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iC Particle
SiC颗粒
1.
Effect of pre-heating processing of SiC particles on porosity of SiC/Al composites;
SiC颗粒加热预处理工艺对SiC/Al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
2.
Study 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paramorphic SiC whisker and SiC particle;
同质异形体SiC晶须与SiC颗粒的分离
3.
The influence of SiC particles on grain structure development during laser rapid solidification;
SiC颗粒对Al-Zn合金激光快凝晶粒组织的影响
2) SiC particles
SiC颗粒
1.
The surface treatment of oxidation, acid-washing and acid-washing after oxidation were carried out on SiC particles, then 6066 aluminum alloy reinforced by SiC particles was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route.
分别对SiC颗粒进行高温氧化、酸洗和高温氧化后再酸洗等表面处理,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SiC颗粒增强的6066Al基复合材料。
2.
The initial research on bearing steel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4%SiC particles by electro-slag melting and casting method have made.
用电冶熔铸的方法制备 4%SiC颗粒增强轴承钢复合材料 ,对其组织性能进行探索。
3.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 of SiC particles were manufactured by semi-solid casting in this thesis.
本文采用半固态复合铸造法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这一系列材料的微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3) SiC particulate
SiC颗粒
1.
Present condition and prospects of SiC particulate reinforced iron matrix composites;
S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展望
2.
Effects of SiC particulate on the properties of sintering iron matrix compostite;
SiC颗粒对烧结铁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C particulat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sheets;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薄板的力学性能
4) SiCp
SiC颗粒
1.
The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SiC particle reinforced Al-Mg matrix composite (Al-Mg/SiCp)produced by spray form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everal kinds of experimental methods.
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对喷射成形SiC颗粒(SiCp)增强Al-Mg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组织进行了研究。
2.
%SiCp/A356 metal composites in air were investigated by light microscopy (Olympus-PMG3),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4700)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EDS), 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is (EPMA, JEOL-733)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试验结果发现,高体积分数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表面与低体积分数具有很大的不同,高体积分数复合材料中表面粗糙不平,裸露着大量SiC颗粒,且颗粒尺寸大,形状不规则。
3.
SiCp/AZ91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s with average sizes of 10μm and two volume fractions of 10% and 20% were fabricated by stir-casting technique, and then these composites and AZ91 alloy were back-extrud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temperature and extrusion ratio).
SiCp/AZ91复合材料的反挤压过程中,SiC颗粒能够促进再结晶形核,降低基体的再结晶温度,阻碍再结晶晶粒长大。
5) SiC particulates
SiC颗粒
1.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SiC particulates were fabricated making use of powder metallurgy and hot extrusion processes.
结果表明,SiC颗粒作为增强相可以起到承载作用、减轻基体同偶件之间的粘着作用以及使基体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2.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treatment of fibers hybridized withfine SiC particulates can improve not only the fiber distribution, but also the flexural property.
利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了石墨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Gr/ZL101A),研究了不同的纤维分布状态(SiC颗粒混杂纤维与未混杂的纤维)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弯曲性能的影响。
6) β-SiC particulate
β-SiC颗粒
补充资料:颗粒性与颗粒度
胶片上所记录的影像放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密度不均匀的颗粒状形态,这种颗粒形态在观察者视觉上的反应称为感光材料的颗粒性,它是一种主观的印象。对这种不均匀性的客观计量叫做颗粒度。
颗粒度是感光胶片,特别是底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它与影像质量的关系和噪声与声音质量的关系相似。因此,颗粒度被认为是光学信号传递中的噪声,也有人称之为"噪影"。颗粒大的胶片,不仅会使影像的结构粗糙损伤摄影艺术效果和降低影像质量,并且会象微弱的声音被淹没在噪声中一样,把大量的影像细部吞噬于变化无常的颗粒之中,使影像丧失质感。胶片的颗粒度对于电影画面与声音的技术质量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这是由于影片是在高倍率放大条件下观赏的,易产生粗粒的感觉;放映时,画面在不断地更迭,映现在银幕上的颗粒位置也随之不断变化。所造成的效果似布满画面上的小虫不断地在银幕上蠕动;更为严重时,表现为大小不同的黑白或彩色斑点,似沸水一样在银幕上翻腾。粗糙的颗粒会使声带在还音时,产生令人讨厌的杂音并使高频部分受到损失。
胶片颗粒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溴化银晶体的平均尺寸,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它们在乳剂层中的分布均匀度。人们所看到的颗粒现象并非单个的银粒或单个的染料,而是溴化银在乳剂层中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银粒比较密集处,给人以黑块的感觉;银粒比较稀疏的部分,给人以空白的感觉。
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种测量与表示颗粒度的方法。通用的公认比较好的方法是均方根颗粒度(RMS颗粒度)。这种方法是:将受测胶片用一系列不同曝光量均匀曝光,经显影后选取密度为1.0的样品,用测微密度计进行扫描测量,测量出1000个以上的数值后,算出所测密度的平均值,然后再算出每次测量与平均值之差,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d1,d2,...,dn为每次测得密度与平均密度的偏差值,n为测量的总次数。
一般电影胶片的RMS颗粒度在5与15之间(最低为3.5,最高不超过20),数字越小,颗粒越细。有的高感光度黑白负片的颗粒度为15(颗粒较粗);彩色正片5254和黑白正片的颗粒度为 9;Ⅱ型彩色负片的颗粒度为5。
乳剂中溴化银晶体的大小与颗粒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地说,高感光度乳剂的颗粒要粗些,这是由于大晶体受光照射面大,显影后形成的密度也较高。显影条件对颗粒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显影液的成分、显影温度、显影γ值与密度以及加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干燥条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颗粒度。
大多数黑白胶片的颗粒度随着密度的上升而增大,因此,曝光过度,对黑白影像的颗粒度有不良的影响。彩色胶片的颗粒度不随密度上升而加大,在高密度处其颗粒度反而有所下降。无论是黑白片或彩色片,它们的颗粒度都随显影γ值的提高而增大。
颗粒度是感光胶片,特别是底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它与影像质量的关系和噪声与声音质量的关系相似。因此,颗粒度被认为是光学信号传递中的噪声,也有人称之为"噪影"。颗粒大的胶片,不仅会使影像的结构粗糙损伤摄影艺术效果和降低影像质量,并且会象微弱的声音被淹没在噪声中一样,把大量的影像细部吞噬于变化无常的颗粒之中,使影像丧失质感。胶片的颗粒度对于电影画面与声音的技术质量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这是由于影片是在高倍率放大条件下观赏的,易产生粗粒的感觉;放映时,画面在不断地更迭,映现在银幕上的颗粒位置也随之不断变化。所造成的效果似布满画面上的小虫不断地在银幕上蠕动;更为严重时,表现为大小不同的黑白或彩色斑点,似沸水一样在银幕上翻腾。粗糙的颗粒会使声带在还音时,产生令人讨厌的杂音并使高频部分受到损失。
胶片颗粒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溴化银晶体的平均尺寸,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它们在乳剂层中的分布均匀度。人们所看到的颗粒现象并非单个的银粒或单个的染料,而是溴化银在乳剂层中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银粒比较密集处,给人以黑块的感觉;银粒比较稀疏的部分,给人以空白的感觉。
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种测量与表示颗粒度的方法。通用的公认比较好的方法是均方根颗粒度(RMS颗粒度)。这种方法是:将受测胶片用一系列不同曝光量均匀曝光,经显影后选取密度为1.0的样品,用测微密度计进行扫描测量,测量出1000个以上的数值后,算出所测密度的平均值,然后再算出每次测量与平均值之差,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d1,d2,...,dn为每次测得密度与平均密度的偏差值,n为测量的总次数。
一般电影胶片的RMS颗粒度在5与15之间(最低为3.5,最高不超过20),数字越小,颗粒越细。有的高感光度黑白负片的颗粒度为15(颗粒较粗);彩色正片5254和黑白正片的颗粒度为 9;Ⅱ型彩色负片的颗粒度为5。
乳剂中溴化银晶体的大小与颗粒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地说,高感光度乳剂的颗粒要粗些,这是由于大晶体受光照射面大,显影后形成的密度也较高。显影条件对颗粒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显影液的成分、显影温度、显影γ值与密度以及加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干燥条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颗粒度。
大多数黑白胶片的颗粒度随着密度的上升而增大,因此,曝光过度,对黑白影像的颗粒度有不良的影响。彩色胶片的颗粒度不随密度上升而加大,在高密度处其颗粒度反而有所下降。无论是黑白片或彩色片,它们的颗粒度都随显影γ值的提高而增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