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拉伸冲击强度
1)  tensile-impact strength
拉伸冲击强度
1.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nsile-impact strength testing value were analyzed,including sample preparation,test temperature and test condition.
采用对比试验,对影响 PVC-U 型材拉伸冲击强度的几种不同因素(如试样制备、试验温度、试验条件等)进行了试验与分析。
2)  Tensile Impact
冲击拉伸
1.
This paper deals with an investigation of low velocity tensile impact behavior of glass fiber,Twaron fiber, UHMMPE fiber and PBO fiber bundle rspectively and their hybrid fiber bundles.
采用自行研制的摆锤式冲击拉伸试验机对玻璃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PBO纤维丝束及其混杂丝束进行了冲击拉伸试验。
2.
A high temperature tensile impact experimental technique (under 800℃) is preliminarily developed.
在自行研制的高速旋转盘式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上,采用扁平哑铃状的试件,用耐高温无机胶使试件两端分别与输入杆和输出杆的叉口粘接;采用自行研制的高温炉对粘接后的试件进行快速接触加温,初步形成了800℃以下的高温冲击拉伸试验技术。
3.
In this paper,using our design of bar bar tensile impact apparatus,we performe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RALL and ARALL(prestress)in the strain rate range from 200s -1 to 1300s -1 .
利用自行研制的旋转盘式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对ARALL材料以及施加预应力的ARALL材料进行了3个应变率(200、500、1300s-1)的冲击拉伸试验,得到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
3)  impact tensile
冲击拉伸
1.
Measurement of large deformation of material under impact tensile loading;
冲击拉伸载荷下材料大变形的测量方法
2.
On geometric shape of the specimen in impact tensile test;
冲击拉伸实验试件几何尺寸的研究
3.
The expanding gap-ring test was put forward and designed for studying the evolvement of damage in material under impact tensile.
提出并设计了用于研究材料在冲击拉伸加载下损伤演化过程的缺口膨胀环实验。
4)  impulse-tensile stress
冲击拉伸力
1.
This paper studi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pulse-tensile toughness, impulse-tensile stress and material factors such as molecular weight and density for polyethylene, and each component's contribution to impulse -tensile properties of blends was also discussed.
冲击拉伸韧性和冲击拉伸力为衡量高聚物材料韧性不可缺少的指标。
5)  performance after impact
冲击后拉伸
6)  tensile impact energy
拉伸冲击能
补充资料:冲击强度
      金属材料、机械零件和构件抗冲击破坏的能力。在很短时间内以较高速度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称冲击载荷。由冲击载荷作用而产生的应力称冲击应力。由于冲击时间极短,加上物体接触变形等因素影响,冲击强度计算不易准确。
  
  常规冲击计算  冲击载荷在零件中产生的冲击应力除与零件的形状、体积和局部弹塑性变形等有关外,还同与其相连接的物体有关。如与零件相连接的物体是绝对刚体,则冲击能全部为该零件所承受;如与零件相连接的物体刚度为某一值,则冲击能为整个体系所承担,该零件只承受冲击能的一部分。此外,冲击应力的大小,还取决于冲击能量的大小。因此,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计算,比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计算复杂得多。在设计承受冲击载荷的零件时,须引入一个动载系数(见载荷系数)后按静强度设计。动载系数也可用振动理论中求响应的方法确定。
  
  研究零件冲击强度时,要考虑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机械性能的改变和对零件冲击效应的大小。对于结构钢来说,当应变速率在10-6~10-21/秒时,钢的机械性能无明显变化。但在更高的应变速率下,结构钢的强度极限和屈服极限随冲击速度的增大而提高。且屈服极限比强度极限提高得更快。因此把冲击载荷当作静载荷来处理对于一般结构钢来说是偏于安全的。另一方面,冲击载荷对材料缺口的敏感性比静载荷对材料缺口的敏感性大。这时把冲击载荷当作静载荷来处理,就必须提高安全系数。
  
  冲击波  零件受冲击时,其冲击应力和应变不可能立即传至整个零件,而是以应力波或应变波的形式传播。根据零件和加载条件的不同,应力波表现为平面形、圆筒形、球形等,并有纵波(正应力波)和横波(切应力波)的成分。应力波(入射波)在零件中传播时,遇到自由表面会引起反射,产生反射波。纵波若为垂直于表面的压缩波,反射波则为拉伸波。两个以上的应力波相遇,将产生复杂的干涉现象。根据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原理,计算出某一瞬间某一截面的峰值应力。当峰值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零件就产生冲击破坏。根据应力波传播原理计算冲击强度,仅限于形状简单的零件。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或受冲击载荷的整机,可用实验方法来确定冲击强度。
  
  小能量多次冲击  实际工作中的机械零件和构件,多数是承受冲击能量较小,冲击次数较多的小能量多次冲击载荷。它们的破坏是多次冲击损伤积累导致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的结果。材料一次冲击的破坏抗力,主要由冲击韧性来决定;但冲击次数较多的抗力,主要由材料的疲劳强度来确定。在这两者之间,当达到破坏的冲击次数增加时,冲击韧性的影响减小而疲劳强度的影响增加。根据对钢试样进行多次冲击的试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冲冲韧性影响范围在100~1000次以下。
  
  把多次冲击试验的数据应用于实际的零部件设计中,需要解决试样与实物的多次冲击强度的模拟问题,例如尺寸的大小,形状的改变,材料性能的变化等。在近似计算中,可用下述方法处理:当冲击次数小于1000次时,用一次冲击的方法计算强度;当冲击次数大于1000次时,用相似于疲劳的方法计算强度。
  
  参考书目
   徐灏:《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