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尼雄
1)  Nyixung
尼雄
1.
Discovery,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yixung skarn iron-copper field in Coqên County, Tibet;
西藏措勤县尼雄矽卡岩型铁铜矿田的发现及地质特征与找矿意义
2)  Nyixung rock body
尼雄岩体
1.
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the Nyixung rock body in northern Tibet;
西藏尼雄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3)  Nyixung-Ombu
尼雄-文部
4)  Nixiong ultraunit
尼雄超单元
5)  Dangxiongcuo-Mucuobingni
当雄错-姆错丙尼
6)  Yinshui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1.
An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Zhong 9A/R68 was used to map the fertility-restoring(Rf) gene for Yinshui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经典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表明,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R68具有2对恢复基因,分别位于第1和第10染色体上。
补充资料:七雄
七雄

    中国战国时期国力最强盛的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
    早期 上述各大国,除吴国于公元前473年被越国灭亡,全都保存下来。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陈)成子杀齐简公,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  。楚国实力不及三晋。越国在战国后期因内乱而势衰。
    中期 随着三晋的出现和越国的衰落,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于公元前367年,把周分裂为西周和东周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锐意东进的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战国七雄之一齐国长城遗址

战国七雄之一齐国长城遗址


   
    晚期 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5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又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5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见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