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1-羟基-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
1)  1-hydroxy-2-methyl-4-acetyloxy-2-butene
1-羟基-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
1.
A new process of ester exchange reaction for producing 1-hydroxy-2-methyl-4-acetyloxy-2-butene from 1-formyloxy-2-methyl-4-acetyloxy-2-butene was proposed.
用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1-甲酰氧基-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1-羟基-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反应的选择性由85%提高到99。
2)  1-formyloxy-2-methyl-4-acetyloxy-2-butene
1-甲酰氧基-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
3)  1-chloro-2-methyl-4-(acetyloxy)-2-butene
1-氯-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
1.
The reaction mixture then undergo esterification and rearrangement reaction to prepare 1-chloro-2-methyl-4-(acetyloxy)-2-butene,which is a important intermediate of vitamin A.
6%,反应混合物可以进一步酯化重排制备维生素A的中间体1-氯-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
2.
Isoprene undergo chlorohydrin reaction to obtain 1-chloro-2-hydroxy-2-methyl-3-butene and 1-chloro-2-methyl-4-hydroxy-2-butene,which react with acetic anhydride catalysted by acid to prepare 1-chloro-2-methyl-4-(acetyloxy)-2-butene.
异戊二烯进行氯醇化反应,得到1-氯-2-羟基-2-甲基-3-丁烯和1-氯-2-甲基-4-羟基-2-丁烯,此反应混合物在酸催化下与乙酸酐反应得1-氯-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
4)  4-acetyloxy-2-methyl-2-Butenal
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1-醛
1.
Synthesis method of 4-acetyloxy-2-methyl-2-Butenal;
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合成方法
5)  trans-1-phenylsulfonyl-2-methyl-4-hydroxy-2-butene
反式-1-苯磺酰基-2-甲基-4-羟基-2-丁烯
1.
A key intermediate for preparation of coenzyme Q10—trans-1-phenylsulfonyl-2-methyl-4-hydroxy-2-butene was synthesized by addition reaction of isoprene and phenylsulfonyl chloride,and subsequent acetolysis and saponification.
以异戊二烯为原料,经与苯磺酰氯加成、水解乙酰化、皂化3步反应,合成了辅酶Q10的重要中间体——反式-1-苯磺酰基-2-甲基-4-羟基-2-丁烯(简称终产物);分别考察了3步反应的反应条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其结构。
6)  acetoxy-2-methyl-2-butenal
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
1.
New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4-acetoxy-2-methyl-2-butenal;
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合成新工艺
补充资料:1-丁烯

国标编号 21019
CAS号 106-98-9
分子式 C4H8;CH3CH2CHCH2
分子量 56.11
 
无色气体;蒸汽压189.48kPa/10℃;闪点-80℃;熔点-185.3℃;沸点-6.3℃;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苯,微溶于乙醇、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67;相对密度(空气=1)1.93;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主要用途:用于制丁二烯、异戊二烯、合成橡胶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有轻度麻醉和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窒息。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C50420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人吸入25g/m3×5分钟,上呼吸道刺激;人吸入805~989mg/m3×2小时,粘膜刺激、嗜睡、血压稍升高。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6%本品,20次,处死后尸检见支气管、骨髓等呈刺激性病变。大鼠吸入100mg/m3,140天(连续),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白细胞总数减少。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最大允许浓度 3mg/m3(最大值、日均值)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2mg/L
嗅觉阈浓度59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