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sophase
中介相
2)  mesophase pitch
中介相沥青
1.
The application of mesophase pitch and its carbon fiber in composite materials, thermal conducting materials, heat resistant radiation proof materials, accumulator anode, high temperature lubricator and carbon foam was reviewed.
介绍了中介相沥青及其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导热和绝热防辐射材料、高级电池阳极、高温润滑剂、碳泡沫等的各种用途,重点讨论了含碳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和应用。
2.
Mechanical property of high-performance mesophase pitch-based carbonfiber i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系统地论述了高性能中介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及其与原料、纺丝工艺、氧化/碳化/石墨化温度、纤维形状及尺寸、超分子结构和环境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3)  mesocarbon microbeads
中介相碳小球
4)  intermediary
中介
1.
Game Theory Analysis of Intermediary s Efficiency in Commodity Market;
商品市场中介效率的博弈论分析
2.
The intermediary of the social history and literature idea-on the scholar s psychology of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社会历史与文学观念的中介——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学科的士人心态研究
3.
The role of the third party of intermediary does not indicate that one divides into three——an answer to Mr.Jian Yi;
中介的“第三者”角色并不表示事物的“一分为三”——答坚毅先生
5)  mediation
中介
1.
Approach of querying and integrating distributed spatial information based on GML and mediation;
基于GML和中介方法的空间信息查询和集成
2.
Study on Mediation Role of English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
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中介角色的研究
3.
Mediation of Teachers in English Learning;
教师在英语学习中的中介作用
6)  medium
中介
1.
Medium: Analysis of Inherent Structure on Adorno s Critical Theory of Culture Industry;
中介: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内在建构分析
2.
The fringe space has such spatial features as heterogeneity, medium, edge, publication and correlation and it contains a certain fringe effect that comes from the multifunction of neighboring areas.
边缘空间具有异质性、中介性、前沿性、公共性与关联性等空间特征,蕴涵源于异质空间之间内在关联的边缘效应。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中介
      表征事物之间间接联系的范畴。指处于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中介表现为事物转化或发展序列的中间阶段。中介是相对于直接性,相对于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而言的。由于事物内部对立面每一方的存在和发展,都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每一方所固有的属性都不能纯粹直接地显现,而只能通过和另一方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要认识和把握它们之中的每一方,都必须以另一方为媒介。所以人们也常常以"互为中介"来表征它们之间的这种互相制约、互为前提的关系。
  
  黑格尔的中介概念  中介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在G.W.F.黑格尔的哲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黑格尔认为,作为事物之间联系环节和事物转化、发展中间环节的中介,是普遍存在的。黑格尔把与直接性相对的中介概念运用于认识论,批评了那种认为普遍真理是直接地呈现在人的意识面前,仅仅属于理智直观或信仰的对象,而无需以经验和逻辑思维为中介的所谓直接知识论。他认为,真理是由极其复杂的、高度中介化的考察所得的成果,这种成果虽然有时可能毫不费力地呈现于熟习此种知识的人的面前,实际上却只能是反复思索和长时间生活经验的产物,即一种中介过程的产物。黑格尔还利用了德语"中介"一词的双重含义──居间介绍、联系和居间调解、调和,用它来表征对立面之间的同一乃至调解,反对那种把"对立"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但黑格尔的见解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他关于中介的论述有许多主观臆造的成分。例如他在谈到中介的普遍性时,硬说即使在"天国",中介也是存在的。此外,黑格尔还片面地夸大了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把对立面的互相调解乃至融合人为地普遍化了。
  
  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概念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的中介的客观普遍性的反映。在客观世界中,每一个物质客体都和它周围的物质客体直接接触,并通过它们而和在空间上与之并存的其他物质客体间接地相联系。事物的发展在时间上是前后相继、川流不息的。每一事物由它的前在事物转化而来,又向他物转化而去。因此,每一个物质客体都和在时间上与之相继的物质客体直接相联,并通过它而和非并存的其他物质客体间接地相联系。在前一种情况下,中介表现为在空间上并存的不同物质客体的居间联系环节;在后一种情况下,中介既表现为非并存的物质客体之间的联系环节,又表现为每一物质客体转化或发展序列的中间环节。各种物质客体之间的这些直接的和间接的联系纵横交织,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之网,中介就是网上的纽结或关节点,它们在不同物质客体间起着居间联系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质客体来说,中介则表现为其内部对立两极之间的联系环节。中介概念在这里具体地表征着对立的相对性,表征着对立面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任何物质客体都是"一分为二",由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的,但在内部结构上,它又总是包含多种成分或要素,因而也包含多种内在差别关系的复杂系统。对立是系统内部诸多差别关系中最尖锐或最发展的形式,在事物内部的关系体系中处于某种支配地位,构成了事物本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所有其他的差别关系及与之相关的那些要素,都处于对立两极之间,构成对立两极之间的中介,起某种居间联系的作用。两极对立在这些中介环节中得以"钝化",甚至调解或融合,即通过这些中介环节不可分割地联成一体。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中介在客观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调解乃至融合是有条件的。在对立面之间的斗争趋于激烈甚至采取外部对抗的时候,它们之间的那些中介环节有可能急剧地向两极分化,从而导致统一体的破裂,即分裂为"非此即彼"的两个方面。
  
  人的各种认识形式之间以及同一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的中介,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着的中介的反映。各门科学的概念、范畴及其体系作为客观世界不同领域、不同运动形式的反映,不是彼此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直接或间接地经过一定的中介而互相联系着。这里的中介是指反映客观世界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地带,是从一种运动形式向另一种运动形式过渡、转化或发展的中间环节或过程的那些概念、范畴及其体系。各种边缘科学的概念、范畴及其体系,都是中介性的。边缘科学的出现及其发展表明,各门科学之间的分野是相对的,过去曾被人们看作互不相干的许多学科,正在通过某些新兴的边缘科学的中介而互相联系起来,现代科学已经在这里预示出某种一体化的趋向。再者,思维从整体上对任何客体的再现,亦即任何具体真理的获得,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中实现的。这一辩证进程的展开不是关于客体的各种概念和范畴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地再现客体的各个方面,反映客体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概念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每一个概念都不是偶然地出现,每一个概念都和所有其他概念处于某种确定的关系中:它既是前面比较抽象的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后面比较具体的概念赖以产生的逻辑前提,因而它也就必然地构成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概念发展系列的中介环节。
  
  中介概念的方法论意义  把握中介概念可以使人们自觉地寻找和发现那些表面上不相连结的事物之间的媒介,从而更自觉地以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达到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另一方面,它还有助于克服那种把对立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有助于克服在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上产生的简单化倾向。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假定、探索和揭示分立物质形态(如宏观物体、实物粒子等)之间通过某种中介物质形态(如场或媒介粒子)相联系,构成了近代和现代物理学研究各种物理相互作用的基本方法或模式;确信各种自然现象领域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或中介区域,采用与此相应的多种方法对这些中介区域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构成了各种边缘科学的哲学基础。
  
  

参考书目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56。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北京,197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