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ell Gucheng-4
古城4井
1.
Upper Cambrian-Ordovicia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 Well Gucheng-4 area,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古城4井区上寒武统—奥陶系储集层特征
2) Konggu-4 well
孔古4井
1.
According to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Palaeozoic oi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resource meks of Carboniferous coal series in Konggu-4 well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fingerprints" of sterene and terpane in saturated hydrocarbon fraction from Tertiary oil.
通过对黄骅孔古4井上古生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石炭系煤系烃源岩的亲缘关系研究,特别是与奥陶系原油、灰岩、下第三系原油饱和烃的甾、萜烷精细“指纹”对比研究后,我们认为孔古4井原油应属于上古生界煤系地层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而并非下第三系抑或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所生。
3) No.1 Well of Gucheng
古城1井
4) Well Gucheng 2
古城2井
5) ancient wells
古井
1.
This thesis has made a study on urban social transformation by exploring the change of urban ancient wells folklore.
在传统社会,古井帮助构建了古代城市社会的基本结构,反映了城市社会传统秩序。
6) ancient city
古城
1.
It discusses problems of historical context in protection of Jinmen ancient city from protection historical basic pattern including two mountains & two waters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which to protect specific historical pattern and view of ancient city and continu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service for modernization.
从两山两水历史基本格局的保护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两方面探讨了荆门古城保护中历史文脉延续的问题,以保护古城特有的历史格局和风貌,延续历史文脉传统,更好地为现代化服务。
补充资料:中山古城遗址
中国战国中晚期中山国都城遗址,史称灵寿城。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据《世本》载,中山桓公复国后,"徏灵寿"。历时约80余年,至公元前 296年被赵所灭,城址从此废弃。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发掘了两座中山王陵及其陪葬墓。1977~1982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城址进行了全面勘探和局部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布局 城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凸角形,东西宽约4公里,西北最长处达4.5公里。城垣依河沟地形修筑,利用河沟作城壕。城内中部筑一道南北向夯土隔墙,将城邑分为东城和西城。城垣现已大部无存。地下城墙基部尚能连贯,宽25~35米。北墙、西墙和南墙上有4处突出城垣的建筑基址,其位置均与护城有关,可能是防御设施。北墙中部和西墙中部各发现城阙 1处。西城内发现一条贯穿东西的干道,宽11米,东接建筑遗迹区,西经西门至城外,残长1500米。东城的东部发现大型建筑群2处,与3号大型建筑群相距约1500米,南北遥遥相对,大致在一条中轴线上。遗址以夯筑高台为中心,两侧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基址上面有圆形柱基,外有夯土墙基。东城西部中区发现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遗址,经局部发掘,基本上可分为 3片手工作坊区。北部为烧制陶器的作坊区,现存面积为东西约200米,南北约250米;其南为铸铜、铁器作坊遗址,其面积南北长 960米,东西宽580米;东南部为制骨器、玉器、石器的作坊遗址,残存面积为东西300米,南北180米。烧制陶器的作坊区内,东部以制陶为中心,西部为密集的烧陶窑区。铸铜、铁器作坊遗址内,北部为铸铜器区。西城的北部为王陵区,南部为大面积的居住区,遗址内灰坑密集;东部为密集的建筑遗迹区,东西均650米,南北约350~800米。发现成组的房基。
墓葬区 城内外有 3个王陵区。在西城北部,有两个王陵区,南北相对;一在城西的西陵山下,有王陵两座,东西并列,夯筑封土高达15米。中山王陵以王墓居中,王后、夫人的墓建于两侧,王族墓列于西,各墓均有陪葬者埋于左、右或北侧。王墓陪葬者3~6座,其他各墓陪葬1~4座。已发掘的中山王墓,墓室建于地面上。经夯筑而成,然后填土夯实,设南北墓道,椁室建于墓室后部地表下,四周设 2层大积石,中间为木椁。墓室内前部及东部筑外藏库3个,各不相通。墓前筑有3层大平台,置车马坑及外藏坑3个。椁室早年被盗,主要出土仅为一件兆域图 (铜板)。外藏库出土铜列鼎9件及编钟、石编磬等随葬礼器,其中铁足大铜鼎、方壶、圆壶3件铜器上均刻有长篇铭文,文中追述了先祖及先王的业绩。结合文献记载和铭文所述,中山王系为文、武、桓、成、、、尚等7代。墓内出土的5件大型山字形铜礼器为中山国所特有的礼器,出土的王用器四龙四凤铜方案,十五连盏组装灯,虎噬鹿、犀牛、牛3件错金银屏风座,简易活动铜帐架、中山古酒和中山侯铜钺等均为罕见的珍品。中山国墓葬区已发现 3处,分别位于城外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墓区范围均在 1平方公里以上。墓区内按家属墓地排列,均为一棺一椁的土圹竖穴墓,早期墓以随葬实用铜器为多,一些小墓则随葬实用的陶罐或陶豆。后期则随葬成组的陶冥器,以鼎、豆、壶、盘、匜、碗、球腹壶、鸟桂盘为主要组合器。
出土遗物 以陶器为主,各个地点均有发现,器形有盆、罐、碗、豆、甑等,建筑遗址的上部和周围发现有绳纹方形空心砖,带纹饰的半瓦当,山座形瓦钉帽以及大量板瓦、筒瓦。半瓦当的纹饰有乳钉云纹、双龙纹、乳钉地兽纹等。在制陶遗址发现不少制陶坯用的转盘、陶拍、制陶模母范、切割陶坯的骨角器。在铸铜遗址发现有炼炉、钳锅、铜渣、剑范、镞范、軎范、马衔范、带钩范、封泥印范,以及"成帛"刀币和仿制燕国刀币、仿制赵国蔺布币的石范和陶范。在这处遗址不远的地方还发现窖藏"成帛"刀币数百斤。铸铁遗址发现有废弃成堆的各种陶范,有铲、??、锛、锄、镰、铚、削等,骨、玉、石作坊区内出土大量骨料、石料、半成品和磨石。
河北省人民政府已树立保护标志,划定城址内和王陵区为重点保护区。当地政府已成立了文物保护组织。
城市布局 城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凸角形,东西宽约4公里,西北最长处达4.5公里。城垣依河沟地形修筑,利用河沟作城壕。城内中部筑一道南北向夯土隔墙,将城邑分为东城和西城。城垣现已大部无存。地下城墙基部尚能连贯,宽25~35米。北墙、西墙和南墙上有4处突出城垣的建筑基址,其位置均与护城有关,可能是防御设施。北墙中部和西墙中部各发现城阙 1处。西城内发现一条贯穿东西的干道,宽11米,东接建筑遗迹区,西经西门至城外,残长1500米。东城的东部发现大型建筑群2处,与3号大型建筑群相距约1500米,南北遥遥相对,大致在一条中轴线上。遗址以夯筑高台为中心,两侧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基址上面有圆形柱基,外有夯土墙基。东城西部中区发现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遗址,经局部发掘,基本上可分为 3片手工作坊区。北部为烧制陶器的作坊区,现存面积为东西约200米,南北约250米;其南为铸铜、铁器作坊遗址,其面积南北长 960米,东西宽580米;东南部为制骨器、玉器、石器的作坊遗址,残存面积为东西300米,南北180米。烧制陶器的作坊区内,东部以制陶为中心,西部为密集的烧陶窑区。铸铜、铁器作坊遗址内,北部为铸铜器区。西城的北部为王陵区,南部为大面积的居住区,遗址内灰坑密集;东部为密集的建筑遗迹区,东西均650米,南北约350~800米。发现成组的房基。
墓葬区 城内外有 3个王陵区。在西城北部,有两个王陵区,南北相对;一在城西的西陵山下,有王陵两座,东西并列,夯筑封土高达15米。中山王陵以王墓居中,王后、夫人的墓建于两侧,王族墓列于西,各墓均有陪葬者埋于左、右或北侧。王墓陪葬者3~6座,其他各墓陪葬1~4座。已发掘的中山王墓,墓室建于地面上。经夯筑而成,然后填土夯实,设南北墓道,椁室建于墓室后部地表下,四周设 2层大积石,中间为木椁。墓室内前部及东部筑外藏库3个,各不相通。墓前筑有3层大平台,置车马坑及外藏坑3个。椁室早年被盗,主要出土仅为一件兆域图 (铜板)。外藏库出土铜列鼎9件及编钟、石编磬等随葬礼器,其中铁足大铜鼎、方壶、圆壶3件铜器上均刻有长篇铭文,文中追述了先祖及先王的业绩。结合文献记载和铭文所述,中山王系为文、武、桓、成、、、尚等7代。墓内出土的5件大型山字形铜礼器为中山国所特有的礼器,出土的王用器四龙四凤铜方案,十五连盏组装灯,虎噬鹿、犀牛、牛3件错金银屏风座,简易活动铜帐架、中山古酒和中山侯铜钺等均为罕见的珍品。中山国墓葬区已发现 3处,分别位于城外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墓区范围均在 1平方公里以上。墓区内按家属墓地排列,均为一棺一椁的土圹竖穴墓,早期墓以随葬实用铜器为多,一些小墓则随葬实用的陶罐或陶豆。后期则随葬成组的陶冥器,以鼎、豆、壶、盘、匜、碗、球腹壶、鸟桂盘为主要组合器。
出土遗物 以陶器为主,各个地点均有发现,器形有盆、罐、碗、豆、甑等,建筑遗址的上部和周围发现有绳纹方形空心砖,带纹饰的半瓦当,山座形瓦钉帽以及大量板瓦、筒瓦。半瓦当的纹饰有乳钉云纹、双龙纹、乳钉地兽纹等。在制陶遗址发现不少制陶坯用的转盘、陶拍、制陶模母范、切割陶坯的骨角器。在铸铜遗址发现有炼炉、钳锅、铜渣、剑范、镞范、軎范、马衔范、带钩范、封泥印范,以及"成帛"刀币和仿制燕国刀币、仿制赵国蔺布币的石范和陶范。在这处遗址不远的地方还发现窖藏"成帛"刀币数百斤。铸铁遗址发现有废弃成堆的各种陶范,有铲、??、锛、锄、镰、铚、削等,骨、玉、石作坊区内出土大量骨料、石料、半成品和磨石。
河北省人民政府已树立保护标志,划定城址内和王陵区为重点保护区。当地政府已成立了文物保护组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