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五一北络245号,原名“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太原市唯一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处革命旧址,于1991年9月18日正式开馆。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6月,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它由学校校本部、体育场、农场三部分组成,整个校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教室、办公室、宿舍、实习工房290余间。开设国语、数学、历史、军事训练、实习工厂等科目。在太原市当时中等专业学校中办得最好,规模最大。它以西洋式大门(复原),礼堂(已毁),歇山卷棚式前檐带廊的二层办公楼、录事室为中轴线,两侧建有图书馆、学生宿舍、实习工厂等。整个建筑物座北面南,平面呈方形,规模宏大,具有中西结合的风格,可惜有的建筑已不复存在。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它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著名的活动基地之一。
早在1924年春,国民师范学生梁其昌、韦思恭和纪秀川等就在这所校园里秘密建立了国民师范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创办了党、团的外围组织。“青年学社”和“青年墙报社”、“国浯辩论会”等十余个以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为核心的群众团体,成为我党宣传革命的阵地和联系青年的纽带。他们开展以“打倒总干事,赶走班主任,成立学生会、参加省学联”为斗争目标的首次学生运动。
1926年,山西党组织又在国民师范建立了以薄一波同志为书记的国师党支部,发展党、团员220余人,为黄埔军校输送了一大批学员。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担负过重要领导职务的不少老同志,都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
从1928年至1936年夏,省城党组织工作已转到农村,但国民师范的革命活动乃在秘密地进行着,他们以“九·一八”读书会,“山西互济会”、“社会科学联合会”,“红军之友社”等许多党,团外围组织播种着革命火种。这些组织都以党、团员为核心,参加这些组织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多达几百人。1934年由“互济会”党、团书记李雪峰和“山西红军之友社”负贵人刘耀夫的直接组织和领导,在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反会考斗争,并成立了“太原市中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同学会”,发动全市学生举行了游行、请愿。通过这次斗争,国民师范发展了一大批党、团员,还有一大批进步青年参加了党团组织的外围学术团体。于是,阎锡山发现国民师范是一团扑不灭的烈火,决定从1934年下半年开始,不再招收新生。1939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太原各大、中学校在国民师范大礼堂开会,成立了“太原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不久,共产党员段若宗,学生领袖乔增禄被反动当局以“吊打官警、宣传共党”为由惨遭杀害。至此,当局于1936年停办了该校,结束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的历史。
从1937年至1939年11月,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公开)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这里办公。牺盟会在这里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培养干部,建立武装,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山西抗战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北方局曾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牺盟会这一组织不仅在山西的民众运动中曾起领导作用,并且又进入到政府和军队中间,开始了政治结构的改革,创立了新军,在推动山西进步和发展统一战线,坚持山西以至华北抗战上曾起到光辉的作用。”1936年至1937年秋,在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公开)直接领导下,牺盟会在这里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战地总动会军事部在这
里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团”,学员来自二十几个省市及海外华侨中的进步知识青年,为我党培养了四千多名军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