一层次的因素是人口、工业生产、食物生产、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科学技术进步、社会进步、国家计划和管理体制等。
全球发展过程涉及复杂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态过程,很难用一个统一的精确的模型描述,因此在建模中需要将定量方法与运用人的经验的方法即定性方法相结合。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将全球发展模型的计算机仿真看作人机系统,将人的经验通过人机交互引入仿真,而且使人起主导作用。
发展概况 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产生了调整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例如,世界性石油危机的冲击使许多人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直接依赖于国际经济波动的状况,必须把本国的宏观经济模型与世界经济模型连接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越是经济开放的国家越是如此。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模型的变量、参数和方程多达数千个,需要采用计算机存储和更新资料、求解和修正参数,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评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世界经济模型提供了有效手段。80年代,不仅一些国际组织,而且有的政府、大学和私人企业都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建立和应用世界经济模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W.福雷斯特和梅多斯分别于1971和1972年提出世界模型Ⅱ和世界模型Ⅲ。研究这两个模型的目的是探索下一个世纪危机的发展趋向。他们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结论是地球资源有限和人口日益增长的矛盾将在21世纪中叶导致全球性危机。他们提出全球平衡理论作为解决方案,要求停止人口增长,限制工业发展,把地球资源消耗降低到 1/8。1974年由M.梅萨罗维茨和E.佩斯特领导的一个小组提出生存战略模型和有机增长理论。同年由阿根廷的A.O.埃雷拉领导的小组提出巴里洛希模型。这个模型的任务是探索达到满意生活条件的若干途径?K咽澜绶殖伤母銮颍貉侵蕖⒎侵蕖⒗∶乐藓头⒋锕摇K侨衔ü械淖式鹪俜峙渚陀锌赡芸刂聘鞲龅厍姆⒄梗;姆⑸⒉辉谟诜窃偕试春木 ⒒肪澄廴竞腿丝谠龀す斓仍颍谟?"错误的价值规律"和财富与权力分配不公平。他们还对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两个基本假设,并大致估计了达到满意生活条件的可能年限。与此同时,1973年日本东京大学贺屋教授指导下的一个小组提出发展新景界模型。这个模型把世界分成9个区域,目的是探求能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差距的途径,解决发展可控性问题。1976年J.廷伯赫领导完成了重建新秩序模型。这个模型的任务是提出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国际合作的新形式,以满足人类的需要。1973~1975年列昂捷夫领导下的一个小组对联合国制订今后30年(1970~1980,1980~1990,1990~2000)的国际发展战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世界经济的数学模型。他把世界分成15个区域:8个发达区域和7个发展中区域。这些区域又分成43个小区,通过进出口贸易互相联系起来。1977年在美国经济学家E.拉斯洛主持下完成了研究人类发展目标的模型。
建模方法 编制世界经济模型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计量经济学、线性规划、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这些方法有时互相结合使用。列昂捷夫等人为联合国编制的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年前每10年的经济成长与发展环境、政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研究,但不能评价生产活动和产量收入的组成等多种可相互替代的方案,也不能从中选取某种重要目标作为最佳方案。克莱因等人为联合国编制的用作短期预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可用以分析世界生产水平、贸易流量、价格形态以及国际经济传递机制。联合国1970年采纳的全球计量经济学模型则是一种长期政策模型。联合国在80年代发展的动态线性规划模型,除能在空间上进行连接外,还能在时间上进行扩展的动态连接。这种模型能选取相互替代的方案,评价各种资源分配政策。福雷斯特和梅多斯等人用系统动力学建立的世界动态模型可模拟政策变化,分析世界人口、资源、生产和污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概括的经济增长模型。
世界经济模型一般具有层次结构。在描述较高层次的全球发展过程时,可把世界分为若干国家和地区,彼此通过世界市场、国际协定、国际计划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等的各种影响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的动态特性取决于文化、政治、经济、资源、人口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各方面的因素,可借助能反映全球特定问题的种种假定加以描述。全球发展过程下一层次的描述属于区域内部或国家一级的描述。这一层次的因素是人口、工业生产、食物生产、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科学技术进步、社会进步、国家计划和管理体制等。
全球发展过程涉及复杂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态过程,很难用一个统一的精确的模型描述,因此在建模中需要将定量方法与运用人的经验的方法即定性方法相结合。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将全球发展模型的计算机仿真看作人机系统,将人的经验通过人机交互引入仿真,而且使人起主导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