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西南岩溶山地
1)  southwestern karst mountainous areas
西南岩溶山地
2)  karst mountainous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3)  karst mountains in Southwestern China
西南岩溶石山
4)  southwest karst mountainous of China
西南岩溶山区
5)  Karst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西南岩溶地区
1.
Primary Eco-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in Karst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西南岩溶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6)  karst area in southwest Hubei
鄂西南岩溶地区
补充资料:山地水文
      指山地的水文现象和变化规律。即山区河流的水源补给、径流形成过程、水量平衡及山区水资源分布变化的规律。
  
  山地降水较平原丰富,山区的地表坡度和切割程度也较平原大,故水系发育的条件山区比平原充分。在相邻地区,山区的径流系数大于平原。例如,中国北纬30°附近,四川盆地的径流系数仅30%,长江中下游平原为50%,鄂西山地为70%,川西山地则高达80%。山区的河网密度也大于平原地区,如中国河北平原河网密度在0.1公里/平方公里以下,太行山区则超过0.3公里/平方公里。
  
  山区河流的补给类型随高度不同。以中国川西、滇北山地河流为例,冰川覆盖的高山地区,冰雪融水比重很大;低山区则以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补给次之;中山区,则融水、雨水及地下水各占一定的比重。
  
  山地径流包括坡面流、表层流及地下径流,它们的形成可概括为产流和汇流两个过程。当降雨或融雪量满足坡地蓄渗损失,或其强度超过土壤的下渗能力时,产生坡面流;在土壤、碎屑岩层厚度不大的坡地上,垂直下渗的水遇到局部阻水层,一部分水在土壤孔隙中转呈水平方向流动,而产生表层流。在透水性好,土层厚的坡地上,下渗的水能达到潜水面,形成地下径流。坡面流呈细沟流或片状流,沿地表以较快的速度漫流入河网;表层流通过土壤岩石中的孔隙、空洞等通道汇入河网;地下径流沿水力坡度,或在沟谷切割处以泉水方式汇入河流。前两者汇流时间较短,地下径流则在雨停后的一段时间内还陆续渗入河流,形成河流的基流。
  
  山区径流量的分布随高程而异。在流域位置、形状和地质构造相同的情况下,年平均径流量与流域平均高程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在高度不大的山地为接近直线的正相关,在高差较大的山地则为双曲线相关,曲线的拐点出现在比较高的地方,拐点以上径流变化梯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到一定高度处变成负梯度。通过相关推求平均径流量的方法,在山区水资源和水量平衡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山地水文是区域水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径流形成和变化的物理机制,是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研究的基础;山区水量平衡和水资源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都为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